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人文、人性、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生命”。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的生命潜能,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用生命的视野去观照语文文本,用生命的眼光去打量日常生活。一、“生命化”语文:内涵与特质1.个体性。在语文教育中,类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时常遮蔽着“具体个人”意识,儿童常常淹没在“常人”之中。这个常人,表现在语文教育中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学语文教育,存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大学语文到底应“教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教”。基于语文课程论的视角,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课程要素;基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讲解、操练、体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是以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文学为依托的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探索意识、人文关怀和审美素养。大学语文教育必须注意“大学”这个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主体间性”教学,从而使大学语文教育真正有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承担着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也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提升其人文素质。与中小学语文相比,大学语文姓“大”。大学语文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学语文应该淡化工具性的功能,强化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提出不仅对“全日制语文教育”及“高中语文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大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性作用,以“三个维度”为纲,探究大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充实人。语文是语言,更是一种精神文化、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等精神。是语文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造成痴迷如醉、荡气回肠的人性化情境,使人的情感与之交融。这正是语文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这也使语文学科承担着一个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创新大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华 《教书育人》2005,(10):55-56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充实人.语文是语言,更是一种精神文化、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等精神.是语文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造成痴迷如醉、荡气回肠的人性化情境,使人的情感与之交融.这正是语文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这也使语文学科承担着一个巨大的育人任务.所以应把大学语文定位在与时代相呼应的人文精神陶冶的层面来操作.当前,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学语文要重构教育理念,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以培养和谐、健全的人格,关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创设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母语教学的性质、规律和客观学情需要为立足点,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应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目标下建立新的教学价值观,从而以鲜明的时象意识、设计意识、课程意识。使大学语文回归到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走进语文、喜爱语文,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好书推荐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从思考语文教育功能及定位,调查、研究语文课改并提出语文建议,探究阅读与写作教学问题,讨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与出路,评析大学文化衰落现状这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课改“不能淘空语文”;课改与高考“相生相克”;对课改要补台而不是拆台;“文笔并非作文教学第一要义”;“多读比多写更重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许多高校仍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人文教育核心课程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大学语文必须尽快从“边缘”向“核心”迈进。为此,高校领导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大学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观,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大学语文的研究、管理和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古诗与汉字都是中华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璀璨珍珠,古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古诗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应加强与汉字文化的融合。要通过字理析字渗透汉字文化,要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典故领会汉字文化,通过民俗元素学习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2.
谢桂英 《天津教育》2021,(9):118-119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识字教学就是中国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与起点。通过识字教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既丰富了汉字教学内容,又发展了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基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经验,对识字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类语言学科,是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使国学经典得到更好的传承,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对于国学经典的界定、语文教学中传承国学经典的具体策略、传承国学经典的意义三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传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颖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1):102-103,108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是贯穿我国古代教育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本文回顾因材施教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向人们提示一个真理 ;因材施教是历久弥新的经典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与翻译理解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增强文本感知;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解读能力;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设置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就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确立,主要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当时人们对语文课程功能、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期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渐次演进一脉相承,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各个层面此消彼长,变化有迹可寻。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演进,折射出语文教育观的变化轨迹及发展趋势,对其进行厘定与分析,对指导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语感和如何培养学生汉语语感等问题,阐述了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逐步使学生获得对语言知识的感知,从而逐步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吴国干 《成才之路》2021,(11):78-79
文本细读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学习方法。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多推敲、多体会、不过度、多方法的文本细读,让学生融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章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学科定位和教材内容的选用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使用等方面,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做一些探讨和思考,提出大学语文的教学应立足于人文性教育,兼顾工具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并将古文巧妙融入现代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变的教学风格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