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封方言存在子变韵和少量"子"后缀,同时还有一些"头"后缀,个别"头"后缀词也发生变韵,部分子变韵词同时存在一种双音节读法,词缀为一个模糊的thou音节。从开封方言部分同音语素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规律来看,读为thou音节的后缀不是"头",更倾向于是方言中的"子"。  相似文献   

2.
詈词詈语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研究的必要性.文章通过对一则微博中的回帖简要概述了四川方言中的詈词詈语,指出了四川方言詈词詈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认为体词性三字格詈词属于词而不属于语的范畴;第二部分对山西方言中存在的体词性三字格詈词作了简单的认知解读,认为这些詈词都包含普遍的"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5.
陇西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历来引人注目,陇西方言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谈谈陇西方言的"儿"和儿音后缀词,并就方言中没有儿化现象的原因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陇西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历来引人注目,陇西方言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谈谈陇西方言的"儿"和儿音后缀词,并就方言中没有儿化现象的原因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詈词的分类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笔者批判地借鉴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同时,将詈词置于内蒙古西部区深厚的民俗文化土壤当中,结合本地区方言詈词的具体情况,从致詈方式与民俗文化关系的角度对詈词的分类做出考查。从这一角度,内蒙古西部区的詈词可分为禁忌类、贬损歧视类、诅咒赌誓类和违背伦理道德类等四类。  相似文献   

8.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既与冀鲁官话定霸小片、天津小片以及北京官话怀承片的"乎"缀具有一致性,同时又衍生出了一些霸州方言所特有的"乎"缀词。以后缀"乎"所依附的词根词性为分类标准对其在霸州方言中的构词形式、表义作用以及语法功能进行详细阐述,可以为过渡地区的方言词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吉水方言中"得"字后缀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从语法结构上看,"得"可以附着在名词、量词、动词、数量结构之后,构成名词词尾和数量词词尾;从语法意义上看,某些动词、量词带上"得"后缀后词性发生,变化变成名词;有的名词不能单说,带上"得"字后缀后能够单说;某些名词有无"得"词义有区别;"得"可以附于数量结构之后,表示确数或者概数,或者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数量少、时间短等;并且某些词加上"得"后缀带有明显的小称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茶陵方言中的“叽”尾词极为丰富,属于词干加词后缀构成的一类新词,分别可作为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尾,具有成词及修饰等语法作用和附加性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方言中,"子"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构形后缀。借用类型学研究的视角,对汉语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构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进行考察,发现汉语方言中"子"尾虽然在语音形式、构词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彼此略有差异,但它们作为名词词尾标志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同汉语中的某些虚成分一样,是粘附性的虚成分,不仅可以粘附在语素、词上,也可以粘附在短语上。  相似文献   

12.
高淳方言是吴方言宣州片中的一个方言分支。本文讨论该方言中名词后缀"子""头"的变音情况、构词方式、意义及功能。由于受前音节调值等因素的影响,"子""头"变音调值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类推作用。通过替换语素、增音、替换儿化、修辞等方式进行词缀构词,后缀"子""头"分别具有表义、区分词类、代替儿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与方法对《秦腔》中的詈词詈语进行了穷尽式地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秦腔》中五种基本的詈词詈语类型:以"侮辱对方家族血统不够纯正""与性有关""道德卑劣者及其行为""侮骂对方长辈""动物及其行为"等,并指出《秦腔》使用詈词詈语的特点,即詈词詈语使用人群较为多样,詈词詈语的使用场合较为普遍。并指出《秦腔》中的詈词詈语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以为研究现代其他文学作品的詈词詈语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4.
林甸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区黑松片的站话小片,迄今为止,没有专门研究林甸方言后缀的论文。林甸方言后缀的数量和用法都十分丰富,运用描写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林甸方言后缀与辽宁方言后缀进行比较,分析林甸方言词缀与辽宁方言后缀的异同,力求全面地描写林甸方言后缀,从单功能后缀、多功能后缀与辽宁方言后缀对比的异同三方面进行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詈骂语的安徽阜阳方言[t(c)hi213t(s∫)]是一个文化词,也是一个方言特征词,它的词形是“妻侄”,这种用法广泛分布在中原官话区的许多片区,“妻侄”内在的文化因子是其成为詈骂语的基础所在,可以作为方言特征词作为划分方言区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6.
按照位置,绩溪方言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前缀主要提及了"老、阿、第"等,中缀主要论述了"当、溜、鸣"等的用法;后缀主要述及人称代词后缀、表示名词的后缀、形容词后缀等.词缀在绩溪方言中的作用有三:一是凑足音节,二是利用词缀构成新词,三是可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色彩和语法色彩.  相似文献   

17.
谭燕 《现代语文》2007,(6):80-81
湘潭方言构词后缀很丰富,能构成大量颇具特色的方言词,常见的有"子""头""手"等,而"头""手"等后缀的功能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基本相同,从分布上看虽然比普通话要广,但是不够特色,所以这里只讲"子"尾。另外,与后缀相似的一群特殊单音节或双音节,语法功能和语法结构近似后缀,但是其能产性相对来说要比后缀弱,表意趋于虚化,还没有完全虚化,我们把它们叫做类后缀,湘潭方言还存有大量独特的类后缀。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内分布着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闽语)、粤方言。通过分析三大方言詈骂语中的詈骂文化,总结出三大方言詈骂文化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一弘 《集宁师专学报》2010,32(3):40-44,48
乌兰察布前山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章主要就乌兰察布前山方言词汇中的特殊前缀、后缀、感情色彩、儿化与非儿化的差异,以及方言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邹妍 《现代语文》2009,(9):97-99
本文主要依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所调查的湖南方言中的词汇部分,讨论了"崽"后缀在湖南方言中的分布和类型,认为湖南方言中"崽"的虚化与汉语"儿"的虚化轨迹大致相同,并初步探讨了"崽"后缀的语音形式与小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