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2.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1985年,《羊城晚报》率先在国内报纸上开设新闻漫画专栏至今。而在国外,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3.
辣味的笑声     
谢尔盖·韦特金是一位很重友情的俄罗斯漫画家。几年前,应《笑的使者漫画交流》之邀,为我们提供了40多幅俄罗斯漫画,他本人特地画了7幅画,还附有艺术简介资料。他是物理学家,又担任俄罗斯《劳动报》漫画家协会主席,游刃于科学研究和幽默创作中,而且漫画技巧很高,使我感到新奇。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漫画,以尖锐的讽刺力和深湛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新闻漫画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新闻性、漫画性、评论性,是三属性的融合。《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的漫画专栏"漫画一针",刊登在评论版,基本上每期一幅漫画,不是单纯的新闻配图,而是可以独立成文的新闻漫画。这些漫画符合专栏名称"漫画一针",确有简单中见观点,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5.
吴慧雯 《青年记者》2009,(20):47-48
新闻漫画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新闻性、漫画性、评论性,是三属性的融合。《南方周末》(以下简称《南周》)的漫画专栏“漫画一针”,刊登在评论版,基本上每期一幅漫画,不是单纯的新闻配图,而是可以独立成文的新闻漫画。这些漫画符合专栏名称“漫画一针”,确有简单中见观点,一针见血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看过两幅漫画,至今仍觉尖刻辛辣,意味深长,可惜搬家时不知塞在什么地方,一时找它不见。一幅是从《人民日报》上看到的,题目叫《为了一根鸡毛》。画面上有两只公鸡,因地上掉了一根鸡毛,便挺身而斗,斗来斗去,两败俱伤,弄得各自浑身是血,一毛不存。另一幅是出自漫画大师华君武之手(登在哪个报上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7.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8.
“一图值万言”道出了图片在报纸中的作用。《铁道建设报》每期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共同为一版服务的新颖形式,成功地展示了一版版面严肃中不失活泼、稳重中透着灵巧的版面特色。编辑部给我的《铁道建设报》第2089、2090、2092期,是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党委主办的、有全国统一刊号、邮局公开发行的企业报纸。首先,吸引我的是该报的一版,均以两张图片加一幅新闻漫画构成整体框架。有两张报是由两张图片与一幅漫画以“品”字结构支撑整版,另一张报则以右上左下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11,(7):78-78
这是清朝末期的一幅漫画,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漫画《时局图》,作品发表于1898年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作者谢缵泰。作品以漫画的笔触和技巧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细节,真实地报道了清朝末期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闻事实,让国人和世界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丹麦"漫画风波"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玲 《今传媒》2006,(4):18-19
该报发表社论再度表示歉意。挪威《每日报》也表达了类似的歉意,使事态暂时平息。令人想不到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媒体为丹麦、挪威报纸“打抱不平”,认为媒体有充分的“新闻出版自由”,从2月初起,刊登全部或部分《日德兰邮报》的漫画,有的报纸又发表新创作的讽刺伊斯兰教的漫画,以示对《日德兰邮报》和挪威报纸的支持。2月1日,法国《法兰西晚报》以《是的,我们有权丑化上帝》为标题,刊出所有12幅漫画。该报总编勒夫朗称,发表这些漫画是为了显示世俗社会没有“宗教教条”的地位。法国主要报纸《世界报》在头版刊登了漫画家布朗迪的漫画,讽刺伊…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史料》2011,(1):41-41
1998年,漫画家华君武漫画展在北京举行。展出的作品从1930年到1998年共一百三十多幅。作者为这次展出写了《前言》,其中说:"漫画历来是配合革命斗争的。有的配合得较好,有的配合得不好,尤其50年代的某些政治运动中,漫画推波助澜,也负有自己的责任。我画过胡风、浦熙修、丁玲、艾青、萧乾和李滨声同志的漫画,是错误的,特此再向他们和家属表示歉意。”面对这个独特的自责《前言》,不少观众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2.
世象漫画是一种描写世态人情的漫画。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人情世俗表达自己的看法。世象漫画这个名称,一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早在3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先生就画了许多世象漫画,他的专集就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多种。叶浅予、陆志库先生的漫画速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情景。 世象漫画以反映社会家庭生活为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可以讽刺,可以歌颂,可以抒情。运用的手法注重反映生活原型,对事物直抒胸怀,一般不…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的《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上,刊登了丁聪先生的一幅漫画,画面上两个人物的对话是这样的:“请您这个权威给这部学术巨著写篇两千字的评论。”“读这本书的时间付不付稿费?”了解书评内情的人们,看过这幅漫画自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当然也免不了感到一丝苦涩。  相似文献   

