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唐诗人崔涂,遭逢乱世,飘泊失意,其诗多怀乡、送别、羁旅之作.这首诗,生动地纪录了崔涂漂泊长安时期与僧人交往的情景,艺术地再现了诗人与江南僧重逢话旧的感人场面,禅味隐约,颇有神韵,不失为同类题材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崔涂,字礼山,江南人。光启进士。家境贫寒,一生多羁旅各地。诗多羁愁别恨之作,善于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3.
在古诗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对比的类型丰富多彩,显示了作者构思的灵巧与机智,同时也更好地烘托和表现了诗的思想内容,读者通过这些对比的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探寻这些诗的意旨,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试列举如下:1.时空比“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崔涂《春夕》)作者长期旅居巴、蜀、湘、鄂、秦、陇等地,梦中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意蕴绵长,主要呈现出一种清丽之美。诗中重城一词并不简单等同于高城的含义,它在古诗词中所具有的深而远的特质让人产生无法逾越、攻破之感,因此重城在此诗中便成了诗人相思之情的隔断物。  相似文献   

5.
谢春草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因其《登池上楼》一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被人称为“谢春草”。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在《鹧鸪诗》一诗中有“雨昏青草湖滨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句,被称为“警绝”,因而获“郑鹧鸪”的雅称。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写《和友人鸳鸯之什》别具一格,被誉为“崔鸳鸯”。碧桃学士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句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中句云:“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因而获得“碧桃学士”的雅号。杜紫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  相似文献   

6.
浅论崔涂诗     
崔涂是晚唐诗人,屡试不第,四处飘泊。他的羁旅诗,离家、飘流、战乱、思乡、失意、叹老是主旋律。他的吊古诗,是晚唐社会造成的灰暗心理的反映。他与僧道的交往诗,是解除内心烦恼的精神慰藉。他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主,没有古体。他娴熟格律,善创意境,表达含蓄,情景相生,多为后人称道。  相似文献   

7.
梦中得佳句     
唐朝诗人钱起,字仲文,天宝进士。他同卢纶、吉中孚、韩翊、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沛、夏侯审、李端,号称大历十才子。他在天宝十年,省试登进士第一,省试诗题为《湘灵鼓瑟》: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1.有人认为这首诗超过一般思乡之作,你认为本诗在表达思乡之情上有哪些特点?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3.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4—5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全唐诗》…  相似文献   

9.
中唐诗人卢仝所作的茶诗是后世熟知的千古佳作,其对宋代诗人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两大方面。显性影响主要由宋代诗人对卢仝茶诗的再创造情况体现出来,宋代茶诗大多出现了卢仝茶诗中经典诗句的回音。隐性影响则是表现在宋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自觉地向卢仝茶诗新颖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两方面靠拢。在题材上以俗为雅,将诗人的情感注入生活琐事,做到生活日常情感化;内容上以故为新,讲究诗歌情趣与心灵隐逸,追求宋代诗人的一片新天地;在艺术风格上,卢仝茶诗中的以文为诗、以奇为诗、以思为诗的艺术特色对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于诗人仕宦历程中的行旅诗,如实地记录了诗人的宦途历程,也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生命的忧思远志。本文主要探讨了行旅诗中的乡关之思、仕途羁宦之情和人生如旅之叹这三种主要的情感。诚然,行旅诗中的感情远不止这三类,然而,这三种却是决定行旅诗之所以成为行旅诗的最重要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诗人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其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数量众多,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尤其侧重描写安徽宣城与当涂两地风光。山水景观诗创作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何独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唐代诗人杜甫和崔涂都曾以"孤雁"为题作诗,但抒发的却是别样的情怀。 杜甫的《孤雁》是一首写孤雁念群的赞歌。首联写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声音中透露出它对同伴的无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新诗界出现了震灾诗热潮,很多新诗诗人放弃了个人化写作,把写震灾诗当成诗人特有的救灾方式.诗人博客、诗歌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和诗歌论坛与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震灾诗的创作与传播.新诗的抒情功能和宣传功能受到高度重视,新诗在抚慰心灵、凝聚人心及宣传救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诗人的写作方式发现了巨变,出现了诗人与记者、诗歌与新闻互动现象.受情感和时效的影响,出现了情感性>艺术性>思想性的写作策略,诗人通常采用了"歌唱"和"直写"的方式,缩小了新诗与读者的距离,使新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也导致了一些震灾诗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不足.一些诗人在写作时间上的"滞后"和认真修改保证了震灾诗的质量.震灾诗运动提高了新诗和新诗诗人的声誉,也暴露了新诗存在的问题,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16.
叶芝的<当你老了>一诗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婉转的手法,诗人以极其质朴的语言和婉转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自己对爱情的不懈追求.想象力,诗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将梦幻与现实并置在一起.对比的笔法,诗人以此有力地表现出自己对毛德·岗的真挚情歌.诗的格调比较低沉,流露出诗人的淡淡愁绪.  相似文献   

17.
《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泰戈尔神秘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诗人自由地描绘其创造性心灵中所呈现的神奇景象的艺术功力。《吉檀迦利》35首更集中反映了诗人积极入世的世界观。在这首诗里,“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以非常朴素又充满想象的诗句表现出来,并与诗人对印度未来强烈热切的希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爱祖国、爱人类的进步思想,更表现了诗人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义山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很显然是写给友人的,不难想见这样一副图景:诗人夜宿清幽绝尘的骆氏亭,因日间阴霾的天气而想到夜里或可听到雨打枯荷之声了,伴着自己度过漫漫长夜的只有寂寥和凄清。这一份凄清便是李义山诗的特色。朱鹤龄云李义山诗“沉博绝丽”。其实不独李义山,晚唐诗人的诗都约略透示出一些“丽”的气质来,只不过各有所重而已。李贺的“丽”偏于诡奇,杜牧的“丽”  相似文献   

19.
规讽诗以含蓄的手法规劝、嘲讽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以兴治济身、振危释惫为创作目的。梁陈规讽诗的选题多讽谏朝政 ,从不同阶层诗人的感情角度出发 ,多向性地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披露了门阀士族与寒门庶族之间的派别之争。其特点以刺官为主。在艺术上 ,因受儒家诗教、诗人社会地位的影响 ,梁陈规讽诗呈现出婉曲隐晦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评——秋词     
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当时诗人已被贬朗州.身处逆境,但诗中丝毫没有流露出一点感伤的情绪;相反,诗人一反历代诗人描写秋日之常调,热情地赞美了那天高云淡”的秋日。诗人以为秋日无可悲,“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不但色彩明丽,而且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奋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