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光笔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时,发现了.一些“意外现象”:绿光激光笔照射时,浓的氢氧化铁胶体中没有发现丁达尔效应,但硫酸铜溶液中却出现了丁达尔效应;红光激光笔照射饱和的硫酸铜溶液,光线不能透过溶液.针对这些情况,对分散系的丁达尔效应作了进一步探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1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现象的观察 按课本中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效果不好,即是采用聚光手电做光源,在暗室中进行丁达尔现象仍难令人满意,因此,我做了如下改进。 向小烧杯中加蒸馏水50mL,滴加饱和三氯化铁溶液6~7滴,摇匀后,向小烧杯小心滴加6~7滴1mol/L稀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摇匀,溶液逐渐由透明变得朦胧即成胶体。如  相似文献   

3.
赵坡 《化学教与学》2013,(4):82-82,84
之前在进行有关丁达尔效应的教学时,笔者总是习惯性地按照教材(人教版化学1)的安排选用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铜溶液作对照试验,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检验一下其他溶液或浊液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本学期笔者再进行本部分教学时,依然按照既定思路开展教学,但一个学生的"发难"让笔者"被创造"了意外的生成。"老师,你怎么知道牛奶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呢?"一个学生在课后向笔者询问。  相似文献   

4.
1.实验原理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溶液时则没有这种现象,这是由于胶粒对光线的散射而造成的,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选用激光手电作为丁达尔效应实验的光源,可以不用暗箱直接观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既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又简化了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5.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重要性质之一,为了呈现胶体特有的现象,高中化学教材通过液溶胶来演示,但学生缺少对气溶胶和固溶胶“丁达尔现象”的认识,作者设计了适合学生在家庭中开展的气溶胶和固溶胶的制备及呈现“丁达尔现象”的“生活化”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孟志勇 《新高考》2004,(1):103-103
1869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J.Tyndall)发现:在暗室里将一束经聚焦的光射入溶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可以看到一条发亮的光柱。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为丁达尔效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丁达尔现象”的演示实验一般要在暗箱中进行。另外,由于光源一般采用白炽灯泡或手电,演示效果很差,坐在中后排的同学往往看不清楚。如果将这个实验改在白昼投影仪上进行,并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操作,将使实验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1]。关于物质的制备,遵循三大原则:选择最佳反应途径、选择最佳原料、选择适宜的操作方法。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这一特征性质。因此,成功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验证胶体性质实验的关键。为了制备出具有明显丁达尔现象的氢氧化铁胶体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本文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做了以下探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实验中制取氢氧化铁溶胶一般是用水解法,其原理是:FeCl3+3H2OFe(OH)3(溶胶)+3HCl。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溶胶的浓度不稳定。为使氢氧化铁溶胶浓度稳定,必须趁热对溶胶进行净化,除去盐酸。常用的方法是渗析法,但是净化时间较长,实验效果也不理想。我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快捷、方便又实用的好方法。一、用化学反应法制取氢氧化铁溶胶1.实验原理:FeCl3+3NaOH=Fe(OH)3(溶胶)+3NaCl此反应不是可逆反应,由于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对氢氧化铁溶胶的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所以不用净化。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按照苏教版《化学1》做了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铜溶液光的透过实验后,认为该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什么硫酸铜溶液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查阅资料后发现,原来Cu2+能将红光吸收掉,  相似文献   

11.
演示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课本中丁达尔现象的观察实验时。同学们必须到讲台前才能观察到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费时较多。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设计: 用高亮度投影仪作光源。在一张硬纸板  相似文献   

12.
用固溶胶做丁达尔现象实验,在一般的学校不常见,原因之一是一般学校实验室中固溶胶不多见.现介绍一种固溶胶的简易制备方法,供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胶体性质,有丁达尔现象的观察实验。教科书中提到用阳光作光源,但易受天气影响,用其它光源,需有暗室或做暗盒等,对于没有实验室的农村中学,常感困难,我们对这一实验改进如下。在一个不透光的暗管内(直径2-2.5厘米,塑料管、竹管均可),安装1个小电珠,如图那样: 把一根直径0.5厘米、长10厘米左右、实心、无色透明的直玻璃棒(二头需有断面,不需烧光滑),通过橡皮塞插于暗管的一端,接通电源(可用低压电源或6伏干电池),光线就会以暗管内玻璃棒的一端射入,沿玻棒传至暗管外的另一端射出。将盛有碘化银液溶胶的试管(直径2厘米左右),紧贴光线射出端,从测面进行观察,即可见明显的丁达尔  相似文献   

14.
丁达尔实验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高中教材探究实验,而苏教版化学必修1中仅设置了液溶胶的丁达尔实验。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弥补教学时意犹未尽的缺憾,在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了几组切实可行的丁达尔效应的家庭实验方案。新的实验方案操作简捷、现象明显并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渗析法对氢氧化铁溶胶进行净化,并对已净化和未净化的氢氧化铁溶胶分别作电泳实验和评价杂质对电泳实验的影响,找到了对未净化溶胶作电泳实验时尿素的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16.
张素琴 《教学随笔》2009,(10):23-24
【丁达尔现象演示器】 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因为这部分内容讲起来比较抽象,所以及时的课堂演示尤为必要。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对外界的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必须在暗室里或者晚上实验效果才比较好,对课堂演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甲种本)“实验五 胶体的性质”中,要求学生这样来制备硅酸溶胶:“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毫升盐酸,并加入1毫升的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并在胶体的凝聚的实验中,将此溶胶与氢氧化铁胶体混和振荡,要求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目的是要证明,可用带有相反电荷胶粒的两种胶体混和的方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发生凝聚。但是,实验表明,按照上述操作方法所制得的硅酸溶胶,与氢氧化铁溶胶混和,并不能看到凝聚现象。本文将从硅酸溶胶的形成及硅酸溶胶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幻灯机光源,白昼进行胶体丁达尔现象的演示,现象明显,教学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有关胶体的考查都是零散地分散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笔者就近几年高考有关胶体的考查分类例析如下,以便同学们了解高考有关胶体知识考查的方向. 一、考查胶体的本质特征 例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C.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D.TiO2·nH2O控制一定条件可形成溶胶 解析: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而不是依据胶体的性质,A说法错误;豆浆属于分子胶体,雾属于气溶胶,都是胶体,B说法正确;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故葡萄糖不属于胶体,C说法正确;TiO2·nH2O溶胶控制其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 nm~100 nm,可形成溶胶,D说法正确.答案为A. 点评: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微粒的直径介于1 nm~100 nm,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胶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与胶体有关的化学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直径在10^-9m~10^-7m之间)来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根据丁达尔现象来鉴别溶胶和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