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等原则是翻译理论的核心,翻译对等是翻译标准的终结和最高体现。结合对等理论和"三美论",从音、形、意三方面和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对一首唐诗的四种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只有在词汇、句法、语篇层面和原文对等,并且传递了原诗的意美、形美、音美的译文,才是成功的、质量上乘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翻译就是一个跨语言交际的过程。基于奈达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活动中,遵循源语和目的语之间达成功能层面上的对等,并且重视读者的反应,将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语用习惯,以及读者的文化背景,同时能够将原文的含义准确并且完整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语用学中的语用移情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英汉翻译中,语用移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译者会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的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从而能够成功的进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语域分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荚汉翻译必须考虑的问题.语场、语旨、语式是影响语域三个重要变项,本文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分析英汉翻译中语域对应的现象,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使译文与原文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对于获得译文各个层次上的信息对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语境和语义理论为框架,以一篇小说的英汉翻译为例,探讨了语境如何影响了对原语词义的理解,从而导致翻译中的不同的选词.提出语境对于寻求英汉翻译的对等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语义模糊性是人类语言和思维的一个特点,是语言中一种普遍现象。在英汉翻译中正确认识和运用语义模糊性,可以使译文更加忠实、通顺地完成和原文的语码转换,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7.
王迪 《海外英语》2023,(22):75-77
语义学是语言学中研究语言存在意义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在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跨学科内都有所体现。在翻译领域,纽马克曾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提到语义翻译,即译者可以从词汇、短语、语篇等语言单位出发,深究它们的语义在译文中的意义,来对原文进行翻译。该文将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英汉互译中出现的用词差异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探讨词汇这一单位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借助"思维导图"和"预制语块",提高外宣翻译中的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的功能对等建议。基于功能对等理论,通过"思维导图"对原文语义系统的提取和译文语义系统的建构,以及"预制语块"的预制效应,可以提高外宣翻译的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为外宣翻译提供辅助性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9.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古今中外关于“可译”与“不可译”理论的基础上,客观地指出翻译实践中存在“不可译”的问题,但“可译”在一定限度内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可译性限度是变量,句法、语义和语用是三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以此来明确后三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等值效果,即可译性的限度。要做好翻译就必须集中精力研究这三个层面上的最值情况。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处理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译者应乐子语用移情,尊重、适应译语文化.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地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认知语法的角度,以奈达提出的7个核心句(kernels)为切入点,对功能对等的翻译观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分析核心句在语言学理论基础、语义与句法的关系、语义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论证了在追求功能对等的翻译过程中引入认知语法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韩宇 《海外英语》2012,(10):147-149
This paper analyses one of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The Nightinggale and the Rose translated by Lin Huiyin from the angle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Equivalence can be functional equivalence,semantic equivalence,structure equivalence.First,it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of Dynamic Equivalence put forward by Eugene A.Nida in 1964 year;Then,it 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ng vers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in syntactic structure equivalence including English hypotaxis and Chinese parataxis in discourse;rhetoric style equivalence inluding simile,personification and dynamic equivalen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domestica tion and foreignization.  相似文献   

13.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本文运用奈达提出的两个层次理论来分析对比《圣经》的这两部中文译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对一般文本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略论翻译对等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概念出发,探讨翻译对等的实质,指出形等和意等应服从信息对等,即语体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并着重阐述在不同的文化情景语境下如何通过适宜的翻译策略,如归化、归化补偿、异化补偿、文内释义等,找出传递原语信息的最佳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原译语在同一语境中的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15.
Moment inPeking的中文译本虽已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学者们仍对译作质量存在不同的看法。为了较客观地反映译作质量,语域分析法被运用到Moment in Peking两中文译本研究中。两译本分别从语场对等、语旨对等和语式对等的角度与原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张振玉的译本相比,郁飞的译本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原文的语域对等,成功转换了原文文本的社会意义。同时,语域在翻译研究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有力证明,这对翻译工作者、翻译批评者及翻译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spired by Eugene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this thesis takes the translation of Samul Ullman's work Youth as a case study.It explores the thre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Mrs.Zhang Aiqing,Mr.Huang Ren and Mr.Xu Hanlin respectively.These versions are analyzed at the levels of lexicology,syntax,rhetoric,semasiology and style.T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ame effect on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are as the original text has done on the source language readers,in other words,it 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Youth.  相似文献   

17.
中外翻译理论家对"翻译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其中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等效对等理论在国内外翻译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翻译的本质和奈达的等效对等理论作了一番新的思索与探讨,并讨论了如何以奈达等效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来解决"异化"和"归化"这对翻译界中貌似对立的翻译法。本文认为,等效对等理论在英汉翻译中有一定的适用性,合理地运用它的一些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同时也应看到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不宜将之作为检验和衡量译文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从文体学的语言层次及音系层、词语层、句式层、修辞层来讨论《红楼梦》金陵判词译文的形式美 ,并探讨了修辞层中的不可译现象。但译文的形式美并不与灵活对等的翻译相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视角下国际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零对等"现象越来越多,原因是"零对等"翻译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效果上的对等。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以用对等的方式翻译,但事实上,科技、商务翻译中"零对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现象及其存在的理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2.现代汉语谓词按基干句模来划分小类 一个事件中,中枢事元谓词及其特有周边事元的有序排列构成基干句模。按中枢事元的语意特点及周边事元的数量和语义角色的不同,现代汉语的8000谓词可细分为如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