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西略是西方中世纪晚期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对近代主权国家的产生和宪政主义的发展都有着直接而积极的影响。他站在世俗国家的立场上,为世俗君主的权威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认为人民是一切权力的直接源泉,宗教大会应该是基督教生活领域中的最高权力机构,法律应该体现人民大众的意志。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社会形成一种特有的二元结构,即代表王权的国家和代表神权的教会同时并存,它们之间的权力争夺深深影响到整个中世纪的社会发展形态。始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彻底变革了英国社会的统治权力格局:世俗政府首脑国王成为英国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最高掌控者。宗教改革对英国大学与世俗政府关系状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代表作为国家主人的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应该具有较高和较全面的素质,是具有特殊权利、义务和受人民监督的人。正确认识人民代表这一角色,对做好人民代表工作、实现人民民主和实践“三个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先秦之儒孔子荀子相比,孟子的思想无疑具有较为突出的另类色彩。这种另类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以礼为制的等级社会中,孟子强调士人应当以道自任,进而以道抗势,追求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二是在王侯私欲与民众生存权力的矛盾对立中,孟子站在民众的立场,主张民生至上,主张民众的生存权力高于王侯的世俗统治权。上述思想虽然还不能直接进入到现代性文化的思想体系中,但是经过适当的剥离与整合,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现代性文化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权力的过程是多向度、多层次的,基于权力固有的本性,其异化倾向是无时不在的,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应该贯彻在整个的权力过程之中。它既是事先的,更应该是事中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7,(3):43-48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中心是西方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有两个主题: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的目的是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神的权力。理性主义的目标是要把人从世俗权力的压迫和自身的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王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知识对抗蒙昧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刘震云的小说始终深深的关注着人性,通常把思考的目光聚焦在世俗权力下的人性上。展现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人性在世俗权力下的被奴役和蹂躏,在悲观和绝望中寄予了作者深广的人文意图。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机制中却存在一个盲点——教师职业权力。职业权力就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通过法定程序授予从业者的对职责对象的支配力和影响力。教师职业因其代表国家行使教育权,直接承担着受教育权的维护职责,也具备行使职业权力的资质,因此教师这一职业具备产生权力的条件,也可以从法律的条文中推断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拥有职业权力。  相似文献   

9.
对“权力本位”的批判意识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基点。并且,刘震云往往将批判的笔触由世俗的表层直渗入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处,从而使他的批判上升到文化批判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陈常欣  雷芳 《文教资料》2007,1(25):110-111
古罗马社会是一个父权制社会,父亲对孩子在法律上拥有很大的权力,但这种权力并不是绝对的。相对来说,由于经济地位、世俗力量和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母亲通常拥有很大的权威。  相似文献   

11.
生产者的内部结构组成影响了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内容和特征;生产者的权力是来自国家制度、社会传统等力量与电视功能所建立的关系,经过关系转化,世俗力量变成电视生产者的象征性权力;在内部结构和外部权力的合力之下,电视节目体现了电视参与社会建构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族国家世俗化的凸显是与世俗秩序的自我证成相伴随的一个历史过程,即世俗性要素突破传统宗教之限制而逐渐由人的心智层面扩及法权、政治等制度层面。在基督教二元政治结构下,个人通过"灵魂得救"获得了一种超越主义的精神自由,通过对上帝的信仰确立了个体的最终价值,导致个体能够摆脱世俗羁绊,并对世俗权力采取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审判。基督教政治观以超世俗秩序来论证世俗秩序的正当性,而近代政治的特征是将政治共同体从上帝那里斩断,从其本身来探讨世俗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进行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能够享有哪些权力,在多大程度上享有这些权力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这些权力等都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笔认为,我国中小学校应该享有教育决策权力、财政权力、人力资源管理权力以及课程管理权力。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宗教、大学和专门研究机构是文化演进中相继出现的知识整理制度.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学生社团和教师社团,大学章程起源于最高宗教机构、世俗王权或代议机构颁发的特许状.对中世纪以来欧洲、美国的大学章程的考察表明,大学章程与行会组织的自我权利保护有关,同时也呈现中世纪以来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在宣示权力和寻求自己的专门人才培养中的冲突与妥协.从大学本身而言,演变中的大学章程的主要线索是组织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大学自治和学术本位的维护.  相似文献   

15.
王喆健 《家庭教育》2011,(12):12-13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父母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究竟应该通过金钱奖励,让孩子明白付出与回报的意义,还是应该回避这种“世俗”的方式,不让孩子过早“财迷心窍”?本期,我们和杭州江干区丁兰小学的家长朋友,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王琪 《天津教育》2006,(6):22-23
教育应该是阳光地带,校园应该充满阳光,而教师更应该是播洒阳光的人,学生纯洁的心灵不应被世俗的喧嚣和丑陋所污染。阳光不仅来自太阳,应更多地来自学生美丽的内心世界。应该让教育充满阳光,让阳光带给学生无限的快乐,并伴随着学生走过中学时代这一段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时光。荣辱观教育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充满灿烂的阳光。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市场权力。这几种权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大学治理权力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行政权力主导型、学术权力主导型、市场权力主导型。学术是大学发展之本,在大学治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确立起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并有效地协调好学术权力同行政权力以及市场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权力需要制约,一套完善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更有利于我们党治理国家。本文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首先应该健全我国权力监管的法律制度,用法律制约权力;其次应该健全党内民主,优化权力配置,用民主制约权力;再次应该建立"社会权力监视网",用公开和全社会的力量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知识性组织,大学内部存在着两种权力模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行政权力应该服务于学术权利。但是,在实际的办学活动中,两者之间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探讨两者之间应然关系的生成逻辑,以求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20.
人情味应该是摒弃了世俗的功利和偏见,它不是从业的手段,而应是饭店经营追求的一种境界。能够令宾客觉得温暖、亲切的人情味的饭店,是能够在顾客和员工中赢得人心的饭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