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见秀小证     
田见秀是李自成农民军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袖,其地位仅次于李自成和刘宗敏,至于他究竟是何地人?如何死去?在有关记载明末农民起义的几部重要史书中,都没有明确的回答,现就这两个问题加以考证。 首先,谈谈他是什么地方人,据《绥寇纪略》卷九记载:“自成入秦,凡秦入之为贼者,无不访宗族、修坟墓,田见秀独不然,人问之,见秀笑曰:如今天下在那里?我要去认  相似文献   

2.
王薄事迹考     
隋末农民战争中“长白山上知世郎”王薄,是掀起这次农民战争大风暴的一位农民领袖。然而,封建“正史”中的《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王薄传。现在,从零散的史料中,尽可能地勾划出他的生平事迹,对探讨这次农民战争的起伏、始末和农民军领袖的作用,也许有点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农民军何时占领河南全省?现在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学参考书》所附录的《明末农民战争大事年表》中说: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襄阳。河南全省及湖北大部地区归农民军控制”。(第119页)。此种说法,还见于解放后以及近几年来的一些论著之中。1953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一书中说: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军“统一了河南,占领了荆襄”。(第352页)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是对《水浒》一书最正确的评价。它明确地告诉我们,《水浒》的要害是投降。一部《水浒》,突出地刻画了投降派宋江的形象。具体描写了宋江混进梁山农民起义军后,如何推行一条投降主义路线,如何叛卖革命,以及如何带领这支被他改变了性质的农民队伍镇压别的农民起义军的全过程。出身于地主阶级的宋江,“自幼曾攻经史,长大亦有权谋”,是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十足的野心家、阴谋家和反革命两面  相似文献   

5.
宋江是个典型的投降派。他一生走过的道路,是一条从腐儒刀笔吏到钻进农民起义军的蛀虫、最后成为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刽子手的罪恶道路。本来树降旗、改堂名、菊花会、受招安、征方腊、鸩李逵,明明是农民革命的叛徒宋江干下的种种罪恶勾当,但《水浒》作者却拼命往宋江脸上贴金,把他乔装打扮成“农民革命英雄”,极力加以吹捧歌颂。在结尾时,还给他戴上一顶“生  相似文献   

6.
一我这里所要说的宋江,既不是历史上的宋江,也不是经过金圣叹改造过后七十一回本《永浒》里的宋江。而是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里的即原来的那个宋江.自来评论《水浒》者,对宋江的评价分歧最大。有人说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农民起义军中的杰出领袖;有人说他是农民起义队伍中的叛徒,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也有人想把这冰炭不能相容的二者调和起来,说宋江前期是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领袖,后期是农民起义军中的叛徒,是镇压农民起义军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十三篇提到了贾谊,其中《哀吊》《体性》《才略》三篇都用“清”字来评价他.贾谊之“清”既在于他散文辞赋的语言、风格之中,更在于他的内在人格之中.刘勰对他的评价还是恰当的,用一“清”概括出了贾谊的“性”、“才”、“文”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末叶,中国戏曲文学出现一部有名的传奇,那就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字季重,号东塘,别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此前曾写有《小忽雷》传奇,《桃花扇》是他任清康熙皇朝户部员外郎时写的。孔尚任写《桃花扇》传奇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他在“桃花扇本末”中说:“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可以看出他的写作态度是比较认真的。这部传奇的依据是如下一段史实:1944年(明崇祯17年)3月17日,李白成农民军入北京,明毅宗由检缢死煤山。满清侵略者便以卖国贼吴三桂为前导,打败农民军(当然农民军失败还另有原因)。福临(顺治)便在北京称帝,开始其君临中国的统治。同年五月,明朝南京六部衙门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和张慎言、吕大器等拟迎立潞王常芳,而阉党凤阳总督马士  相似文献   

9.
影视剧《远东阴谋》中张学良将军身旁有个侍卫官,镜头很多:参加执行清除暗通日寇的杨震霆、常荫槐,“九·一八”之夜对蒋介石下令不准张学良抵抗的电报痛心疾首。后在1936年12月12日晨,又领一营人冲进临潼华清池卧室,一直追寻上山,终将蒋介石擒获。他,便是东北军卫队一营上校营长王玉瓒。王玉瓒,1899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大夏村农民家庭。青年时投笔从戎,在东北军从上士文书升到上校营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随部队退往关内,携家带眷,受尽了沦亡之苦。1936年,…  相似文献   

