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恩格斯晚年,由于唯物史观自身原因以及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就显得格外重要;恩格斯通过对一元历史观、上层建筑独立性、历史运动规律及人的作用等问题的集中论述,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历史和实践证明,唯物史观是我们辩证看待历史发展唯一正确的理论,应该坚持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其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被修正的曲折过程.第二国际理论家作为马克思学说的正统继承者,在同唯心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竭力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理论上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概括和阐发.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他们未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质及其在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作用,未能看到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的当代意义,依然把马克思哲学当作近代哲学来看待,因而磨平了马克思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原则界限.在他们的解释模式中,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性被遮蔽起来并被"实证化"、教条化,因而阻滞了马克思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们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会牵扯到第二国际之内,主要是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脱胎于第二国际的分化,另外就是因为第二国际处了两个时代的交叉点上,即古典的资本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古典形态转为现代形态,正是这种转变本身构成了第二国际很多理论家对资本主义新形态的判定,另外就是第二国际处于两个世界,即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交叉点。西方世界指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方世界即苏联、东欧和中国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4.
第二国际思想家沿承恩格斯的诠释路径,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核心.第二国际思想家区分了“经济因素”与“经济”的不同概念,前者是单一性概念,后者内涵丰富,是一个关系范畴.第二国际思想家并没有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经济决定论”.第二国际思想家构建了关于经济、思想观念与历史的作用机制图示,这一图式揭示了社会历史结构及动力系统是立体交错网络.  相似文献   

5.
陈栋 《林区教学》2014,(6):66-67
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成为哲学家们历来关注并激烈讨论的重要对象,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许多质疑责难甚至被歪曲理解。根据时代与实践的要求,恩格斯晚年在一系列著作和书信中深入阐发并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且创造性地丰富、充实和完善了其科学内涵,进一步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家。许多国内外学者因其晚年在政治上和列宁的分歧而贬低其在哲学上的贡献。然而,从普列汉诺夫对“社会结构”的阐述、对“地理环境”理论的分析、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剖析来看,他丰富并发展了唯物史观。因此,应该对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所处的地位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在批判中继承其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论”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宣传的一种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崇拜自发性的“理论”。依照这一“理论”,社会主义似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发的结果,既不必经过阶级斗争,也不必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就可以实现。斯大林在批判这种错误观点时,把它概括为“生产力论”。“生产力论”,最初是由老修正主义者伯恩施坦提出来的。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过渡到了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全世界工人阶级正在为行将到来的伟大战斗准备和聚集力量。就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工人运动内部出现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企图阻挠工人阶级的革命发动和保存资本主义的需要,他对马克思主义横加“修改”,编造了种种骗人的谬论,以便从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三形态的历史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价值关系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价值观与唯物史观在主要内容、理论意义、实现途径和落脚点上是一致的,进而得出价值观与唯物史观是相互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为取得中立国美国的同情和支持,通过掌控信息源头、建立专门的宣传机构、主动提供新闻信息、争取美国记者和社会名流同情以及消除不利影响等措施,在美国塑造了对英国有利的战时舆论,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的表现形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主要有:明确定位唯物主义的新主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确立了新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框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时代转变;坚持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论,实现了认识论和价值论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为理论前提的,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又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得以诞生的。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返回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理论──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理论范式的规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既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已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本文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形成史和发展史角度来探讨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前,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文化理论的创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升华。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意识放在第二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既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还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三个代表”牢牢建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是李大钊同志首先介绍和宣传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真理,并高举历史唯物主义大旗,向独霸我国史坛几千年的历史唯心主义发动进攻的。大钊同志认为,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使历史学也成为科学,这是马克思“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由神权的历史观进而为人生的历史观,由精神的历史观进而为物质的历史观,由个人的历史观进而为社会的历史观。”①他把神权的、精神的、个人的历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理被教育产业化论者视为其立论的经典依据。本文在“反题”得以消解,完善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教育产业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悖逆。本文将重心放在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若干基本观点的梳理上,目的更在于希望教育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指出教育产业论的理论失误仅是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虽然因反对、敌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被列宁批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但是其晚年著作<唯物主义历史现>却不乏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考茨基力图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的来说,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具有浓厚的达尔文主义色彩.探究考茨基对唯物史观基本问题理解的积极之处和缺陷,对于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考茨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前提 ,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构造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是一个客观的和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一个自为的合目的的主体自觉选择过程。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局限。实现了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价值的实现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辩证过程。需要人们权衡利弊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 ,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 ,它根本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探讨唯物史观的形成 ,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