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键词     
《甲申三百年祭》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提到了60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明王朝覆灭300周年之际,郭沫若发表的著名史论。它剖析了明王朝走向覆灭的种种原因,也揭示了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后立足未稳即遭败亡的历史教训。毛泽东主席把《甲申三百年祭》的主要思想加以概括: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积重难返的腐败;而农民军的失败,主因在于得胜忘忧的骄傲。今年又是甲申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形势越好,越不能骄傲自满。随着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沫若兄: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十分不敢当;但当努力学习,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故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  相似文献   

3.
“天也不覆找,地也不载我,错!错!错!迎闯王变成了四面楚歌,千古恨,沦落了大好山河……”这是祁剧《甲申祭》中,李自成走投无路时发出的绝望哀叹。根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改编的祁剧《甲申祭》在北京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是甲申(即李自成进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50周年。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自强教授,他详细介绍了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的前前后后,及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脱稿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旋即由《新华日报》刊出。此文后来编入文集时,作者在文章后面写了“附识”如下:“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日。二十四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攻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对于“附识”中所提到的“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攻击《甲申三百年祭》一事,历来  相似文献   

5.
由甲申年联想到360年前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悲剧和66年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功绩,指出从1644年到1944年300年前后的两个“甲申”年,形成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以及它在当前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5日,北风大起,坐于屋内读书,很巧合地读到了两篇文蕈:篇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篇是周作人的《甲申怀古》。这才猛然想起今年又是甲申年,眨眼间,明亡三百六十年了。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同志是文学巨匠,又在历史科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学教材中选入一些郭老的作品,是符合众望的。郭老的著作浩繁,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都很强的作品极多,而中学语文教材中却选入了学术界有严重分歧意见的《甲申三百年祭》(节选),未免使教师作难。本文不打算全面评论《甲申三百年祭》,仅就选入中学课文的有关部分,谈谈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处和想法,以便引起同人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自成为什么在山海关战役中会失败?为什么一失败就一蹶不振,一败涂地?对此姚雪垠同志曾撰文批评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认为郭老对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失败缺乏全面的理解,我们满以为姚雪垠同志在批评郭老的基础上会作出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四册《甲申三百年祭》,对“首鼠两端”作如下解:“首鼠两端也作首施两端,比喻进退无据,瞻前顾后,迟疑不决。首鼠,首施都是首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简引了报载《安徽阜阳旧官场群丑图》与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介绍了毛泽东同志对郭文的高度评价与有关论断.论述了“两个务必”的提出.引用了党中央历届领导对“两个务必”的重要指示;然后,论述了“两个务必”的重大作用及其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系;最后,论述了惩治腐败与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文中还阐述了关注甲申同弘扬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四十多年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以其敏锐的触觉、深邃的思想和通俗的文字总结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同时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的模文范章。亦正是由于《甲申三百年祭》涉及到历史研究与时代需要的关系问题,使这篇文章落下了“反科学”的把柄,成为郭沫若的著作中最具争论性的文章。今日重读《甲申三酉年祭》,拟就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两方面谈谈看法。一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农民战争都有文字记录。但是,不管是钦定正史的编撰者还是俾官  相似文献   

12.
甲申三百年祭(节选)一题答:作者根据《甲申传信录》和《北略》这些历史资料,认为李自成为人宽厚,目光深远。注意到分化统治者,以稳定形势,征服人心。如“在未入北京前,诸王归顺者多  相似文献   

13.
节俭则昌 淫佚则亡──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张幼林一九四四年王月郭沫若蘸着泣血的史料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史论,分析说明:明王朝灭亡是因为执政者腐败。这在当时很自然地会使人联想到,日寇的侵略以及民族的灾难完全是由于国民党统治者腐败引起的。文章还...  相似文献   

14.
教材指瑕     
张志公先生在《现代汉语》(下册)中讲“组织段与篇的基本要求”时,谈到了“连贯性”与“一致性”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强调了思维的同一性问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个别篇章,不符合“连贯性”、“一致性”的要求,违背了同一律。除了不少同志指出的《甲申三百年祭》选文以外,还有两篇文章存在着思维上的矛盾。一是初中二册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是高中三册的《简笔与繁笔》。《任》文中开头一段说:“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根据思维的同一性规律,文章的正文则应而且只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思考和练习”中有五段文言文:郭老《甲申三百年祭》中有三段,王充《订鬼》中有两段。下边对这几段文言文分别作些标点、注译。  相似文献   

16.
甲申遐想     
公元2004年向人类走来了。按中国传统纪年法,这一年属甲申年,因十二生肖以申为猴,故又称猴年。甲申轮回,神猴降临,遐想联翩。“甲”,居天干之首,最显贵的住宅和科举的头筹均称“甲第”,又因甲属木,木主仁,于是,“甲”成为中华文化中挺讨人喜欢的一个字。“甲”出头为“申”,地支中排行第九位,“九”的一个含义为“多”,故“申”也成为东方文化中颇为吉祥的字眼。两个好兆头的字联起来,甲申当是上好的年景了。若以史为鉴,不妨回想前一个甲申年——公元1944年。这年3月,著名文化人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为公元1644年那个黑色的甲申年…  相似文献   

17.
看了刘清涌老师《甲申三百年祭》的教案和《教学后记》,我认为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供其他同志参考。一、在语文课中怎样教史论这类文章?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文史是不分家的,因此,有些教师讲到这类课文,往往以大量的史料和考据来填塞课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与语文训练毫不相干,结果把它讲成了历史课。刘清涌同志不是这样。从教学目的要求来看,都是从语文训练方面提出的。也许有人以为第一条“使学生认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从中认识应吸取的历史教训”不属于语文训  相似文献   

18.
高一课本黄宗羲《原君》:“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高二课本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当他入宫时.看见长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甲申传信录》)”从汉代起,“公主”和“长公主”是两个概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的天干地支记年,每六十年一个轮回,甲申轮到它的第六个周期,2004年是甲申年第三百六十周年纪念了。在此,重温郭沫若同志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对今日之中国、对于我们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公元1644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个政治风云诡谲多变、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年头。这年正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也就是在这一天,崇祯皇帝携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衣襟上写下遗诏,自缢于山亭。这位明朝末代皇帝临终时曾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至,…  相似文献   

20.
一点异议     
读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登的《从“思考和练习”入手辅导学生自读<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自读》),获益匪浅。但是,关于李岩、刘宗敏、李自成的评价问题,我还有几句要说说,以就正高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