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业余时间总喜欢阅读这样或那样一些期刊,但我最钟情的还是《新闻与写作》这本期刊,是它帮我圆了做“编外记者”的梦。  相似文献   

2.
王一 《新闻界》2001,(4):57-58
“编外”记者是梁廷荣对自己的戏称。实际上,梁廷荣确实被《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社会报》、《绵阳日报》、《绵阳科技报》、《厂长经理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只不过,梁廷荣不像其它记者那样是国家干部,连招聘干部都不是。但梁廷荣对此不介意,终年乐滋滋地下乡采访、整理资料、采写新闻报道。一梁廷荣是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人。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一样,连高中也没有完整地上过。但他却从小喜欢看书学习,并立志要当一名作家。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已在丰谷镇印刷厂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7,(21):37-39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当前广大"编外记者"大军的境况,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是再贴切不过了——他们可以分为这样的"两种人"——暂时当稳了"新闻民工"的人,和想当"新闻民工"而不得的人。他们是那些为媒体创造剩余价值,供媒体廉价驱使,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收入最少、待遇最低、甚至不计报酬,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是汗甚至是血,采访没本、看病没险、失业没保,没有编制、没有平等、没有身份,女生像男生、男生像畜生一样奔波劳碌在采编第一线的广大的聘用、临时和实习人员或者干脆就是免费劳工。  相似文献   

4.
新闻工作是一个引人注目、令人向往的职业,新华社记更是令中国记们心驰神往的称谓,这是一份殊荣,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然而,当你认识了李锦,知道了他的新闻经历,你很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向往了,他的新闻实践与你想象的记生活有着一落千丈的反差,这样的心理落差使我始料未及、感慨良多。因为记之于他,就意味着持续、艰苦的基层调研、苦闷的长夜求索、甚至在理论创新中可能要做独步前沿的殉道……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互联网使报纸记者更加耳聪目明,也正在改变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操作方式。 一、互联网——报纸传统优势“升级”的助推器 互联网被一些人称之为天下大同的基石二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并不是“不共戴天”,事实上目前网上的大部分新闻,正是由传统主流媒体的网站提供的。从另一个方面看,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成千上万网站上的数据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线索和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为报纸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带来了一场革命,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新媒体舞台获得第…  相似文献   

6.
7.
当一个重大历 史事件发生的时候, 有幸身临其境、直击 其事的记者,也就成 了历史的见证者。而 要当好历史的见证 人,还必须具备相应 的历史感。 何谓历史感? 窃以为,对于记者 来说,历史感就是 把新近发生的事实 放到历史的座标中 去审视、去认知的 能力,或者反过来 说,是从历史的角 度、用历史的眼光 来判断、把握眼前 新闻事变的历史价 值、历史地位、历史 意义、历史影响的 能力。在新闻作品 中,记者的历史感 就转化为报道的历史纵深感、历史厚重感、历史沧桑感等等。 2000年6月13日朝韩峰会之后,湖北日报社同仁从国际互…  相似文献   

8.
9.
记者的胸怀     
任何一名记者,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前,都可称之为小记者,但是任何一名小记者都在从事一项大事业。不管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的记者,还是中央、省市和地方的记者,都不仅仅属于一个独有的媒体,不能只代表哪个单位和部门,更不能代表哪个家庭和个人,其采访活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应该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代表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潘淼 《记者摇篮》2007,(9):47-48,45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记者为了更好、更快地捕捉到受众认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往往需要调动多方面的手段和方法,而这期间,由于工作的繁忙而导致记者经常忽略了运用艺术的手段和方法,所以,我想从实际工作和实践经验中,探讨一下记者在采访中的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11.
刚走出校门进入新闻单位的年轻人,不缺少理论与知识素养,更不缺乏热情与干劲。但许多刚当记者的新人在工作中总觉得很难打开局面,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太少。本文介绍了寻找新闻线索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记者当自尊     
朋友聚会,—位摄影界同行给我们讲了一个他亲身采访的经历,说前几日某公司从京城花钱请来—位“著名”模特,为自己企业包装宣传,特地邀请省、市新闻单位和摄影界给“名模”张扬拍照。岂不知“名模”的经纪人既不买公司的账,也不给这些记者、摄影师的脸,下了逐客令,并且言语中对这些记者和摄影师颇为不尊。这些同行非常气愤,同她理论,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记者     
刘畅 《青年记者》2005,(11):11-11
新闻之外,是否有人生的情怀?一年又一年,我们秉笔天涯,以忠实的情怀逼近事实,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讯息,只为让微弱的声音变得响亮,让真切的声音传得更远.而在这传递事实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徘徊在心灵与良知交汇的路口,眼角不觉涌出泪水,因为不忘客观,我们是记.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6,(4):I0001-I0001
2006年,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向我们肆虐袭来。7、8月来,巴渝大地烈焰似火、酷暑炙烤,不少地方溪河断流、禾苗焦死、草木枯萎、山火频发,  相似文献   

15.
感悟记者     
  相似文献   

16.
17.
想当一名好记者,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能采访,能写作,精通各种知识,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但在所有这些技能和素质之上,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就是新闻敏感.它要求记者大脑的“雷达”随时开着,随时过滤身边的一切事情,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相似文献   

18.
19.
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新闻报道的新闻线索开始的,记者采访报道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大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能给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采访的方向,记者能否及时了解掌握新闻线索,判断新闻线索的价值,迅速确定新闻选题,是记者采写报道的关键。那么,记者应如何甄别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