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中庸》首推诚的思想,并开篇就提出了天命之谓性。之后的儒家哲学中将性视为道德创造之源,同时也是宇宙创造之源,是道德形上学的根据。而诚作为天道,亦表现出沟通天人的深刻内涵。对此,北宋理学家张载曾提出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由此表达出性与诚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以性体与诚体对性和诚也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和深化。所以,对二者关系的厘清是更深刻理解、诠释儒家心性之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呈现复杂性。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工作,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吸取《中庸》核心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庸》中"诚"的思想不仅推动着当代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从偶然走向选择、从实然走向应然、从外化走向内化,而且诠释着它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是儒家的道德哲学范畴。北宋名思想家,宋明理学家的主要奠基人——程颐和程颢,其关于天道,人道以及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诚”.他们认为“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是人伦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今天,研究和弘扬这一思想,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21世纪社会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中庸》的思想可以从多个方面研究,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中庸》中的"五行"思想;《中庸》"诚"的思想;"诚"在《中庸》中的"一以贯之"。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研究"五行"和"诚"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心学一系的基本思想进路,在于寻求意识主体的落实,并最终在人的内在性上找到其确立的根基作为最高本体。这种本体不是一个现成的他者,而是一个敞开的,由人的直觉体悟、并由此而得以成立的。通过对《中庸》一文中的核心观念“诚”的考察,认为:“诚”是《中庸》所建构的世界的奠基性观念,由此而形成的哲学体系成为儒家心学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7.
"诚明"是古代修养之学中的重要精神,它源于古圣先贤治国、治学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中庸》中。唐以后,"诚明"的精神开始被学者重视,至宋代被理学家如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朱熹等人推崇备至,"诚明"之学在宋代维系相沿而成一道统,但对其义理的解释亦有"等而下之"的趋势,最终发展为"以敬代诚"。明代心学家湛若水、王守仁等从"心即理"的角度重新对"诚明"进行阐释,遂成另一番气象。经历清代的遗忘,及至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下,又有新儒家以"诚明"为书院院训,足见"诚明"之学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正因"诚即道,诚以明道,道不可穷","诚明"精神在不同时代都能发挥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庸》是儒家经典作之一,它与《易传》一起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其“诚”的思想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诚”是《中庸》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中庸》赋予了“诚”以本体论的意义。“诚”是沟通天道与人道的桥梁,“诚之”是道德修养的功夫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诚”是《中庸》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中庸》赋予了“诚”以本体论的意义。“诚”是沟通天道与人道的桥梁,“诚之”是道德修养的功夫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是儒家的道德哲学范畴。北宋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家的主要奠基人——程颐和程颢,其关于天道,人道以及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诚”.他们认为“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是人伦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今天,研究和弘扬这一思想,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21世纪社会文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诚”是二程思想的核心,不仅是他们哲学的最高范畴,还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和修身养性的方法。发掘、继承、改造、提升二程“诚”思想,不仅有助于理解二程的思想,而且对于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瑾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4):193-195
“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阐述“诚”与“道”、“仁”、“信”、“真”、“义”、“慎独”的关系,发掘、继承、提升儒家的“诚”说,以丰富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之济世之心,非儒家独有之,墨家、道家亦可言其自身之学理中有此以人为本之济世之心。以此心判定荀子为儒家,法家学者犹可疑问此济世爱民之心与墨、道二家有何区别。故以为荀子亦秉承一儒学之特质,此特质,可称之为“善的自明性”。即“善自身生成发育、彻底成就自身之过程,此过程无须依赖他物,只是自身彻底表显自身”。此过程非道家、墨家、法家所能有,则以此特质论述荀子之学,以见荀子之“诚”是否有此善之自明性之意,以此言明荀子身为儒家而特有之思想。荀子所言之“善”,惟能通过“诚-无伪”而表显,而此成就自身之过程并不能依赖于任何外物之介入,此可见荀子之“诚”亦符合“善的自明性”。  相似文献   

15.
“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阐述“诚”与“道”、“仁”、“信”、“真”、“义”、“慎独”的关系,发掘、 继承、提升儒家的“诚”说,以丰富社会主义道德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历代学者都在研究《中庸》,他们立足于自己的时代,从不同角度对这部著作进行研读和解释.近年来,随着国学研究的升温,人们更加注重对它的解读,这里首次对《中庸》中的“诚”所体现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书中对“诚”的论述体现了著者对人与自然界共同遵循的规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类社会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一些问题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是儒家的道德哲学范畴.北宋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家的主要奠基人--程颐和程颢,其关于天道,人道以及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诚".他们认为"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是人伦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今天,研究和弘扬这一思想,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21世纪社会文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子认为四书是儒学的精华,他继承二程的理学思想,为《中庸》学开了新的方向,即《中庸》诠释中的心性之学和以"道心惟微"为核心的道统论.本文内容以朱熹对于儒家经典《中庸》思想进行的诠释为主体,探析《中庸》一书"诚"的思想含义与其在当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程颢、程颐兄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诚”在他们的思想体系和学说中占重要地位。他们的“诚”思想内涵丰富能够为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滑坡问题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诚信缺失与危机,危及到高校甚至社会的和谐建设,迫在眉睫需要寻找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与对策。文章从孔子之孙子思《中庸》诚之说基石入手,着重分析心诚(良知)、致诚、思诚的基本理论支撑,探究与寻找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