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5月17日,哈尔滨市的退休干部张玉昌和退休讲师王琚琨拿到了《老年日报》的聘书,他们作为该报首批“第一读者”进驻编辑部,参与《老年日报》的办报。据悉,请“第一读者”进编辑部,请读者作为报纸的监审是《老年日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现“三贴近”的一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2004,(8):17-18
《老年日报》是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创办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多年的市场磨练,几经改版、扩版和几代报人的努力,《老年日报》已成为全国同类报纸中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类报纸,号称中国老年第一报。  相似文献   

3.
《老年日报》作为一张对象性报纸,自创办以来经多次的改版和完善之后,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常识、医疗知识、保健常识,而且把报纸的服务性、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即西方新闻学中的“受众考虑因素”考虑进来,为老年人提供心灵的慰籍。  相似文献   

4.
《攀钢日报》奖励“吹毛求疵”者本刊讯《攀钢日报》编辑部给予一位“吹毛求疵”为《攀钢日报》纠错的热心读者200元奖励,感谢他对《攀钢日报》的关心和爱护。1995年9月14日,攀钢钢研院检测中心读者张瑞光投书《攀钢日报》编辑部,指出《攀钢日报》8月份报纸...  相似文献   

5.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9年4月起将停出印刷版。每天改用电子邮件发送网络版报纸给读者。这条消息在我国媒体上引来一片关于报纸前途的悲观论调,原有的“报业消亡论”似乎找到了现实佐证,诸如《停止纸质日报出版:一个时代的结束》、《金融危机压垮美国百年老报》、《日报将成奢侈品》的标题见诸报刊和网络。  相似文献   

6.
陈士娟 《今传媒》2006,(6X):33-33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找到新的生长点?“让报纸的读者感知网络,让网络的读者熟悉报纸”,是《西安晚报》“e海”专版的创办初衷。该版的内容既来自网络,与报纸形成某种互补和互动,又有报纸原创投稿述评网上风云。由此,更多的网人、网事从虚拟时空“跃然纸上”,也有大量的“网盲”通过报纸了解、认知网络。  相似文献   

7.
《老年日报》一纸风行全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专刊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实用性的健康类专刊,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编辑用心念好了“新、专、特”这个“三字经”。  相似文献   

8.
地区党报如何提高办报水平,如何落实“三贴近”改变报纸面貌,一直是《毕节日报》编委会思考的问题。在安排2005年的工作时,编委会广泛听取了编采人员和读者的意见,认为应该在实践“三贴近”上下功夫,决定组织一次大型系列的采访实践活动,作为党报工作的进一步探索,打造《毕节日报》一个年度的最大亮点,这就是2005年《毕节日报》重点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乌江纪行”。我们要求通过这种大型系列报道,把“三贴近”当作一种使命去实践,较全面深入地反映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建设成就和全流域的山川地貌、民族风情、生产生活状态,并以此检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锻炼采编骨干队伍,带动整个报纸工作。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0.
“软化”不得邓立品纵览当今报纸,“软化”的东西似乎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在一些报纸上的《星期刊》《周末版》《生活广场》《社会专刊》和一些晚报、晨报上,几乎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近日,笔者就这一话题和几位同行闲聊,有人说:“如今读者最爱读的就是软化文章,...  相似文献   

11.
绿茶 《网络传播》2013,(11):4-5
近日,一篇题为“温州经济要挽救,先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陈周锡”的帖子,并连续两次被发布在温州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论坛“703804”上,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10)
报纸的知识性错误应引起重视——从“北欧三国”与“兽参杀人”说起文/冀楠这标题怪里怪气,令人费解。虽费解,但它来自映入众多读者眼帘的报端。例如:《西安日报》6月16日《今赴北欧三国访问》:“应英国爱丁堡市、瑞典哥德堡市和瑞士日内瓦州政府的邀请,……访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客观性所表明的是新闻的一种本质属性或规律。但具体而言又众说纷纭,对新闻客观性的论述可以追溯到1702年英国出版的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The Daily Courant),其创办者马利特(E-Mallet)曾说:“报纸的义务在于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由读者来做。”然而,这家报纸不久变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家政党的机关日报,客观的办报宗旨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06,(3):6-9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十年探索 十年创新;《环球时报》读者需求是改版日报的动力;《重庆商报》:挖掘新闻的纵深价值;《潇湘晨报》:电视领地里的报业奇葩;《英语周报》:打造英语教辅第一高度;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突破“双百万”。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既寻常又不寻常的日子──1996年4月13日。这天上午,襄樊市鼓商集团、襄商集团门前人头攒动,军乐齐鸣。《襄樊日报》和《襄樊晚报》近百名编辑记者走上街头.面对面地征求读者意见,解答读者咨询,并赠阅当日报纸。这是襄樊日报社建社47年来首次举办的“读者日”活动。上午8时,当编辑、记者们来到活动点时,许多热心读者早已等候在那里。鼓商集团经理办公室主任说:“活动前几天,就有许多热心读者到我们这里询问情况,他们生怕到时找错了地方,参加不了这一活动。”市皮鞋厂62岁的退休工人童启稳第一个把自己的《建议书胶给了社…  相似文献   

16.
出自互联网的“链接(Link)”一词,早已被纸介媒体借用。美国的网络报纸普遍运用链接形式是在1996年。我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本世纪以来时现链接的身影:新锐报纸《北京青年报》、新华社办的《新华每日电讯》等有时能将链接应用得恰到好处:有些报纸的深度报道版,把小链接放大,使之成为新闻大餐中的一道大菜。  相似文献   

17.
国内     
《新闻天地》2006,(5):52-53
中国报纸出版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国家版权局:网络转载付费将有答案;《青年周末》再度“问鼎”江湖;《南方周末》首开读者短信评报先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周亭 《当代传播》2001,(4):21-23
2000年3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方汉奇先生的著作──《新闻史的奇情壮彩》。这本书收录了方先生21篇学术文章,是他从有关中国新闻史的10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大版块:第一,中国古代报纸和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其中《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一文中,方先生提出的观点“《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报纸”,是他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第二,中国近代传播思想、报纸和报人。包括对《京话日报》和于右任主持时期的《神州日报》的个案研究以及对章太炎、邵飘萍、成舍我、鲁迅等新闻史…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张日报,抓新闻是“看家本领”。近几年,《北京青年报》在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个意识: 一、判断新闻价值要有“读者意识” 应该说,所有办报人都讲读者意识,没有读者,报纸便无法生存。但是,要把这种“读者意识”贯彻到底,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20.
7月1日 ,素来以竞争激烈而闻名于中国新闻界的成都报业 ,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又杀出一支生力军———《成都日报》正式出版。整治市场调整结构其实 ,早在5月20日 ,成都就爆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 :在成都市拥有不少读者的《蜀报》和《商务早报》与读者告别。《蜀报》在其头版刊登的公告中称 :根据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结构调整的要求 ,本报决定停止出版。报纸停办后 ,原订户可选择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其中的一种报纸 ,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发行人员负责投递到户。同日 ,《商务早报》也在一版显要位置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