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高效课堂中,"1"是学情,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和水平。包括学生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水平等。"+1"是教师为学生实现新发展所创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的创造活动。包括根据学情设定的新的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选用的教学模式等。可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疑问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与策略,也可以是教师使用的有效的教学模式。"1+1":是学生实现新发展、教师为服务于学生新发展而创造有效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1+1"高效课堂:前一个"1":学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学生知识的高效建构做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目标更加丰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三维目标的出现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如何具体地落实"三维目标",在策略与方法上我们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和灵活运用)"的内容,与原苏教版实验教材相比,例题一样,但是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从教学目标的制订、解题方法的指导、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的渗透、回顾与反思等方面入手,通过问答的形式阐述了如何真正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感悟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新一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本次新课改的灵魂与核心,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较大的困难。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需掌握三个具体策略。一、创设情境整合策略创设情境整合策略就是指教师针对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得出初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更注重以生为主,主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但常以"教"为研究重点,站在教师的角度预设目标、谆谆教导,对学生学习因素的研究比较欠缺,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新课标规定了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教师"教"的目标体系,学生也要相应地有"学"的策略和技巧。"学"所对应的三维目标体系内容:从知识与能力上说,强  相似文献   

6.
秦琛 《考试周刊》2014,(2):119-119
<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应采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而新课标以方法、过程为主线,始终贯穿"非零起点"精神,超越具体技术,超越基本任务,使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方法过程学习与以实践为目标的技术学习产生分歧。本文以画图模块为例,尝试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解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之后,"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困惑。把握"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关键。教学的首要目标是选择服务于策略需要的相关素材,重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核心目标是不断体验作为策略的价值所在,而终极目标则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是高年段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的热点。解决问题的策略没有办法直接"传递"给学生,只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体验。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策略意识,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不断深化对策略的感受,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在当前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一、对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学努力的方向,也是检验教学达成度的标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到底应达成什么目标,是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精神。"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抓好体育课的密度,达成教学预设目标。文章通过对练习密度概念、计算方法、科学预计与实施策略及调控练习密度的意义等方面的据理阐述,重视从提高课的密度入手,优化课堂教学层次,充分体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识记"虽然是掌握知识的最低目标,但这一最低目标并不是容易达到的。由于遗忘规律的作用,知识总是处于不断的被遗忘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教学生掌握一些高效的记忆策略,给他们以记忆方法上和记忆策略上的训练。从'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则出发,我认为,教师应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向学生传授以下四大类记忆策略(至于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前文已述及,本文不再重复)。一、重复策略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时还能背诵、的小数点后100位数字,别人问他怎么有这样好的记…  相似文献   

1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设计就是将综合性学习的理论转换成对综合性学习目标、方法、策略、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综合性学习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一、方案设计的要求1.让学生参与方案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与设计的重心下移,要求一线教师能够发挥自己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关系优势,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卓有成效的活动方案。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眼中有学生,让学生议一议,说说自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在于,经历“初步感受——再次感悟——反复体验”的策略建构过程,掌握方法,形成策略意识,浸润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勇气。由于教师对策略教学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开发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解题或解题思路,凸显解决方法的多样,缺少对策略的生发、操作程序的指导和对策略价值的体验,忽视学生的自主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策略教学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开发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策略教学应以具体情境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运用策略的内在动机;以反省认知为手段,引领学生体验策略的提升过程;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根基,使学生逐步对策略达到深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下,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提出了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初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的一大改进,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根据初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的现状提出了实现目标的策略,为初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丽莉 《考试周刊》2010,(27):109-110
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建构,就是教师将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与英语教学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过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问题是"教"与"学"过程的基础。设置课堂教学问题应采取以下策略,即地理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设问、最近发展区内设问、问题设置体现梯度。三个策略体现了以学习目标为基准,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同度很高,但对元认知策略的感知度与应用度却很低。本文探讨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监控策略以及评估策略在学生英语移动学习中的目标、方式、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应用方法,使移动学习变得规范化、过程化、模块化,从而促进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发现关于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的问题的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传统课程已压制了学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新课程的实施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即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从"以学论教"出发,把六个因素: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策略方法进行整合统一,使教学过程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策略"是隐藏在方法背后的一种意识,可以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悟"出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策略"化隐为显",帮助学生形成策略、理解策略、运用策略,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方炯球 《中国教师》2012,(13):64-66
<正>"学生网络评教"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具有发展性功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2010年,我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教师评价策略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2010年度立项课题,"学生网络评教"就是其中教师过程性评价策略的实践探索。在网络评教的实践中,学校不断排除干扰,科学合理地使用评教结果,多种评价途径互为补充,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网络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一、"学生网络评教"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