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电教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使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们对历史教育资源的认识也更加深化.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即教师工作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真实教学工作状态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有教师听课和录像课除外)基本上是隔绝的,加上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较为繁重,常规的备课多数情况下是各自为战.为此,我校历史教研组进行了探索,基本上形成了关于创建历史学科资源库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讲究教学方法,中学历史的教学更应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历史教学不仅承载着文化的传递,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所以新型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教学思路"冷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甚至有历史学家还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时代称为"后冷战时代"。"冷战"教学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其第23个专题"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规定的内容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多媒体历史教学资料库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1 .什么是历史教学资料库所谓多媒体历史教学资料库 ,是指以教材 (这里主要指中学历史教材 )中的知识点为基础进行分类组合的素材资料库 ,它包括文字 (内含历史思考题 )、图片 (包括照片、画片、地图、连环画等 )、视频(包括历史镜头和艺术再现的历史场面等 )、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2 .利用资料库进行历史教学具有再现历史的功能历史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 ,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及其客观规律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历史本身的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导教学所拥有的极强的再现力、重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等,必将令历史教学焕然一新.下面就如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下简称MCAI)优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谈几点认识.   ……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中,关于动能的表达式并没有通过实验法得出,而是进行了理论推导.这样处理虽然与历史轨迹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也符合人们探索时的认识规律.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某个力对物体做功一定对应着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因此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法是语言规律的理论概括,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发展.语法一旦形成为一门科学,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语言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全面化的过程.现代英语语法,既是现代英语语言规律的理论概括,也是历史的英语语法的发展和延续.无论是类型结构语法(class-structure grammar)、结构语法(structurel grammar),抑或是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都可以从英语语法的发展史中,找出其渊源和师承关系.因此,对英语语法的历史追溯,将有助于对英语语法的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神性(叙事)、诗性(抒怀)、理性(论说)是人类三种基本的思维形态,这三种思维形态分别体现在个体生命的童年、青年、壮年三个不同时代,而其在民族历史中的交互兴替,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周期.这种周期变化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三次大循环.这种循环规律制约并支配了中国的文学史、思想史、经济史、科技史等等.对大循环规律的认识,不仅有利于对诸多历史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本质探讨,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对未来历史的走向作出更深透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历史背景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无论任何事件、历史人物还是思想意识的出现或者产生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因此,历史背景教学法适用于人文学科的教学. 2010年笔者曾写过一篇关于"历史背景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文章.在后来的交流和学习中,笔者发现历史背景教学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在其他人文学科(如语文、政治、音乐、美术)中也可以运用.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反思中,笔者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讲究教学方法,中学历史的教学更应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历史教学不仅承载着文化的传递,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所以新型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及知识网络的构建.高三教学只有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储备、学科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养成与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什么是“基础”?“基础”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双基”.主要包含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史论结合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检查学习状况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受传统的影响,多少年来历史学科作业的设计基本处于"停摆"状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历史学科始终不能摆脱"死记硬背"的根源之一.最近,我阅读了<美国高中作业·历史卷>(1)一书,该书作者是留美学生巩昂.  相似文献   

13.
陈亚 《华章》2010,(3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课程体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学习主题方式来呈现人类文明渐进的知识体系,通过具体问题的探讨,看历史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课程体例的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组合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观念由传统的知识认识型向探究型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型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多媒体教学也已基本普及,历史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课程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时间和空间一直是历史教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也引起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构想、学生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变化.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时空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发展实际进行新的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只叙述史实过程而不能做出深刻的分析和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已知的历史事实或真相做出何种理性的解释,得出何种结论和认识."历史学科之所以常新,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而创新则在于研究者(也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新理念给予历史以崭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一、史料教学的必要性1.历史学科的特色要求重视史料教学学界一般都认为,史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承载着历史信息,能比较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是了解过去历史知识的重要媒介。历史学家都是依据相关的史料,如,历史遗迹、文物资料和文字记载等来认识、重建过去的客观历史事实。2.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史料教学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以下简称为新课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众多历史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将是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浓墨重彩的核心问题.影响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也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增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历史教学应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史料基础上,读出其中的隐含信息,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历史,从而形成一定的学科知识素养.对此,笔者以为,在历史教学中关注材料解析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历史专业技能,还能够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历史教学工作,开展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最近由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北京教育学院联合召开座谈会,就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意义,历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如何开展智力问题的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中大家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注重人材的培养和开发,为此就必须发掘人的智力潜力,也就是发掘人的聪明才智.讨论中认为,所谓智力包含想象力、判断力(思维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换句话说,人的认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等都属于智力的范畴.历史教学对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历史课不仅传授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