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霞  常理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0-21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要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无为”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身处乱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剖析,不仅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浅析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要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无为"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身处乱世,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剖析,不仅提出了解决社会危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有人片面认为老子思想是消极颓废、逃避人世的,而没有看到他关注社会纷争、关怀人民幸福安宁的积极入世思想。误解的标准主要在于老子是否积极关注社会人事,"自然无为"是否就是无所事事之意。从这两个角度入手,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分析老子思想真正含义,驳斥误区,证明《老子》是一门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的政治哲学,具有很强入世精神和人世关怀。  相似文献   

4.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老子仁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仁学发展的基础,儒家仁学发展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与老子的仁论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秦亡汉立 ,汉初统治者注意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批判秦朝暴政并对之反拨。君臣多受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 ,从宽治国 ,与民休息。本文即从节约开支、约法省刑、鼓励农业生产等方面反映老子思想对汉初政治的影响。这种“自然无为”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成为汉初政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6.
老子不仅依据形而上的"道"来沉思人类生活的终极目的,而且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德性理论体系。按照老子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德性或"德"是合乎"道"的品质,其实质则体现在一个人能够遵循"无为"和"自然"原则来调节自己的生活。此外,在使用"无为"和"自然"原则解释德性之实质、基本特征的同时,老子也一再强调,认识"道"或天地万物之本原和本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老子之道是指宇宙本体,包含广阔无边,永恒无穷的宇宙时空和它化生万物的无穷的生命力两方面的意义。从生命美学来说,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蕴;一是道赋予万物生命个性和成就了万物与世界之美,可见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二是道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化生,衣养万物并没有目的,但又成就了万物和世界之美,达到了目的,其中正包含了对美的重要规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理解,老子的上述认识源于我国远古先民对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老子思想体系的精神实质是教导人们尊崇自然、效法自然。由尊崇自然、效法自然,崇尚“愚”“朴”、反对用“智”是老子的一贯思想。“术”属“智”的范畴,与老子思想相矛盾。五千言中被人们作为“老子术”证据的文字本身并不含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而是方法与结果的关系,方法与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不包含阴谋权术。根据现代诠释学理论,韩非及历代学人言“老子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受其自身的思想状况的影响,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所致  相似文献   

9.
老子激于衰乱之世而创学说,主张“为无为”,任民自然,蕴含了至仁之情:对内,使民皆返质朴,对于那些诡异乱群者,则主张镇之以无为之法,导之以自然之术,使之归于正流;对外,本着慈,倡不争之战,后发而制人,使用兵逞强.之国归于“道”。这样,便能达到“以道莅天下”的境界。入世之心昭然。  相似文献   

10.
公正观是人们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其表现形式是人们用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念来衡量社会的公平正义。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四维角度,梳理和剖析老子思想中的社会公正观,可以得出老子的社会公正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道"为实现社会公正的本体依据;以"自然"为社会公正的客观标准;以"无为"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方法;以"天下将自正"为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最终以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老子反对有为之政,要求无为而治,实现自然的社会秩序,为人的自然生存提供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在老子看来,民众身上有着自我化育、自我长成的本性和能力,只要治者能因顺百姓自然的本性而不加以干扰,就会形成自然的社会秩序。老子根据自然主义的价值原则,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统治行为、统治思维模式、执政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等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批判。  相似文献   

12.
老子理想人格理论以“道法自然”为其理论基础,以“圣人无为”为其建构理想人格模式的方法和原则,并依此来使圣人处理世事,修养性情.进而使圣人在行为上彰显其自然无为的心态与作为,在主体内在精神上保持其纯真的自然状态.使内外相得益彰,双向并进,从而达到其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人类轴心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使道获得了本原、本体的内涵。该道具有实有而无形、超越感官和语言、浑朴虚静、兼赅有无、 独立永恒、自然无为的特征,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而非一般的物质或精神实体。他关于道的思想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社会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一种自然的人性论.他认为人和自然一样,本性自然,故人之道应效法天之道,这种道就是自然而然.而对统治者来说,只要任其自然,清净无为,社会就会和谐发展.老子的这种思想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无为”思想中,蕴含了一种精神追求的价值取向,“无为”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它要求教育者懂得潜移默化,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无为”中包含的反向思维方式也告诉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应该不行动或者反向而行。  相似文献   

16.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针对当下出现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进一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下学术界对马克思提出的"自然的人化"加以现代化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自然化"、"智慧的自然化"等生态观点,在当代西方掀起生态美学热潮,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传统道家老子就以其对自然独特的解读,对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美追求,建立自然无为的生态理想,并提出了顺应自然的生态美学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青睐。无为、道法自然、柔弱不争、心若空谷、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清心寡欲、返璞归真,等等一系列的探讨治国、自然、修身和生态等方面的思想,其中"无为"是"道"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对老子"道"的最好阐释。它要求我们做人要坚守自己的本性,做事要遵守一定的规律,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都能处于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当然,树立一种超然的忘我的境界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老子还认为要想达到"无不为"的境界,我们不能带有个人的偏见去看待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得意时都是孔子门徒,失意时都是老子门生,意在表明孔子与老子在对待社会现实上截然对立的态度——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标志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消极出世,以无为消解不平。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本义是什么,老子提出“无为”的动因及社会意义如何,恐怕还得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本文拟从“无为”本义,老子提出“无为”的社会动因等方面略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