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易浩忠 《农村教育》2005,(1):104-105
学校实施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本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明确了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赤水河流域的义务教育水平偏低,制约了英语教育的发展;赤水河流域的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赤水河流域的教育中缺乏浸染红色文化的"三语"教学。应针对赤水河流域的英语教育水平,提高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地方特色编写英语教材,以逐步提高赤水河流域的英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制定了本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办学特色;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赤水河流域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得意之笔"创建的摇篮,有着丰富而传奇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发展红色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方面,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拥有五大优势:中央政策支持、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区位优势明显、主交通干线大为改观;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且品味较高;多元文化资源交错分布,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5.
6.
赤水河流域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足够的交流,同时也缺乏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这导致其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与正常儿童相比具有差异性。笔者对赤水河流域留守儿童的主要人格特点和心理问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改善此类状况的策略,希望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赤水河流域的民族蜡染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赤水河流域的民族蜡染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这些传统文化出现了转化和消亡的现象。通过调查分析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蜡染文化。  相似文献   

8.
用超声波-乙醇水溶液提取法对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影响实验的各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次数。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每次超声时间为15min,超声3次时提取效果最好。对赤水河流域7种竹叶的黄酮含量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开,但是和国家课程目标相比,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设情况依然不能尽如人意。要改变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发展滞后的现状,可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类、活动类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王安旺  敖辉  黄志怀 《考试周刊》2010,(22):160-160
人力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中最基本的资源,是其它资源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体育课程实施中人力资源的内涵.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学校管理层、体育教师、学生等方面入手,更好地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难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兴趣爱好单调,对特色课程需求不明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上,农村基础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要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必须立足实际发展农村特色教育,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相比,农村地区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相对比较稀缺,教师教学观念僵化,缺乏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而学生则主要以背诵方式来学习英语,其接触和使用英语的场所常局限于教室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严重脱离日常生活实际。这背离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拓展学生学用渠道"理念。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现结合农村中学校内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现状,探究农村中学校内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它可以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满足个体的发展,改变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在农村中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明确目标、原则、方法、内容、实施、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方式对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意向明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利他性、利己性、校外支持、自身特性和校内支持。不同个人属性教师的行为意向有一定差异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为教师赋权增能,增加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强化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有效地弥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不利现状,但在具体的开发中存在着观念、管理、教师和支持上的诸多问题。依据课程开发的理论,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开发农村校本课程资源,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目前昌吉州中小学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内容、实效以及教师的需求等情况,分析讨论了当前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从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校本培训是迅速而又便捷地提高农村教师水平,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必须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进行规划和设计,应当坚持以教师为本,创造性地组织各种活动。只要这样,才能将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和念书赔本现象,正在形成一个农村教育变革临界点;服务“三农”的国家农村教育政策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突破国内外已有的以强化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扩张的价值定位局限,确立以根据农村学生升学、务农、务工的分流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和服务“三农”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再造的价值定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要发育为“农村课程”,以实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乡土知识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应充分运用乡土知识的实用价值、思维建构特点和文化认同功能构建农村校本课程的精神生长点,从而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