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萍 《陕西教育》2006,(1):38-3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有余数除法一节。这节课比较抽象,教材上是以“租船”为题材创设的情境,我为了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上课提问:“同学们昨天谁吃了元宵了?(85%的同学都争着举手)小明家昨天晚上也在煮元宵,他妈妈买了30个,煮好后,准备每碗盛6个,表示六六大顺。请问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们积极举手,一生提出:“共需要几个碗才能盛完这些元宵?”  相似文献   

2.
叶志芬 《吉林教育》2008,(3):105-105
【案例】 学习《游园不值》(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这首古诗,在引导学生看图充分想象园内美景后,我带着遗憾的口气说:“园内春光明媚,诗人乘兴而来,却进不了园,真是扫兴呀!”  相似文献   

3.
<欲速则不达>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古文译文.文章通过写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赶回见最后一面,.但由于过于心急,弃好车良马徒步而行的故事,告诉我们过于心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赵明  张海峰 《小学语文》2007,(10):33-34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课堂上出现的精彩教学细节有的是即时生成的,也有的是课前精心预设的。本文辑录了几则有关教学细节的成功案例,都是经过执教者课前精心预设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孙泗跃 《云南教育》2005,(26):21-22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在真实中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过程中,课堂获得生命的生长,教师与学生,涌动着智慧的灵光。  相似文献   

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页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借助“乘车”这一情境,使学生感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进而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对于连减的两种算法并未提到过。一次送教下乡,恰逢学生提起这两种算法,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地取材,与学生“玩”了一回数学。以下是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倍”的含义,体验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标点符号与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深刻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飞夺泸定桥>是一篇传统课文,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依然保留. 讲课之前,我带领学生阅读了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观看了电影<飞夺泸定桥>,但是课上仍留下了许多的遗憾.而正是这些遗憾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解读语言和表达思想要经历一个不断建构和解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送教下乡”是一项党的惠农政策,是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送教下乡”是成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一篇人所共认的佳作,今入选人教版新初中《语》第四册。  相似文献   

13.
李怀庵 《广西教育》2007,(9A):46-46
一堂《插秧》(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二册)公开教学课正在有序地进行着,我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体会农民插秧时的心情。许多同学的发言都与我的教学设计不谋而合——农民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插秧,心里感到高兴、快乐。我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当我正要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学生执着地高举小手要求发言,我给了他发言的机会。这位同学激动地说:“老师,我不同意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认为农民插秧时感觉很苦很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听了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学会鼓励”口语交际课。对两位教师过分依据事先准备的文本材料而进行师生间简单对答的教法,笔者实不敢苟同。虽然在此过程中她们也能联系实际,但更多的只是关注技能或是方法的传授。那么,“学会鼓励”这一类口语交际课在教给学生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阮丽利 《考试周刊》2011,(51):42-43
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以一次课堂"意外"为例反思如何珍视教学细节从而让课堂收获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17.
大凡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总希望上出点特色,在“2013年全国初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语文分会场上展示的三节语文课的执教者也不例外。四川成都的董文文老师的《吆喝》,可谓“有声有色有情味”,其由面到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构架与层次,引得学生时而点头,时而叹息,其间还涌出连珠妙语,这不能不说是课堂的特色和亮色。  相似文献   

18.
《看不见的爱》是沪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陪着失明的孩子打弹弓的故事。我曾三次执教《看不见的爱》,其间有幸得到几位专家的指点和同伴的帮助,使得每次执教都有改进,都有提升。解读教学中的三处改进,可以透视出背后蕴涵的教育理念的提升.可以透视出从“教教材”到“教语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送教下乡"使农民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能够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但农民学员年龄跨度较大、文化素质、种养殖专业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这给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教学方法不当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现代的教学设计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2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不但提高了农民素质,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升级和农民增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堂《插秧》(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二册)的公开教学课正在有序地进行着,我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体会农民插秧时的心情。许多同学的发言都与我的教学设计不谋而合——农民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插秧,心里感到高兴、快乐。我对学生们的回答很满意。当我正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一个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