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活动中是否存在美学价值呢?如若存在,那么翻译又是如何体现其美学价值的呢?翻译活动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创作体验,这里我们用文学翻译为例来具体解释其特殊化之体现.  相似文献   

2.
<正>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绘本这一广阔而又新鲜的世界。这里有无限的童真与童趣,有无尽的幻想与渴望,还有沉甸甸的爱传递给每一个手捧绘本的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绘本这一文学宝库时,我不禁思考,我们能为学生提供什么?又能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习得什么呢?精美的图画、简约的文字、充满创意的想象与无限延展的空间都让学生们欣喜不已、爱不释手。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创作呢?于是,把绘本阅读与  相似文献   

3.
元宵节,你猜灯谜了吗?挂大红灯笼了吗?火红的灯笼为我们的节日增添了好多的喜庆气氛。我们平常见到的灯笼造型或长或圆,能不能通过美术创作让灯笼变变脸呢?在元宵节前后我们就试了一把!  相似文献   

4.
苏童说:“我是在五六岁时,揭开家里的水缸而走近文学的,那令我想到‘蚌壳里的仙女’的神话传说,让我开始了对世界的无限想象。”我们可能不会想到,苏童——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他文学之旅的第一步充满了如此的童趣和温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听听关于文学、关于创作……他会告诉我们什么。语文世界:我们知道,在写作上,您是年少成名,1983年,您在20岁时投入小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到现在您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对于如此顺利的文学之路,您是如何看待的呢?苏童:关于年少成名,在我就是所谓浪得虚名而已。对待这些我…  相似文献   

5.
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人类“文化原野”,让学生在其中广采博收,尽情吸取各种文化滋养,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保证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呢?一、培养阅读的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阅读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都去喜欢所谓的高雅文学;而且,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走近文学,大多数都是为了追求情节的刺激,带有浓重的感性色彩,真正以审美的眼光去读文学的又有几个呢?要让学生切实地走向文本,关键是要让他们发现阅读的妙处,产生阅读…  相似文献   

6.
《嫦娥奔月》这篇文章是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如何才能学得有情趣,有韵味,进而又能创造性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想到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连环画。【教学设计】板块一:激发兴趣,做好创作准备1.上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今天,我们换个  相似文献   

7.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其意义不亚于作者的创作.没有人阅读的作品只能是个半成品.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备受读者青睐的一种体裁,它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吃食与文学     
主持人语:吃食与文学,看起来似乎是不搭界的两类东西,二者能有什么关系呢 ?老作家汪曾祺从日常吃食——苦瓜谈起,告诉我们:原来,苦瓜不惟苦,其中还藏着很深刻的文学认识。这篇文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了一个作家开放的思维、宽容的胸襟和包容万物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南朝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具有怎样的文学观呢?他的文学思想又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创作的呢?这应该是每一个研究谢灵运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然而谢灵运一生并未留下独立的文论作品,对此,我们只能通过其诗文创作中有关的只言片语来进行分析和探求了。本文将仅就谢灵运文章所透露出的文学思想进行初步的论述。首先,关于文学的价值和社会功用,谢灵运继承了曹丕所说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文学在表现个人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他在早期  相似文献   

10.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其意义不亚于作者的创作。没有人阅读的作品只能是个半成品。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备受读者青睐的一种体裁,它的魅力何在呢? 一、诗酌抒情性 无情便无诗,情是诗的灵魂,再  相似文献   

11.
周文小说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曾在康藏边地生活过,这段生活成为他日后小说题材的主要源泉。他的小说,成了二十年代康藏社会生活实录。从其创作经历中,可清晰地看到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浪潮,是如何将一位热血青年的才能激活,并将其带入文学殿堂的过程,也让我们能看到其小说风格与现代文学风格之间那相辅相承的关系。审视周文小说,为的是让我们重新评估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新确定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魏晋以来不少文学巨匠,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汤显祖、曹雪芹等,都是儒、道(或佛)杂入其心者。这几乎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只要儒道(或佛)杂入其心就能成为文学大家;又仿佛凡文学大家必得儒、道(或佛)杂入其心。 那么,儒、道(或佛)的碰撞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名家的形成究竟有无联系呢? 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儒、道(或佛)的碰撞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名家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出足够多的精彩,创造出足够炫目的辉煌。——题记初中的学生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美术、文学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艺术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文学是艺术的化身,艺术是文学的点缀。那么在初中美术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既掌握美术知识受到艺术的教育,又启迪智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质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校园里的孩子们不必涉足远行就能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好题目,往往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怦然心动,心驰神往。那么怎样拟一个既有个性又富文采的好题目呢?怎样让你的题目顾盼生辉呢?本文介绍了几种拟题技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史上,自从“一之谓道”的命题一出,中国人的两性人格标准便向来以“阳刚”与“阴柔”来划分,男子应有“阳刚之气”,女子则应具“阴柔之美”。按照这种社会标准化的两性人格来划分,那么,汉赋应当是最具有“阳刚之气”的文学,因为汉赋的创作主体都是男性。然而,恰恰相反,汉赋却是一种最具“阴柔之美”的文学,汉赋作家是一群最具女性人格的创作群体!他们的心灵非常强烈地表现出女性心态的色调来。 那么,为什么在一个以男性为本位文化的社会里,其创作主体人格何以如此一致的女性化呢?这种文学现象的始作甬者为谁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烛光]同学们,你们听过《自相矛盾》、《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刻舟求剑》、《陶罐和瓦罐》、《蚊子和狮子》这些故事吗?相信你们无论是在教材中或者是课外的读物里,都是不只一次地阅读过这些作品吧?那么,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你能不能也编写一篇这样的小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和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学写寓言小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故事。“寓”的意思就是寄托,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寄托在一个生动的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寓言故事通常…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占的比重并不大(除北师大版以外)。但这部分课文,不少教师认为是难点,不知道怎么去教。新诗教学为什么会成为难点呢?新诗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和领会什么呢?我想就这些问题,同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探讨。诗歌属于文学,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可这种体裁,同小说、散文、童话等体裁又有明显不同。我们说,从审美视  相似文献   

18.
<正>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出现了一段中国近代史,历史题材的内容在我们的品德课中该如何教呢?如何让历史在我们的课上具有"德"性呢?我认为,可以在历史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生活。怎样跨越时空能让历史和学生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呢?一、走近历史人物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的,它是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19.
正绘本是什么?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既有文学内涵,又有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画,而正是这些优美的图画,让人在欣赏文学的美妙之时,又能感觉到艺术的深远。绘本能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欲望和激情,每次阅读幼儿总能被书中的画面深深吸引。那如何抓住绘本中美术的教育元素,让幼儿去学习、去借鉴、去探索,掌握更多的绘画技能和形式呢?我们运用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脚步跨进了21世纪,我们语文教学的理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不是在所有的课上都离不开讲读听写呢?能不能在传统的形式中建构起一种新的平台,让各种能使学生身心发生有益变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巧妙地组合运用,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体味一种读书之乐,更自觉地参与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活动中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