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7):210-212
针对学生不重视实验预习,不懂如何预习实验,造成实验效果差的现状,以化工原理实验中"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为例,探讨了以设计者身份进行实验预习的方法,达到在做实验前对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预判有清楚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果,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
笔者巧妙运用套管实验,改变以往的实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以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为例加以说明。一、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开设综合性实验,以体现"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的实验教学思想。文章详细探讨了在实践综合性实验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专业教学实验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介绍了专业课实验改为开放性的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的开设方法 ,以专业方向实验开出为例 ,探讨了开设此类实验的管理问题及提高实验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二氧化碳灭烛演示实验的改进为例,分析课堂演示实验改进的科学性问题,提出实验改进的关键是找出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从实验的方法、器材上思维创新,增强课堂实验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学而无识的状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实验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具体课程实验教学为例,阐述了"层次化实验内容、引导式实验指导、过程化实验管理、多元化实验考核"的"教师顺学而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和探索,加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和个人探究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在课程实验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从依赖辅导到独立设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从单纯模仿到个人(团队)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化工原理实验手册制作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的情况下,为提高实验预习效果,制作了多媒体化工原理实验手册。手册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Adobe Dreamware网页制作平台连接多媒体,以Microsoft Word和Webcompile制作电子书,以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PPS格式自动播放讲稿,以Webexe将主页面转化为可执行程序并用WinRAR封装为自解压自动运行文件。制作的多媒体实验手册亦可直接转化为在线学习系统。以气-气列管换热实验为例,对比分析发现,多媒体实验手册可有效提高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高职动物检验与检疫、动物营养专业的微生物实验中,采取了学生与实验教师共同准备实验,科学合理制定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改进考核方法,做好实验课的收尾工作等措施,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工程专业课程《机电控制技术》为例,探讨了如何基于开放性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主要介绍了开放性实验平台的构成、方案设计、实验效果的评估等。实验实施的效果表明这种开放性实验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因实验实践类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单纯的线上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其课程需求。文章以“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为例,探索实验实践类课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实现“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文章提出了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采用线上实验、线下仿真实验以及远程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及阶梯性考核的教学理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平台,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