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以法律的正当性论证法律的权威性,追求法律的价值理性.法家把法作为治世、驭民的工具,强调法律的现实作用.二者有着历史背景迥异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对二者的比较对理解中国法治现代化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二者法治理念的异同之处予以梳理、阐释,并从各自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进一步剖析东、西方法治观念不同走向的产生缘由。认为是独特的地缘环境、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迥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底蕴的,但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法治思想上的典范.他们的法治思想代表着他们当时对法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认识,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西方诸国的法治实践.在此笔者主要对他们法治产生的原因、作用、目的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明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与孟轲是世界思想史上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政治设计在当时都遭到了悲剧性的厄运。在历史的变迁中,他们的命运又都发生了喜剧性的变化,或成为权威,或成为亚圣。他们的政治思想有两个显著的差异:前者主张法律政治、民主政治;后者主张伦理政治、君主政治。抨击暴政与暴君则是二人的共同点,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5.
6.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属于古代中西方著名思想家,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时空境遇,但一些思想观点却如出一辙,如都主张建立积极的伦理秩序,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孟子"推己及人"的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德性原则"思想之间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伦理思想的发展史中,墨家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均为后来者研究伦理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依据。前者以"天下之治"的宏伟目标作为其伦理思想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后者的"德行论"以一种自由独立的态度来阐发城邦人生的追求。两者的伦理内容都对"爱""义和公正"有着非常相似的阐发,但在细节的论述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不仅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着,而且俩人的身份背景亦是他们思想区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制度建构的莫基性观念。由于苟子与卢梭对人性的不同解读,情感和理性在其制度建构中也就起着不同的作用。无论是荀子的“群”还是卢梭的“公意”,都强调了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公共利益应该是制度建构的根本,代表公共利益的公意在制度建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秩序是建立在强力基础之上,需要用正义原则建构新的秩序,才能够保证公意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受中国传统社会的制约和历史局限性的影响,《韩非子》中尚未出现完整的法治思想,但已出现"以法治国"思想。韩非的"以法治国"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既有近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亚里士多德和韩非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法律的目的与作用、法的概念,法律的变革、人治与法治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比较了两者的法律思想体系,并阐释了他们法律思想的异同及其实际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是东西方美育的奠基人。二者都认为美育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是影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庸”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原理。同时也是他们美育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通过无知之幕的假设,使正义原则的获得只需理性主体的反省即可得到;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又认为立宪政体政治观念的普遍认同也是理性主体必然需要承认的。但罗尔斯却忽视了政治的维度:对话、商谈以及对多样性的承认,而这些显然是民主社会最根本的精神气质。罗尔斯政治哲学中,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特征,从而使多总是屈从于一,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政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比较荀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发现:双方都注重法律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强调法律要具有内在的价值精神.但荀子所强调的法律层面的治理,并不等于现代意义的"法治".而亚里士多德则对"人治"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以其特有的理性主义风格阐明了"法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学看来,“家庭是以共同居住作为基础形成亲族群体。它是以夫妻和亲子的结合为原型,以情感的融合为纽带,以为家庭成员提供福祉形成的群体”[1](p.14)。但本文所论及的日本“家”是不同于这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其是用来专门指代日本传统“家”概念,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亦可称为一种“机构”,乃为具有财团性质的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与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二者政治思想深入系统的比较分析,以呈现出他们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揭示出他们思想的相通性和差异性。通过研究发现:二者都是从伦理、道德出发研究政治问题,但在思想基础、人性观、政治制度观和核心价值取向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二卷第二篇中详细论述了其正义思想.斯密的正义思想可以从个人品德和社会伦理两种视角来解读.从个人品德视角看,正义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生命、不干扰他人利益的美德,它并不崇高和圣洁,但不可或缺;从社会伦理视角看,正义是一种维护社会存在的制度伦理,它具有强制性,违必受罚.斯密的正义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伦理道德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它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荀子、董仲舒的治道思想都是在国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提出来的.两者治道思想的共性与差别在于:在管理本体论上,荀子要求管理者面对自然之天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而董仲舒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原,也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准则的唯一来源;在管理行为观上,两人都继承了经典儒家的管理行为理论,主张为政以德和贤人政治;在管理价值论方面,都认同“不与民争利”;在管理人性观方面和管理控制论上,都认为人性可塑、导人为善  相似文献   

18.
社会正义始终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理想,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正义的哲学家,正义的观念是贯穿其名著——《理想国》全书的主题。孔子、孟子开儒家文化发展的先河,在他们那里有着非常丰富而精辟的正义思想。通过对两者正义思想之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正义文化的特色,重新认识正义的来源,把握社会正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对曹操褒者多矣,贬者亦不在少数,很多问题其实已经是盖棺论定了的。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本文作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谈谈对曹操文学创作与治世思想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一,都认为法治优于人治;二,都承认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三,都认识到了法的可变性与稳定性的辩证关系。二者的法治思想又有着鲜明的差别,在对立法和执法主体的认识、对人性的看法及对法的性质和宗旨的界定上,有本质的不同。独特的地缘环境、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迥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