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海川 《科教文汇》2009,(14):188-188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方法非常重要。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基本的常用的方法。科学地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学习,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要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点,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恰当地使用比较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扎实透切地掌握知识,把比较法深刻渗透到学生思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力求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贾守照 《科教文汇》2010,(5):100-10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落实历史课程标准、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科知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运用联想,引导探究,利用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区分异同,采用设疑师生讨论交流互动启发,多渠道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很好地把握历史的本来面貌规律和特性,增强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历史教育应该贯彻于一切教育学科之中,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也应责无旁贷地贯彻于历史教学全过程,并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自身规律,以及独具的教育功能来进行。通过中外历史的教育,进行思想品德、行为教育,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相似文献   

4.
林婉瑜 《科教文汇》2013,(5):169-17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多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现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它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历史老师应该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转变观念,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课程理念和新方法.使他们成长为会学习、会创造、会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李翠楠 《知识窗》2009,(7X):47-49
就业教育最需要带给学习者的是可迁移的职业能力,而不是具体的岗位技能。要不断地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适应不断改进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条件。面向就业的语文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要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与竞争的意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艺术院校的学生干部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形成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培养和全方位培养的理念。坚持在深入上、求实上、创新上和科学上下工夫的具体工作方法,了解艺术院校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思想过硬.综合素质优秀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7.
对艺术院校的学生干部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形成更加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培养和全方位培养的理念。坚持在深入上、求实上、创新上和科学上下工夫的具体工作方法,了解艺术院校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思想过硬,综合素质优秀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8.
姜玲 《科教文汇》2008,(15):60-60
在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居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前提。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正确恰当地选择教学法,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何同锦 《科教文汇》2024,(8):176-179
高中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场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该文旨在探讨历史思维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要从小抓起,要做好基础教育,其中决不能忽视对全体青少年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长久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使得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水平和发展状况远不如人意。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就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将素质教育的思想精神与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思想体系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考验期,是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会影响着他们的大学学业水平,长远地看会制约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是时代需要,是学校工作的一项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12.
纪君 《科教文汇》2011,(32):104-105
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方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着重对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体现比较法对于教与学所产生的良好效应。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陈慧玲 《今日科苑》2010,(2):205-205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担负的重要职责。历史老师也必须转变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地、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创新兴趣     
从一般的兴趣发展到创新兴趣,是创新人才兴趣发展的规律。认识创新兴趣与兴趣的区别,把握从兴趣发展到创新兴趣的规律,掌握培养创新兴趣的科学方法,对于自觉地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创新兴趣的含义、构成和特点创新兴趣是从兴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薛振军 《科教文汇》2012,(20):118-118,169
学习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是我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培养学生对历史时间概念的敏感,提高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揭示历史规律的能力,都要由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学出规律,练出能力,才能做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要求和境界。  相似文献   

17.
脱永军 《科教文汇》2009,(23):199-199
在教育发展到今天,简单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培养他们素质的需要。本文从历史课堂教学入手,提出要在课堂中始终贯穿“提问法”这一教学手段,并对如何提问及提问的侧重点作了进一步分析,保证了提问的实效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优化地进行,全面实施对学生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学科是一门蕴含着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一些爱国主义内容,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把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要借助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同时要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工农兵大学生,是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高等院校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据统计,从1970年到1976年共招收工农兵学员95万名。这些人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行各业。如何评价、使用这些同志,是当前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干部政策中的一个大问题。就了解到的情况看,在评价工农兵大学生的问题上,似乎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一种是认为基础差、水平低,过分强调工农兵大学生的弱点和短处,甚至认为不堪培养;从而采取贬低、歧视和排斥的态度。另一种看法则不同,他们强调要历史地、全面地看待这些同志,既要看到他们的短处,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从而要采取关怀、培养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但是,客观规律指向的历史结局,从总体上来说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挥作用的。本文从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大背景出发,探析了当代资本主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中蕴涵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