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因数(包括静摩擦因数μ0和动摩擦因数μ)总是小于1,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王峰 《物理教师》2006,27(5):48-48
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因数总是小于1,其理由有以下几点:(1)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搬运重物时,在地上拖着走比背在身上走省力,设重物匀速运动,因F=μmg,而F相似文献   

3.
姜早春 《科学教育》2004,10(6):51-51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给出的几种材料间的摩擦因数均小于1,一些参考书及高中所有练习给定的摩擦因数或计算摩擦因数的结果也均小于1,难道物体间的摩擦因素总小于1吗?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因数总是小于1.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搬运重物时,在地上拖着比背在身上省力,设重物匀速运动,因F拖=μmg,而F拖相似文献   

5.
一、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测定摩擦因数的实验现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测动摩擦因数方法是让物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滑下,则μ=tanθ,或者是用弹簧称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物体的质量m,根据μ=F/mg测出动摩擦因数.这样做虽然简单,但并不实用,因为让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实在是一种不容易把握的事情.现在向同学们介绍两种实用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动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7.
如图1所示,将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长方形物块1、2叠放在水平桌面七,水平推力F作用在物块1上.已知物块2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物块1与物块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要把物块1从物块2上推下来,求推力F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广西教育》2007,(7C):59-59
已知自然数a和b,如果b能够整除a,就说b是a的一个因数,也称为约数。显然,任何自然数a,总有因数1和a。我们把小于a的因数叫做a的真因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己知自然数a和b,如果b能够整除a,就说b是a的一个因数,也称为约数.显然,任何自然数a,总有因数1和a.我们把小于a的因数叫做a的真因数.  相似文献   

10.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重难点之一,滑动摩擦是一种重要的摩擦形式.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通常将动摩擦因数作为常量来处理,即认为在物体滑动过程中滑动摩擦因数保持不变.但在实际的滑动摩擦过程中,发现动摩擦因数会随摩擦次数发生较大变化,这就需要对动摩擦因数随摩擦次数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进而促进师生深入理解摩擦力并为滑动摩擦力相关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玉地 《物理教师》2008,29(11):28-29
常见的测量动摩擦因数方法是:让物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根据μ=tanθ,测出动摩擦因数;或者是用弹簧称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物体的质量m,根据μ=F/mg,测出动摩擦因数.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介绍一种新的估测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例1.如图1所示,3个相同的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设各圆柱体之间、圆柱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μ.试问,当μ满足什么条件时,三圆柱体能保持于两两外切的静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1.理论探究 例1如图1所示,已知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μN=μmg cosα(μ为动摩擦因数,N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试推导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小试身手     
1.将木板在水平地面上绕其一端转动的角度为α,求所需要做的功.木板长度为L,质量为M,木板与地面之问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相似文献   

15.
胡亦中 《物理教师》2004,25(10):57-58
题目: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1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α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α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16.
孟楠 《青海教育》2014,(9):85-85
函数的核心是“把握并刻画变化中的不变,其中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规律’(关系)”。学生愿意去发现规律,并能将规律表述出来的意识和能力,就是函数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五年级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函数思想呢?一、在探索“数与运算”的规律中渗透函数思想1.小数乘、除法的学习。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从另—个角度引领学生领悟乘法运算中的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这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小于1,积小于这个因数;另一个数越接近1,积就越接近这个因数。小数除法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除数小于1(且大于0),商会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越接近1,商越接近被除数”的规律,而且会体会到,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缩小n倍,商反而扩大n倍;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缩小n倍,商也缩小n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两物体碰撞时常常引入恢复因数的概念来表示物体在碰撞后速度恢复的程度并反映出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的程度.现行教材将斜碰撞中恢复因数定义为两物体在碰撞结束瞬时质心的相对速度v1-v2与碰撞开始时质心相对速度v10-v20在法线上投影的比值的绝对值.本文通过对恢复因数的重新定义以及对它与能量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使之应用范围得以扩充,不仅在一维,二维,三维的情况下适用,更将其使用范围也推广到了碰撞及摩擦等其它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得出它与能量的关系式及相关等式.  相似文献   

18.
物体(质点)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若物体与斜面问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斜面倾角θ满足tanθ=μ时,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分析此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N和f的合力F必和mg等大反向,如图1所示.由几何关系得出:φ=θ所以,tanθ=tanφ=f/N=μ,或θ=φ=tan^-1μ.  相似文献   

19.
一、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测定摩擦因数的实验现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做法.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之后,可以利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例1如图1所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所受重力大小为5 N,首先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使  相似文献   

20.
例1 如图1所示传送带以速率v匀速运动,A、B间距离为L,现将一小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的A端,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运动到B端,设动摩擦因数为μ.试分析物体的可能运动状态.(g取10m·s^-2)。[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