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 译者:何佩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 这是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帕慕克说过:“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相似文献   

2.
《南行记》新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行记》是艾芜一生创作中最有特点、最有影响、成就最高的作品。他的独创性在于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认识、理解。带有作家的传记性手法。塑造了一种具有粗犷的野性性格的下层人物的典型,具有朴素的阶级感情,原始的正义感同情心,为有良知的人塑造了一个“伊甸园”,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3.
《送思果》是一篇以别愁写乡愁的散文。文章物象与意象融合 ,骈句与散句混用 ,长句与短句参差 ,文言和白话交融 ,别愁和乡愁叠加 ,抒情写境 ,浓而不露 ,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自然。  相似文献   

4.
姚伯多造像碑在四面铭文次序和文字释读上存在一些异说,辨别不同观点,还原其文本的完整状态,可以反映造像记这一文体在北魏太和时期的发展水平。从文本来看,造像记这一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散文文体的形成,受到了碑文、议论性散文、赋、齐言诗以及佛经偈颂等文体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柳先生传》历来被视作反映陶渊明个人生活与思想的代表作,具有“实录”性质。然而,传主信息的模糊性、行为的传奇性却表明此文并非陶渊明个人生活的如实记录。实际上,汉代以来兴起的史书“杂传”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文体要素,此文人物的类型化、内容的虚构性、精神的娱乐性与思想的寄托性表明其并非典型的“杂传”,而是在“杂传”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小说因素或小说性质—兼具典型性、叙事性、虚构性和寄托性—是作为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单篇小说唐传奇的“前身”。陶渊明并非生活在社会主流之外,《五柳先生传》显示了陶渊明复杂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及杰出的文学创造力,反映出其与社会主流文化的深刻互动。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伤逝》从记忆的角度去解读,可以分作两个层面:子君和涓生的婚姻恋爱悲剧源于他们的结合导致他们被社会孤立,从而丧失掉他们在群体中的本来位置,而且,失去社会认可的他们仅凭对方之力根本不能温暖对方,最终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整个小说文本都是建立在涓生的记忆的基础之上的,不可不信,却又不可全信。  相似文献   

7.
确立从作者的“自审”角度来解读作品,是源于笔者认为杨绛在干校中当时的生活状态,同回京八年后通过回忆来记录的状态,虽在叙述事实上不存在太大差异但在情感上会有一定的变化.如,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语境的变化,自我生活状态的变化,人生经验的变化,知识心理构成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家的创作.即使这些影响是细微的,但笔者认为不应该忽视.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寻找这种差异.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着关于反思、自审、忏悔、伤痕这些命题的文学环境下,但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这些作家们都会将这一人生经历用这些情感来消化.而杨绛的家庭环境、知识构成、人生阅历则将她的这一遭遇淡化,而且不断在从自身找原因,从而确立了她从知识分子“自审”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8.
清人章学诚曰:“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文史通义·诗教上》)就文体而言,先秦是散文文体发生的重要阶段,它孕育了后世诸多文体样态的萌芽,也有一些文体在此一阶段由萌芽而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以来的女性小说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女性意识的增强和女性自传性的书写。在文中的直接表现即是对源于女性生命意识深处的个人记忆以及个体经验的历史回顾及现实叩问,这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女性解放的深入以及女性的与时俱进。文中仍然潜隐着一些传统性的因子,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女性难以走出的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10.
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刘向采用历史故事著书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说苑》一书中,对历史材料的处理也有多种方式。尽管《说苑》的文体归属至今仍无定论,但它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之链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小说观念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并不需要给学生专门进行文体知识的介绍,但不同文体所形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散文和小说特点的不同,从"我""人""事"等不同的视角进行类比辨析,遴选出适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规律,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相似文献   

12.
韦君宜的《思痛录》作为90年代出版的知识分子的回忆录,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同时对自己在历史中尤其历次“运动”中的表现进行了深深地忏悔,其广度和深度也是空前的,本文试以《思痛录》为个案,揭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对一段不平凡历史的忏悔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对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花性》在体上并不好划种归类。说它是议论或杂吧,它却有非常出色的叙述和描写,说它是艺术性散吧,它的本意却是借一件事来展开自己的议论。用老话说叫无定法,以新说法叫淡化体或是跨越体写作。  相似文献   

15.
人生总有几次漂泊,流浪,在途中不仅能收获美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感悟。艾芜先生的《南行记》以他自身亲历边陲之地的游行为底蕴,展现了一幅风景瑰丽奇幻,人物潇洒不羁的南疆风俗世界。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主编的《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语文》一书就新高考Ⅰ卷中《给儿子》一文的文体,所作的“干脆将其读作散文”的解说进行了理性思考。首先,笔者认为把《给儿子》仍然看作小说的理由并不充分;其次,把《给儿子》读作散文,也符合现有命题小说、散文平半分配的规律;最后,从共有属性与特有属性及其本质属性的区别来看,《给儿子》应当是散文而不是小说。  相似文献   

17.
《枕草子》开创了日本文学史上"草子"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其文体特征鲜明,体裁上属于随笔散文,可以将驳杂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融为一体;在使用假名作为创作符号时,表现出了个性化的色彩;体裁特色及作者个人的创作个性又赋予了作品自由、高雅的风格特征。作为平安文学的双璧之一,其独特的文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世说新语》的文体,有许多观点.从“小说”的概念出发,得出《世说新语》是古代小说,与《晋书》比较分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富兰克林自传》既是一部世人所赞颂的经典自传,也是一本包含了诸种善与美的道德律令手册。但是,在《自传》中,富兰克林表现出了明显的男权意识及歧视妇女的倾向,其叙述也体现了作者的男权政治话语。  相似文献   

20.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