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一、对称思维概述对称,指的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是两个事物,相对且相称.假使甲与乙是具备对称性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是两个事物,那么将这两者的顺序调换,最终的结果不会发生改变,这就叫做对称原理.在化学问题当中,常常会遇见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称的形与式,例如立方烷、金刚石以及乙烷等具备对称性质的物质,其在结构空间上都具备较高的对称性,以甲烷分子为例,其结构为正四面体,中心为一个碳原子,四个角上为四个氢原子,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与物理解题郑青岳(浙江省玉环县教委教研室,317600)分析与综合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的方法,分析是将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和方面,再分别进行研究;综合则是将经分解而得到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方面,在思维中重新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数和形是共存于同一体中的事物的两个侧面.数缺形少直观,形离数难入微(华罗庚语).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数与形两个侧面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形的直观性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由形想数,利用数来研究形的各种性质,寻求运动规律,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请看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思维科学应用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培养人才。正如著名科学家高士其所 指出的,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研究人才思维规律,探讨人才思维原理和方法, 进而建立一门人才思维学,为现代社会发展所急需。 人才思维就是从现实人到“理想人”的转化过程,即人在成才过程中的种种思维活 动及其变化。人才思维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人才的思维过程和 形式,其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用“微观”的方法研究人才思维 的本质和机制。总之,人才思维学研究作为人才的主体对于客体事物所特有的认识过 程,这种认识过程具有两个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教学中,利用CAI课件的超文本集成功能,动态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空界限,展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与探索实验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索能力能发挥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心理学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思维结构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心理学对思维结构的看法思维是人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及其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从人的心理整体来看,思维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然而,也可以把思维看作是一个整体(母系统),其下又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于是出现了“思维的心理结构”问题。研究思维的心理结构就必须首先明确思维的“各个组成部分”,其次必须知晓它们的“搭配和排…  相似文献   

7.
许多模糊概念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物的比较中产生的,因此,运用模糊概念编制开放题,通常有以下几种比较的思路:   1.比较几个事物 (数或者形 )的相同或者不同。   当我们去考察几个事物 (数或者形 )时,常常要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人们在问某两个 (两个以上 )事物的异同时,会用一些问句: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哪一个事物具有自己的个性 ?哪一个事物与众不同 ?在这些问句中都用了一些模糊性的词语,运用这些问题能够编制出一些开放题。   例 1、在 2, 4, 6, 7, 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是奇数 ?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认识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外界事物概括的间接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思维具有两个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维能揭示一类事物所特有的共性,并能把它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性质及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二是思维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揭示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思维的间接性就是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是相互联系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先生指出:"社会思维学要研究人作为一个集体来思维的规律,他与集体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研究社会思维学,就要研究个人跟集体和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在思维方面的相互作用。因此,社会思维场应成为社会思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场"首先是个物理学的概念。爱因斯坦提出"把场的观念作为实在的代表",认为"‘没有场’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场是自然中的一种基本物质形态。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相互作用中形  相似文献   

10.
本是由蚌埠市教委教科所接受国家《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总课题的《创新学习》于课题研究与小结整理成,创新教育历来都有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等不同侧面。创造性的学,就必须从开发创造性思维开始。本揭示了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几个侧面;创新从自学、探究开始的发展过程;创新来源于优化学生的创新个性,学会突破定势,善于激发与捕捉灵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积极发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经过努力,双方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为未来的关系发展开拓了空间。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但是在双方关系中,积极因素是主要的,友好合作是主流。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和东盟都将致力于深化全面合作,进一步推进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一个哲学范畴。它的发现。对丰富和繁荣我国古代哲学和学术思想建立了伟大功绩。对其应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和考察.“中庸”是事物发展相对稳定的“质”。“中庸”在哲学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声乐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是仅仅讲声乐本身,它包括了文学、美学、政治、表演、理论、语言学、音韵学等等。治学法,包括思维法和学习法。思维方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的好坏将影响学习方法的好坏,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破坏力巨大的地震的预测、预报,既是地震理论上的难题,也是技术上、实践上和政治政策上的难题。在我国曾有过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人为因素不能回避的惨痛的教训。在学术上存在着地震不可预测预报与地震可预测预报的尖锐争论,而这种争论又因为掺杂了政治上的因素而变得更加微妙、复杂、纠缠不清和难以深入,也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震不可预测预报论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可预测预报论与可预测预报论的学术立场分歧也必然延伸到人们的防震减灾的社会实践当中。六十余年来,可预测预报论者积极进行预测预报上的学术创新,先后诞生过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和天灾预测法、耿庆国的旱震关系理论、钱复业等的"潮汐力谐振共振短临前兆模型"、钱学森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论"与"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等等理论和技术成果。可预测预报论突破传统科学的还原论思维模式,积极发展现代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并挖掘中国古代传统科学中的一些要素和整理利用中国古代积累下来的对自然灾变观测的丰富资料,进行理论创新,并在地震预测预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克服不了种种理论的批判和质疑。尽管如此,可预测预报论者仍坚信如果能更好地克服思想上、体制上的障碍,中国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工作者能创新出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系统科学方法"的地震预测预报理论,在该领域为人类的科学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每一次尤其是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都会引发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使思维方式呈现出新的内容和形式,而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候,又要自觉调整和改变自己,走在实践的前面,引导科学技术前进,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哲学界至今对形象思维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形象思维研究不仅是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也是哲学研究新的突破口。形象思维研究近二十多年来取得较大的进展 ,初步形成了形象思维理论的框架结构。这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述评“文化与人格”研宄的历史演变为起点。从三个水平探讨了这一领域当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人格五因素模型(FFM)是联结文化与人格的概念框架;对FFM以及人格测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用宽阔的理论整合实证研宄。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改革把培养反思型教师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本文认为,教师反思首先要在思维态度上有所改观,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依据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尝试论述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思维态度的重要性及方法,希望能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在知识、语言和观念等理性要素方面为思维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传统的纵向、从众、经验和权威等思维方式却不时地在弱化或制约着思维现代化的成长。思维现代化是适应人们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进程中思维结构与方式优化发展的趋势,本质上是对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创造突破和辨证否定。现代化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整体性、互补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改革把培养“反思型教师”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本文认为,教师“反思”首先要在思维态度上有所改观,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依据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尝试论述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思维态度的重要性及方法,希望能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