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说俞伯牙拜连成为师后,三年内谱出了《高山流水》的曲子,但连成听了后对伯牙说他有个更高明的老师可以指导他。于是第二天连成就将俞伯牙带到了一个岛上,对他说十天后再来接他。可是俞伯牙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那位所谓高明的老师,当他气喘吁吁地爬到岛顶时,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江  相似文献   

2.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琴师。他累【】气喘吁吁,心情烦(燥躁)【】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hài)浪拍击岩石发出【】“哗…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知音其实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 古时,俞伯牙演奏《高山流水》,钟子期为之喝彩;于是,钟子期成了俞伯牙的知音,"高山流水"也就成为了一曲称颂知音的千载赞歌.  相似文献   

4.
邓燕萍 《福建教育》2006,(10A):32-33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闫老师教学《伯牙绝弦》一课,课堂犹如流淌着柔美的音乐,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闫老师对教材有深入独到的解读,教学设计独具匠心,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沉浸在“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的境界里,课堂如高山流水,曲韵悠长,发人深思,至今余音袅袅。现撷取两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5.
●俞伯牙拜师春秋时代,楚国的俞伯牙拜成连为师,学习弹奏七弦琴。俞伯牙学习刻苦,三年之后,已熟炼地掌握了弹琴的各种技法。可是,他的演奏却很平板乏味,既缺感情,更无风格,俞伯牙自己也十分苦恼。这时,成连对他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在东海蓬莱仙岛,他能教会你缺少的东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3,(9)
本期竞答题: 1.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朋友,也比喻乐曲美妙动听。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本味》,说俞伯牙很会弹琴,( )善于欣赏。  相似文献   

7.
最好的老师     
古代有一位学琴的人,曾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3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给老师听。成连先生听完笑了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更高明。明天,我带你去拜访,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相似文献   

8.
[问题呈现]闫学老师的《伯牙绝弦》教学片段师:文章开篇便说"伯牙善鼓琴",既然是"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一直是人们心中认定的知音的最高境界。峨冠博带的俞伯牙和短褐草履的钟子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于是,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在子期的唇间轻轻吟出。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罕见的逢识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山流水》——传说此曲系俞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此谱中《高山》《流水》的解题这样写道:"《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两千多年来,《高山》和《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民间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成语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春秋时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琴时,琴声时若高山,时若流水,只有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含意。后来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得或乐曲高妙。  相似文献   

12.
听了百家课堂中张宏老师《伯牙绝弦》一课,感触很深,是呀,"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被世人称作千古佳话。张老师的课设计独特,扎实有效,情意浓浓,让人回味无穷。【片段一】预习汇报识知音师:现在简单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所得。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它出自《列子》与《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3.
"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一直是人心中引以为知音的最高境界.峨冠博带的俞伯牙和短褐草履的钟子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于是, "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在子期的眼神中发出辉光、在唇间轻轻吟出.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罕见的逢识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两个心魂所向披靡地穿越了所有的时空,将对方纳入了自我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14.
“伯牙学琴”的启示夏守柱史载伯牙拜成连学琴,三年后,成连编成了一部《高山流水》的乐曲,伯牙演奏此曲,虽然音调很准,但表现不出高山流水的气魄。于是,成连将伯牙带到东海的一个岛上,自己却划船走了。伯牙一个人留在岛上,见到的是汹涌的海水,杳冥的山林,耳边只...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3,(14)
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的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  相似文献   

16.
名人与友谊     
西塞图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历史上许多名人的友谊流传千古。他们高尚的情操,纯洁的友谊是后人的楷模。1.俞伯牙与钟子期春秋时期的俞伯牙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而当时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  相似文献   

17.
黄俊敏 《课外阅读》2010,(12):107-108
小时候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知道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但对于钟子期为什么有那么高妙的欣赏音乐的水平,却总想不通,当然,更不知道音乐与文学的知音关系,直到长大,尤其是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后,才理解了音乐之美,明白了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鼓琴的伤痛,认识到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知音     
战国时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弹起琴来能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人们都夸奖他弹得好,他自己却总觉得没有谁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正是月圆之夜。伯牙泛舟江上,对月弹琴。您心里想的是雄伟的高山。他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岸边站着,吓了一跳,停了下来。先生不必惊慌,我是个打柴人,听到您的琴声美妙,不由自主就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又弹了一曲。您的琴声像是无尽的流水。伯牙激动万分,因为这打柴人竟然说中了他心中之意。在下钟子期。打柴人微笑着回答他。他立刻询问打柴人的姓名。于是,伯牙将子期请上船来,二人于月下饮酒谈心。天亮了…  相似文献   

19.
有幸聆听了闫学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在他的课堂上,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钟子期的离去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闫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教师对文本挖掘得深入、透彻.  相似文献   

20.
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慨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一旦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