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足”和“国脚”这两个词在许多报刊的体育新闻版上频频出现.可在现代的词典上却查不到。“国足”是中国国家足球队的筒缩.现已作为一个缩略词(也称简缩语)在使用。中国国家足球队在口头上也说“中国队”或“国家队”。我们在《当代汉语简缩语词典》中查不到“国足”一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两组不同类型的词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一组反映的是由于词的高频使用而在极短时间内造成的简缩和用法变化;第二组则反映了一组同义词在当代汉语中的消长变化。两组词的发展变化都很有“类”的意义,因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一次偶然问及学生当天《参考消息》某则新闻中的“老龄化”是何含义 ,全班居然没有一人明白。我大为惊讶 ,接着又问了当代汉语中的几个新词 :全球化、知识经济、数字化、创新、软着陆、一体化等 ,知之者寥寥无几。这件小事使我对当前语文教学增加了一条重要认识 :信息爆炸与知识激增时代的语文教学 ,除了让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 ,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当代汉语 ,不能让学生成为时代主要信息媒体———当代汉语的“睁眼瞎” ,成为时代思想的“局外人”。为此我专门设计了有关当代汉语的教学方案 ,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研究当代汉语…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有丰富的量词,“条”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量词。汉语量词“条”指称人时有所不同,比如可以指称男性,如“一条好汉”,却不能指称女性,不能说“一条女子”,这既和“条”对名词的选择有关,同时也和我们对量词“条”本身的语义认知相关。对此原因进行探讨,可以发掘汉语名词和量词的组合机制,对深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修订本)是国内最有影响的两部大型辞书,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语文辞书的两个高峰.《辞源》早出,以收古汉语词为主,《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晚出,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方针,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古往今来的“档案库”.两部辞书收录的词语,《辞源》为10万条,《汉大》为37万条,煌煌巨著,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两部辞书都存在一些微疵,我们就以这两部辞书中收释的近代汉语词语为例,谈谈它们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当代汉语中也有语法化的现象。本文讨论以下几种语法化现象:从实词到虚词,从词组到词,从词到词缀或类词缀,从词缀到词尾。此外,我们还谈了对当代汉语语法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往,“恶”通常用作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了两个代表性的词:恶斗、恶战。这两个词中的“恶”都是“凶猛的”、“激烈的”的意思。近年来也出现了一批“恶+v”式新词语,我们把它们称为恶族新词语,这些词中“恶”的词性虽然仍是形容词。但意义改变了,比如:  相似文献   

8.
在时下的汉语教学与研究界,越来越频繁地听到或看到“当代汉语”这一称谓。然而,对于当代汉语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各自分期问题之讨论与看法,学界目前还存有分歧。如以学界的各家观点为基础,并参照国际语言学的视野与背景、语言变化的连续统观以及现当代文学史分期的思路,或许能更为清楚地认识“现代汉语”和“当代汉语”分期的相关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辨析,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理论价值和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 ,“记念”与“纪念”被当作完全通用的词。 1 957年的《汉语词典》和 1 979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记念”条后都只说“见“纪念”条。有的书 ,如《鲁迅名篇析疑》、《鲁迅作品难句解》 ,或把鲁迅作品中的“记念”换为“纪念” ,或将“纪念”换成“记念”。前几年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案》仍持此说。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参考》中则对此问题避而不谈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教参 ,只是在标题的解释中 ,把“记念”换成“纪念”。如此一来 ,绝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就是这样向学生传授的。其实 ,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 ,完全用“纪念…  相似文献   

10.
当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增义词(即新增义位词),它们有两个主要来源:普通词语和特殊词语,特殊词语又包括行业语、外来词和方言词.  相似文献   

11.
在前面两篇文章中,我们考察了同源词词义运动的轨迹以及生成同源词的条件。这对我们认识语言的基本属性,认识汉语词汇的系统结构是有所裨益的。同时这种认识对正确地进行训诂工作,探求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辞典编纂、汉字研究工作都具有应用价值。下面,我们择其荦荦大者,作一点举例性的阐述。 (一)关于“任意性”与“必然性”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  相似文献   

12.
“最”的实际运用——《语言漫说》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说哪座山最高 ,哪条河最长 ,哪个国家人口最多 ,哪位先生年纪最大。“最”这个词 ,是个经常使用的词。什么是“最”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作为词典中的一个词 ,“最”的基本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 ,所说的人或事物在排列上位居第一 ;第二 ,所说的人或事物在数量上独一无二 ,即唯一。然而 ,实际的语言运用灵活多变 ,语词一旦进入具体句子 ,其含义并不总是那么单纯死板。让我们就从“第一”和“唯一”两个侧面 ,来考究考究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最”。(一 )是否一定是“第一” ?不一定…  相似文献   

