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就是背诵与朗读,语文离开了诵读,就难以悟得其中韵味。强调诵读,自古有之。古时蒙童入学,只是按教师要求熟读、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四书五经。背诵了一定数量的课文以后,教师才"开讲",这种教法一直到解放前都还存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写规范汉字、加强课文诵读、挖掘课文内涵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梅 《科教文汇》2009,(3):122-122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写规范汉字、加强课文诵读、挖掘课文内涵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坚持"知情统一",把情感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有感情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活力的有效手段。要实现教学中的"知情统一",可以从因势利导,情感示范,优化过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陈红芳 《知识窗》2012,(5X):30-31
<正>巴金先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但在写作过程中,只见学生或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地"挤牙膏",或是"书到用时方恨  相似文献   

6.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走向语文教育,要经营真实的课堂,培养真实的学生,引入真实的生活。语文课的内容重点不在"知识",而在"语言素养";重点不在"讲课文",而在"教读法",更在丰富学生的人性;重点不在"全",而在"得"。语文教学要变"讲解课文"为"丰富人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材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时'意",更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训练因素,引导学生随文练笔,学习、应用文本的"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课文入手,精心地寻找读写结合点,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读写训练。  相似文献   

9.
所谓"读写结合"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读与写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作者的感情、了解到本篇课文的布局构思,从而让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文章从小学写作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读写结合模式,切实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写起来顺手的一种对语言的直感直觉能力.语文是有声的艺术,学习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朗读,作为传统语文学习的"法宝",到现在渐渐销声匿迹,成了语文教学的"死角"这实在是教育教学中一大遗憾,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当今大力提高素质教育形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实效,古人传下的学习"朗读法宝"要传下去.其意义和方法结合笔者的实践,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会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此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学习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如何实现这个要求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触摸词语的"体温",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想方设法与学生一道把词语的内涵和精髓以有效的方法揭示出来,使文本丰富的词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更加完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完成阅读,并在阅读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语文教学应该是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语文的课内阅读教学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能够作为课文的文章或者片段,都无一例外的是精品,都是由内而外、内外兼修的好文章,语言要用来理解,不仅仅是要具体内容要细致入微的理解,还要体会语言中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写作人不直白表述的、比较内敛的感情。语言本身是一种抒发感情的工具,所以,体悟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中年段的古诗教学,明确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会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此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只有短短40分钟,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巧抓课堂的40分钟。因此,在课前,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这是能够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课堂上,必须合理安排好课堂的每一分钟:1、利用多种形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主要矛盾",3、在课后,要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9.
况安 《知识窗》2014,(16):36-36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朗读教学,极力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欧正海 《科教文汇》2011,(14):98-99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歌,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教学它们时,配合讲解应要求学生诵读,以自然达到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诗歌的诵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而古诗因讲究格律、字数整齐、音韵和谐等特点,朗读的技巧又和新诗有一定差别。本文试从重音、节奏两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