10.
郑廉从小接受传统儒学,喜好诗词文字,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化素养。他亲身经历明清鼎革并在罗汝才农民起义军中生活过一段时间,所撰《豫变纪略》内容丰富,是记述明天启六年至清顺治二年农民起义军在河南活动情况的专著。《豫变纪略》的写作,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如记载的农民起义军起义的缘由、李自成起义的有关史实、以围攻开封为代表的起义军在河南的情况等,都是经过他的多方考证,因而订正了很多史料之不足,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在河南阶段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南明政权无法继续依靠勋将时,对土司和农民军的依赖性开始显露。福王政权时,对土司的依赖关系开始产生,而农民军始终是明朝的宿敌,明朝对外方针是“联清抗贼”。从唐王政权到桂王政权前期,南明政权对土司的依赖性受地方督抚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而对农民军呈现相反的变化。桂王后期,大西军利用军政合一的组织结构控制南明君臣,并最终融合了土司和大顺军余部。南明政权对土司、农民军的依赖性变化也伴随着南明政权内部矛盾和领导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水浒》中的宋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他篡改农民革命的正确路线,大搞修正主义,最后把梁山起义军引上了受招安即投降的道路,葬送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剖析宋江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其特点,揭露其投降的反动实质,对于我们现在和将来胜利地进行反修防修的斗争,是很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3.
《水浒》中的宋江,是农民起义的英雄,还是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是造反派还是投降派,这是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不可不辩论清楚。宋江“自幼学儒,曾攻经史”,满脑子“替天行道”,惧怕农民起义,诬蔑农民起义军的造反行动是犯了“迷天大罪”。在他混入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以后,极力鼓吹投降,张口“今皇上至圣至明”,闭口“只愿早早招安”,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宋江是个无耻的投降派,是大宋皇帝的忠实走狗和保镖。起义,用暴力推翻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是被压迫人民求得解放的唯一正确道路。毛主席说:“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  相似文献   

14.
唐末,黄巢率领农民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他在向南大进军途中,曾挺进福建。黄巢农民军在福建的时间虽然只有半年,但他们的活动事迹,无论是从研究唐末农民战争还是从研究福建地方史来说,都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凿山开道,挺进福建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三月,黄巢率领农民军渡江、淮,攻江西虔、饶、信等州。八月,由浙西转向浙东,随后从浙江衢州江山县,开辟仙霞岭山道进入福建。《新唐书·黄巢传》  相似文献   

15.
关键词     
《甲申三百年祭》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提到了60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明王朝覆灭300周年之际,郭沫若发表的著名史论。它剖析了明王朝走向覆灭的种种原因,也揭示了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后立足未稳即遭败亡的历史教训。毛泽东主席把《甲申三百年祭》的主要思想加以概括: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积重难返的腐败;而农民军的失败,主因在于得胜忘忧的骄傲。今年又是甲申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形势越好,越不能骄傲自满。随着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Jay哥哥一向唱歌吐词不清,想不听错都难,在下略取一二,博各位一笑:《忍者》———“像一出怀旧的默片”听成“像猪八戒的馍”。《爱在西元前》———我很纳闷,怎么会有“爱值十元钱”?《安静》———“你要我说多难堪”听成“你要我说多难看”。《最后的战役》———“我留着陪你”听成“我流着喷嚏”,进一步联想成“我流着鼻涕”。《最后的战役》———“可是你那件染血布满弹孔的军外套”听成“可是你那件洗不完的空的军外套”。《暗号》———“没人给你擦眼泪”听成“美人给你擦眼泪”。《可爱女人》———“可爱女人”听成“矮女人”…  相似文献   

17.
旧版的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课文“明末农民战争”一节第200页 ,印有两枚农民政权发行的钱币 :一枚“永昌通宝” ,一枚“大顺通宝”。见附图 :大顺政权货币大西政权货币在教学过程中 ,不少学生对教材附图中注解这两枚钱币的归属感到困惑。其主要是源于教材中的两段话 :“1643年 ,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 ,农民军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张献忠的农民军长期在长江中游作战 ,后来占领成都 ,建立了大西政权。”然而 ,从教材附图中 ,学生感到难解的是 :李自成分明建立的是大顺政权 ,而“大顺通宝”却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货币。这…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初版(内部发行)的《青海历史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第五个二节《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入西宁》有如下权述: 崇祯十年冬,李自成进入川北,碾伯(今青海乐都)黄澄、西宁镇海堡人马安邦先后聚众反明,响应农民军。 这里纪事简陋,原委不具,且响应农民军的说法似有拔高之嫌。参阅芈一之、魏明章两先生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中“军霸上”的“军”字,课本及其思考与练习均注释为“驻军,名词,用作动词”。从字义的源流上看,这里恰恰是颠倒了“军”字的字义源流。《说文》:“军,圜围也,从车从包省。”“军”的上部形体即古包字。《经籍纂诂》卷十二“军”字条:“围也,包车为军,币自为师,皆字意也”。《广雅释言》也说:“军,围也。”唐朝玄应《一切经音义》引晋人吕忱《字林》说:“包车为军皆字意也。”字形的意思正是指用战车围绕成军营,这也正是古代驻军的真实情状。  相似文献   

20.
冯小刚电影《集结号》引起轰动之后,杨金远的原著《官司》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小说《官司》的故事梗概如下在一次大部队的转移中,团长让一连长老谷带领一连去阻击敌人。他告诉老谷,只要听到集结的号声,一连就可突围了。老谷和一连的士兵们在厮杀中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从上百人牺牲到只剩下几十人、几个人,却始终没有听到号声。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老谷是被附近将军庙村的一对中年农民夫妇救下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