14.
沁阳县城关镇南关村张中全,既是养殖能手,又能写会画。近几年来,他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漫画就有100多篇(幅)。他画的漫画《整装待发》获省漫画展佳作奖,漫画《奶奶,这不是庙……》,在河南日报发表后,有10多家报刊转载,又获漫画展佳作奖。因此,他连续3年被县里评为模范通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一幅漫画中,一些报纸上的栏目被画成饭店里的“风味菜”。琳琅满目的“菜牌”上,有文汇报的《瞭望角》、解放军报的《鸡毛信》、羊城晚报的《新闻漫画》、光明日报的《茗边老话》,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也在其中。“菜牌”下,“顾客”引颈而望,兴味盎然。风味,本来是指美好的口味,引申为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把一些有特色的报纸栏目喻为“风味菜”,不失为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今日谈》入“风味菜”之列,是漫画作者,也是广大读者对我们办的这个栏目的鼓励。把《今日谈》办出“风味”来,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二《今日谈》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一九八○年一月二日,到现在已经办了五年十个月,共发表文章一千四百五十多篇,最多的一年发表了三百零八篇,最少的一年发表一百七十八篇,平均一年发表二  相似文献   

16.
漫画的画法具有多样性,不拘一格,约束较少,比如“画中画”这种画法,便是漫画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形式。什么是“画中画”,让我们以漫画家王复羊的《父亲碗里有了肉》为例来作一些赏析(见右图)。这是一幅漫画,但却是从油画中“嫁接”出来的。也就是说是在油画的基础上,加上漫画的构思,使之成为一幅新的作品。油画家罗中立经过长期对农村生活的观察、体验,将中国勤劳淳朴的农民概括为中  相似文献   

17.
漫画:水平有提高佳作还太少朱根华经中国新闻奖评委会反复筛选,1995年度新闻漫画有6幅作品获奖。评议中,评委对人民日报的《1995年一大国际新闻》整版漫画很满意,认为题材重大,新闻性强,作品构思、绘制比较讲究,新闻摄影难以表现的场面和内容,画家们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笔者从自己为一些书刊杂志所作的数千幅插图作品中精选出数百幅,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了《黑白插图集》、《四眼漫画》两本插图集,算是对前些年文学作品插图工作的一个总结。《黑白插图集》是用写实手法为文学作品创作的  相似文献   

19.
一条重大新闻可以撞击千万人的心灵,一幅好漫画也能让人百看不厌。当读对着一幅精彩的漫画细细品味时.或顿有所悟,或仅是淡然一笑。《南方日报》漫画版的《每期一品》开辟两年后,引来读的追捧与好评。在如今时评大行其道,各种风交错的新闻纸上,《每期一品》如一掬清水、一枝嫩叶,给翻阅大堆报纸的读带来些许的清凉与幽默。  相似文献   

20.
数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题为《乔迁之喜》,画上有文字:“科技干部迁入新居”。画面上一个孩子捧着一叠书向新楼走去,后面是他的父母(科技干部)扛着一个书架,满头大汗。有人说这是一幅歌颂漫画,表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心;也有人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是讽刺新楼盖得不好,书架搬不进门,因而急得科技干部满头大汗。朋友认为这幅画是歌颂性漫画,我也赞同。只是,因为作者没有注意书架与楼门的比例,才造成了读者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作者和编者只注意了这张画意义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