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女性意识的张扬在她的文学文本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文学演变为表现女性精神的主体性内涵与具有普泛意义的社会性特征两种态势.丁玲是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与妇女文学都留有重要作品的作家,由女性文学向妇女文学的嬗变,从《夜》的产生中可以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很长时间里被排斥在以男性文学为中心的所谓主流文学之外,一直处于弱势话语的地位.在经历了以自我描述为主的早期文学阶段和寻找黑人妇女身份的文艺复兴阶段之后,黑人女性文学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迎来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完美地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预示了21世纪黑人女性文学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3.
"女性文学"并不是一个由"题材"框定的范畴,男性作家对女性题材的操作并不意味着男性作家可以依据这样的本文介入女性文学.事实上,"女性文学"首先是指女性作为书写主体的写作实践,它意味着话语权的争夺.妇女被拒斥在文学史之外,说到底是因为妇女一直被拒斥在写作之外.其次,"女性文学"是指一种可以使妇女摆脱菲勒斯中心的女性写作,一种无法为既定文学传统所规范、所封闭的,然而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的异质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女性文学永远意味着女性以特定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4.
妇女主义理论是由著名非裔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妇女主义理论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应用于针对少数族裔女性作品特别是非裔女性作品的文学批评中,但在现阶段英美文学教学的课堂中却鲜有提及。本文指出妇女主义理论引入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释妇女主义理论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从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书面文学的出现再到作家文学的诞生,是佤族文学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佤族作家文学得以诞生,并不断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佤族文化领域的一次革命。经过佤族作家近三十年的共同努力,进入21世纪后的佤族作家文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成果,这也意味着佤族作家文学正在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活跃和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及文学观念关系密切。当代女性作家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而洒脱的,她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着力追求生活质量。在文学观念上。她们把写作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为文学只能是作家心灵自由和真诚的自然表露,作家的责任感应该是对审美的自觉把握和在作品中熔铸作家一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弹词是明清讲唱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其优秀作品多出自女性之手,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本文从女性作家弹词作品的兴起原因及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弹词是我国古代真正的妇女文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女的觉醒从二十世纪开始 ,经历了短暂而漫长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 ,五四新文学运动至今 ,不到百年的时间 ;而在女性觉醒的过程中 ,却经历了“解放妇女”与“妇女解放”的重要飞跃。女性觉醒曲折地发展到今天 ,在文学的进程中清晰地显示了它的进展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女性文学在女性觉醒过程中的艰辛探索及其价值。一、中国“解放妇女”运动在文学中的反映中国女性的觉醒是从“解放妇女”开始的。解放妇女是来自女性自身之外的解放 (当然也包括女性自身觉醒的愿望 )。最初女性的觉醒并非真正地由妇女自身做起。它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20世纪女性文学的误区入手,通过与男作家笔下的乡村女性作比较,论述了新世纪以来王安忆、方方、迟子建三位女作家描写乡村女性的作品。她们同时对当代底层妇女“苦难”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乡村女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性格、心灵及命运的嬗变。王安忆从存在主义的哲学层次,表现乡村女性对自我命运选择的自觉;方方从身体伦理学的角度,反映出乡村女性反抗的自觉;而迟子建则从审美伦理学的角度,提升底层人民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底层妇女审美的自觉。由此论述这些作品对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廖辉英始终坚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女性问题并探寻女性文学的方向。她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蕴含着对男权中心话语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旧式妇女的形象,写尽了封建传统重压下世代重演的女性悲剧;“窗口女人”的形象,揭示出台湾妇女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之间角色转换的难题;事业女性的形象,寄托了建构女性生存价值和重塑新女性的全部理想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19世纪女性作家创作意识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探讨了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繁荣、教育事业发展、女性意识形成、思想文明进步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球最大的女性原创文学基地"晋江文学城"是我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原创文学网站之一,拥有数量庞大的女性签约作家和女性读者群体。以晋江文学城为分析对象,从运作与传播模式、特色的小说文本形态、文化价值与局限三个方面对晋江文学城进行探析,以探索女性文学网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为现代女性文化学掀开了一个妇女性内囿的阴暗心狱,提示出千百年来文化积淀形成的女奴依附心理痼疾是影响女性自身解放的思想重压和禁锢,作家理性审视女性自身,揭露与批判毫不留情,具有性别批判的深化作用,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进化和发展拓向更深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19世纪是西方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孤女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西方女性作家通过孤女的塑造,形象地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传输了不可避免的历史重负。孤女形象可以说是曲折、艰难的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缩影,我们从中也可窥视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对父权制下的女性日常经验和心理体验的关注是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重心,这反映在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力图打破传统的文学分类,寻求最能表达她们思想,情感和理想的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早在20世纪末就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了探索.她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角度,考察妇女的创作,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寻找女性的话语,在作品中重新塑造妇女形象,积极挑战男性文化霸权.她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寒冰 《文教资料》2007,(35):61-62
伊莱恩·肖瓦尔特指出,英国女性文学在整个英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亚文化的地位,即始终处于男权文化领域之外的,不被接受的地位。她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19世纪女性作家的不断出现,女性文学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即女性(femi-nine)阶段,女权(feminist)阶段和女人(female)阶段。本文将结合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简要分析肖瓦尔特的女性亚文化理论,加深对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方舟》和《盲点》分别是大陆作家张洁和台湾作家廖辉英的代表性作品,也被认为是最能标志两位作家“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性研究,不仅可以发掘出两岸女性文学在悠久中华文化中的共性,还能探究出由于两岸长期分离而造成的思想内容和文学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实现更好的互相理解,进一步推动两岸女性文学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