13.
“小王是我们班的代表,他能代表我们。”这句话里的两个“代表”,是同一个词,还是不同的两个词?这个问题属于词的同一性问题,与现代汉语词类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词典编篡、中文信息处理等工作密切相关,是一个无法回避、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国内语法学界力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近十来年,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不断深入。本文在此试图联系现代汉语道词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我们能否从造词法的角度去审视诸如上述两个“代表”这样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所持的观点主要是以下三种。一种…  相似文献   

14.
词语拆析     
《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说:“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第二次见蔡桓公时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节词,现在却演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疾病”。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大多都是由古代两个单音节词演变组合而成的。对现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双音节词拆开进行辨析比较,对我们理解这些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同一原始词,可以分别滋生出两个不同的滋生词;这两个滋生词所表达的概念相同。换个说法来表述:假定有一个原始词A,先滋生出一个新词B,后滋生出一个新词C,B和C词义相同。B和C可以说是同源词,但不能说C是B的滋生词,它们分别都是A的滋生词。即:A→B;A→C。B和C是两个不同的词,可以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又可以共存于同一个共时的语言系统中。这种构词现象,治汉语史者似乎未曾拈出。底下举例证明,汉语史上确有此事。一、例证1:“背”(脊背):“负”‘”背(bEt)”用脊背驮)原始…  相似文献   

16.
我遇到一件事,觉得应该提出来,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小学课本第5册,第1课《放风筝》有两个生字“仿”、“佛”,孩子按老师要求将这两字各组两个词。“仿”组俩词不成问题,“佛”组俩词就难住了我,叫孩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佛fú”。只有诃条“佛戾”<书>违背;违反。于是叫孩子将“佛戾”抄上,算是组了两个词。不想作业批改下来,却做错了,得重  相似文献   

17.
动宾式合成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宾式合成词,也有人称之为“支配式”合成词,张寿康先生在《构词法说略》一文中则表述为“支配(动宾式)”。就笔者所见,关于动宾式合成词的定义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两个词根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后一个词根是动作的对象。它们的构成方式很象动宾词组。”第二种是:“前一词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素表示动作、行为所关涉的事物。”应该说,这两种定义是有不小的差别的,只是笔者迄未见到进一步的论述。而我们认为,这种更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研究,能使我们对于动宾式合成词内部多种多样的深层语义关系有更为具体而确切的了解。这无疑对汉语的教学、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氏文通》“字无定类”说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氏文通》关于字类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字类假借”说,一是“字无定类”说。从表面看来,这两个观点似乎很矛盾,因而常常遭到后来学者的批评。吕叔湘、王海菜在《<马氏文通>评述》中指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与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①董杰锋在《<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说略》中也指出《马氏文通》存在字类划分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的矛盾性:“从原则上说,字无定类;而在实际中又按字有定类来讲,这不就是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吗?”②他进一步分析这种矛盾性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性?这是违背汉语实际的结果。汉语的实际,词是有定类的,只不过定类的原则不是‘依义定类’,也不是‘依句辨品’,而是词的语法特点。由于它们背离汉语实际,错误地提出‘字无定类’和‘词无定类’,在贯彻解释中又必然受词有定类的汉语实际的制约,所以就出现了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③ 马建忠的“字无定类”说和“字类假借”说是否互相矛盾呢?《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性?字类假借理论是在模仿西方语法时违背了汉语的实际,还是正好符合汉语词类活用问题比西方语言突出的特点呢?具体地了解“字无定类”的含义以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和“以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和“以便”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用错的两个词。由于它们在基本语义上的相似,导致它们经常被弄混用错。本文从分析它们的基本语义入手,对它们在深层语义上的不同之处进行了比较;同时还从结构、语体色彩几个方面对这两个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汉语和俄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各自名词的数一单数和复数形式的表达方法均不相同。俄语富于词形变化,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都有其自身外在的表现形式,一般采用词缀法,通过词本身尾部的形态变化表示出来。如книга→тниги) слово→слова,матъ→матери。汉语不同于俄语,词本身可以说是没有形态变化,名词的复数意义一般借助于加词(人→人们、众人)、迭词(人→人人,天→天天)、数量词或量词的重迭(一条→一条一条、一条条,条→条条)等语法手段表达。与俄语比较起来,汉语名词的复数在表达方法上复杂多样,而且常常属于习惯用法,所以学习、使用起来颇为困难。例如表示复数的“们”字,有时必须使用(同志们,祝福你们!)有时则不能用(我们是学生。),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