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吕氏春秋》的研究,古代较为萧条,晚近有所起色,今世日趋繁荣。但就对《吕氏春秋》的文化观与政治理想二者关系的研究,则较为阙如。文章借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心理结构”范畴来研讨其文化统一观。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老道家的“精气说”范畴,在继承《黄帝四经》《管子》四篇、《鹖冠子》等黄老道家养气以施无为之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保证君主政令畅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吕氏春秋》的研究中,有的论者认为,《吕氏春秋》是反对秦始皇的。例如,郭老在其《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说,《吕氏春秋》与秦始皇,“无论在思想上与政见上,都完全立于两绝端”。笔者认为,《吕氏春秋》与秦始皇既有对立,也有相一致的地方。《吕氏春秋》宣传天下统一,以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这与秦始皇的思想政见是一致的。而统一天下之后,它主张对绝对君权加以限制,这又与秦始  相似文献   

4.
实用写作的功利角度是作者以现实生存、发展需要为轴心建构起来的重客观、讲格式的一种写作基点,它在“同化”写作对象时,总是从功利目的出发,写作仅是实现功利目的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2019年6月第1版)“寓言四则”中,收录《吕氏春秋》中的一则故事——“穿井得一人”。此文注明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但遍索中华书局出版的该书,却并没有2012年版的《吕氏春秋》。笔者所见,中华书局有2011年出版的《吕氏春秋》,由陆玖译注,收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另有2007年出版的《吕氏春秋》,但只是一个节选本,由张双棣等人译注,收入“中华经典藏书”。  相似文献   

6.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邦”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指挥其御用写作班子罗思鼎等,炮制出《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评<吕氏春秋>》、《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等毒草文章,打着批林批孔的旗号,实际上不批林、假批孔,连篇累牍地批判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他们的险恶用心是以批“宰相儒”为主题,搞“古为邦用”,批所谓“现代的大儒”,以影射攻击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批“宰相儒”是“四人邦”制造反革命舆论的重要步骤,也是他们搞的影射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揭露和批判罗思鼎之流笔诛吕不韦和《吕氏春秋》的鬼蜮伎俩,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之一。罗思鼎出于(?)龊的目的,对吕不韦和吕氏书滥加批判,竭尽窜改历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含有丰富的历史思想,以人知天,天人相分,表达作者天人关系上的卓越见识,以治国论为著书基点,寓作者深刻的历史见识,以指导现实,匡正时弊为目的,充分发挥历史鉴戒功用。  相似文献   

8.
陈奇献先生所著《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厂搜前人注释百二十六家,详加考核,纠谬正讹,艰涩大去,甚便学人。然千虑一失,智者不免。今试择一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吕氏春秋·顺民》:“于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以吕氏春秋校释》479页)对这段文字中“”的诠释,陈奇献先生先引述了俞樾、马叙伦的观点:俞极谓“”本作“”,假作“枥”。《说文》:“枥,枥,指也。”《韵会》引《系传)}曰:“谓以十押十指而缚之也”;字亦通作“历”,《庄子·天地篇)}“罪人交臂历指”是也。马叙…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该书体现了吕不韦的治国思想,吕不韦的治国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条主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治理天下为中心,而“三条主线”是指关于国家、君臣及治民的理论。《吕氏春秋》中体现的政治思想顺应了战国末期文化思想统一融合的趋势,为秦国的发展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编写的.它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问世,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在《诸子略》的“杂家”类.自汉以后,我国历代研究《吕氏春秋》的人,大都把它看成“杂家”. 的确,《吕氏春秋》是一部“兼儒墨,合名法”,“采精录异,成一家言”的“杂家”著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察今篇》有这么一句话:“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其中,“引婴儿”之“引”是怎样一种动作?旧注本原无解释。中华书局出版的王范之《吕氏春秋选注》释此“引”为“牵”,而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此文时,亦把此“引”字注为“牵引”。  相似文献   

12.
虽历久而犹新──评王范之《吕氏春秋研究》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王范之先生中年曾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研究中国哲学,后来转到内蒙古大学工作,文革中因受迫害,过早辞世。他留下了80多篇学术论文和若干部著作。其中《吕氏春秋研究》是他平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先秦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诸子们关于“乐”的争鸣构成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史的重要篇章,而《吕氏春秋》中的乐论则可以视作这场争论的一个“折衷”“调和”或总结。李泽厚、刘纲纪合著的《中国美学史》指出:“先秦美学以《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而告终结,成为向汉代美学过渡的桥梁。”这在音乐美学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哲学”这一论题,并以人本为基点构建出高等教育哲学学科框架。张楚延著《高等教育哲学》更以人本为主线,从正面涉及高等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如何发展高等教育三个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课题,该书是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随着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国大学教育必将通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哲学思想的基本方面,直接来源于老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而吕书的最高哲学范畴则是“一”或“太一”。它是宇宙未分判时的早期状态,以“混混沌沌”为特征,“一也者(原作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圜道》) 由于“太一”或“道”中包含着变易的因素,此种变易的因素发而为形态则是两仪,故曰“太一出两仪”。(《大乐》)两仪即天地。天地之中又有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万物,故曰:“凡人、物者,阴阳之化也。”(《知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不二》首次提出“老聃贵柔”说,并将老子置于孔子之前。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寓意?其“贵柔”说提出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依据何在,影响如何,有何意义?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吕氏春秋》老前孔后的排序与对《老子》五千言主旨的准确提炼,有助于人们对《老子》一书的理解与接受,对提高老聃与《老子》的地位与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吕氏春秋》其自身的价值与地位也因评价、整合诸子、保存先秦史料得到了后人的认可,这对《吕氏春秋》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孤”“寡人”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谦称。《吕氏春秋·君守》:“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高诱注:“孤、寡,人君之谦称也。”君主何以谦称“孤、寡”?《战国策·齐策四》云:“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王侯称孤、  相似文献   

18.
“所”字及“所”字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在“所”字词性和“所”字结构的分析上,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吕氏春秋》在文学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中“所”字及“所”字结构做全面调查,以期对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理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与哲学有着密切联系 ,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 ,“哲学是教育的普遍原理 ,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① 同样 ,哲学也深刻地影响大学理想。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论述了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他认为 ,高等教育的哲学流派已经太多 ,现在需要将高等教育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努力寻求各种问题的共同基点。这各种问题的主旋律就是“E调” ,Expertise代表专门知识、高深的学问。精深的专门知识本身就是问题和答案两方面的特殊部分。以此为基点 ,大体上 ,大学确立其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  相似文献   

20.
<正>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哲理散文著作。它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一次系统整理、汇集和总结.也是一部颇有文采的散文著作。就《吕氏春秋》的文采说,人们历来评价甚高。汉·桓谭《新论》说它:“其事约艳”。宋·高似孙《子略》评为:“采精录异,成一家言”。清代治《吕氏春秋》的学者较多,评价也最高,如毕沅《吕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