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总量均与稀土喷施浓度(≤0.08%)呈一次正相关,且大部分处理叶绿素a/b比值低于对照.番茄产量与喷施稀土浓度呈二次曲线相关,理论上当喷施浓度为0.0679%时,番茄可获最高产量2525kg/667m2。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BT、6—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在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的喷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能增加小麦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于小麦拔节期喷施50mg/kg烯效唑增产效果最佳,每公顷增产达516.7千克,增产13.0%。  相似文献   

4.
水分与硼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和硼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分对大豆株高和干物重影响显著;硼对大豆株高和干物重影响不显著;水分与硼互作对大豆株高和干物重影响也不显著.在水分胁迫时,施硼显著影响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形成.干旱胁迫施硼无效;偏涝时,施硼能显著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硼、锌、锰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我国于50年代中期开始微量元素的应用试验研究,在粮、棉、油、果、蔬菜等30多种作物中已有增产效果,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效益,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本文介绍了微量元素硼、锌、锰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变化,通过室内盆栽实验,设置土壤pH值9组处理,测定甜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甜菜发芽率以pH值为9.5的碱性土为最高,达到95.83%。甜菜幼苗干重以pH值9.5时达到最大,根和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还原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在pH值为5.0土壤最高,pH为9.5时达到最低。同时甜菜不同pH值和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在酸性条件下,甜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逆境胁迫响应变化,而在pH为9.5的偏碱性土壤下幼苗生长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锰元素对甜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以KWS1176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法并设置7个浓度梯度:0.0037(T1)、0.0074(T2)、0.0148(T3)、0.0296(T4)、0.0592(T5)、0.1184(T6)、0.2368(T7)mmol·L-1,研究不同锰水平条件下,甜菜幼苗形态特征以及生理...  相似文献   

8.
草莓采用小拱棚栽培试验,对其产量、品质、效益与露地栽培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小拱棚栽培的果大、果熟、产量有明显的提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9.
在YMA平板上对14株大豆根瘤菌进行Fe、Co、B、Mo、Zn及p H的耐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柠檬酸铁浓度为0.05%时,64%的供试菌株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氯化钴浓度为0.005%时,57%的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硼酸浓度为0.04%时64%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上升到0.10%时,所有菌株生长均受抑制或不生长;在钼酸钠浓度为0.4%时供试菌株均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6%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在硫酸锌浓度为0.025%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75%时,所有菌株受抑制或不生长。表明供试菌株对钼、硼的耐性较强,而对锌、铁、钴的耐性较弱;不同根瘤菌株对同一微量元素的耐性差异较大,同一根瘤菌对不同微量元素的耐性也有差异。多数菌株在p H6.0~8.0范围内生长正常,耐碱能力比耐酸能力强。其中AWCS13-4菌株耐受微量元素和酸碱度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象山县常年种植甘薯1900hm^2左右,但当地农民偏施氮肥现象普遍,甘薯产量一直不高、效益较低。增施钾肥可提高甘薯产量,由于甘薯是喜钾忌氯作物,而市场上供应的含钾紊化肥大多数为含氯元素的KCl,过量偏施KCl不利於甘薯的正常生长,为此,我们从1994年开始连续三年在甘薯地上进行了KCl用量试验,以探讨KCl最佳施用量,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BT、6-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使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方式影响冬前小麦的分蘖能力,提高生育后期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光合能力及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转运能力,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籽粒灌浆,并能较好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提高作物产量。总体效果看:PP333和6一BA综合效果较理想;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总的趋势是16.67cm行距产量、成穗数最高。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株型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据此,在生产上根据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相似文献   

14.
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的大孢子发生为蓼型.减数分裂时,大孢子母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壁上有胼胝质加厚,并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减数第1次分裂形成二分体,2个细胞均被较厚的胼胝质壁包裹.合点端的二分体细胞中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和质体的形态正常,表明完成了再分化.在大多数情况下,珠孔端的二分体细胞在减数第2次分裂前(或分裂的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的细胞分裂产生大小不等的2个细胞,形成三分体.三分体合点端的大孢子体积较大,发育成单倍体的功能大孢子.  相似文献   

15.
甜菜切顶机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分段收获工艺中甜菜切顶装置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甜菜的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以及含糖量分布等特征,设计了一种采用皮带轮传输、“V”形带和倒“L”形挡板构成定向装置定向及利用固定圆盘式切刀切削为主要结构的小型甜菜切顶装置,并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王俊强 《林区教学》2009,(1):106-108
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实验,分析比较了细胞分裂素6-BA(6-苄基氨基嘌呤),生长素2,4-D(2,4-二氯苯氧乙酸),生长素NAA(萘乙酸)等3种植物激素对甜菜M14单体附加系产生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05mg/L)+2,4-D(1.0mg/L)+NAA(0.1mg/L),6-BA的质量浓度为1.0mg/L时有利于芽的形成,NAA质量浓度为0.05mg/L时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土壤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六种不同性质的种衣剂对小麦壮苗和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营养型和激素型种衣剂对培育小麦壮苗,提高小麦产量都有较好的作用。本文同时对这种衣剂的成型原理,作用机理,理化性状及其复制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内江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推动内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对水稻产量可能影响的20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内江市1999~2009年的水稻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稻谷播种面积、农用施肥用量、乡村办水电站个数、乡村办水电站装机容量是影响内江市水稻产量的最主要的5个因子,以此为提高内江市水稻产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蔬菜的微量元素营养及微肥施用进行了综述。内容有:(1)蔬菜的微量元素营养机理及缺素症状;(2)新型微肥的研制;(3)蔬菜施用微肥的安全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葫芦巴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研究栽植密度对葫芦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密度每公顷在80000株~90000株之间,株距保持在5 cm~8 cm,行距保持15 cm~20 cm,产量和产值相应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