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5年10月,诗人朱自清在清华园创作了《背影》,同年11月22日发表于《文学周报》第100期。该文一经问世,就载誉恒久,广为流传,品评之语迭出,褒扬之辞不绝。《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归朴返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2.
从教二十多年,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每当教授《背影》之时,总有一份新的感受。朱自清的《背影》具有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散文艺术特征。《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桔子这平常又普通的事情,用的又是极朴素的语言。但是,读起它你会被那种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所深深打动。它的感人力量何在?就来自作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8,(2)
学完《背影》一课,我被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背影》之所以能够历久传颂且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并不是靠华丽的文字或高超的技巧,而是凭借其所表达的真情。通过"背影",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激。针对《背影》这篇文章,我  相似文献   

4.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生活小事,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返朴归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5.
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背影︾琐谈文/刘彬荣林珠图/李宽朱自清的《背影》是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艺术精品。它的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的事情,用的是平常的字眼;但是,读着它,你不能不被它表现的那种父亲对儿子至亲至...  相似文献   

6.
王吉灿 《现代语文》2014,(2):148-149
在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不但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范本,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写作的范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散文。《背影》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表现父子之情的作品,同样也是一篇优秀的写作指导范文,通过《背影》的写作方式来指导学生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致父亲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月台送行,语言朴实,却情深意长。到最后,火车启动,父亲还坚守月台,目送儿子远去。作者胸中涌起无限敬爱之情,可始终没有开口说爱,直到多年以后,酝酿出一篇《背影》。面对父亲无声的爱,不如试试写写信,直抒心臆。  相似文献   

8.
《背影》“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和儿子对父亲关怀的感激之情”①的经典主题,多年来已在诸多的文学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定论,文本中的父子亲情被渲染的天衣无缝,而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和父亲朱小坡之间却存在着长时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当《背影》已问世22年后,朱自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②。仔细品味这段话,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蕴意。“泪如泉涌”真切地写出了父子…  相似文献   

9.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名作。文章抓住"背影"命题立题,表达了亲子之爱这一主题。赏析这篇名作应抓住其中描绘的四次"背影",仔细品味,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10.
父亲为远行的儿子买一次桔子,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经朱自清倾情演化,成为了文学经典,常读常新。但是,为什么其他人所写的此类文章没有成为名。作,而《背影》却打动了几代读者呢?教好《背影》,先要读出《背影》的背影。  相似文献   

11.
11月8日晴说句实在话,我在初中读到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今天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将上大学的儿子来教育局办助学贷款,事情办妥后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有了再读这篇文章的冲动,读了一遍,意犹味尽,再读一遍,感慨颇多。《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的思想感情?不少教材分析文章以及人教社编写的“教参”书中都一致认为,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别儿子的情景,表现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中对父亲倍加怀念之情。”这种看法一般说是不错的。但仔细阅读原文,我觉得这种看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换句话说,现有分析材料忽视了作者在《背影》中渗透出来的微妙的但又很重要的另一种思想感情:自责与内疚。  相似文献   

13.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文章由对父亲的回忆讲起,通过"背影",讲述了父亲在车站为儿子送行这一朴素平常的生活片断,一直以来以其感情的朴实真挚,语言的直白简朴和细致的白描写实手法,打动着一代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背影》自问世以来,颇受关注,被誉为传统父亲正面形象的标杆。作者朱自清以"背影"为独特视角对文章进行切入,感人至深。关于其的评论不胜枚举,主流是从深沉父爱的角度进行文本探究。对此,笔者却认为《背影》是书写一个成年儿子经过内心矛盾挣扎"懂得爱"的过程。本文将从"我"在望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整个过程内心的矛盾点和父亲离开车站这个场景"我"的复杂情绪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8月17日,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程春雨老师,在克什克腾旗上了一节语文课——《背影》。程老师跟学生一起深入阅读《背影》的时候,我坐在学生身边,聚精会神地观察和倾听,试图读懂这节课堂。先有教师的深度阅读,才可能有学生的深度阅读。张华教授说,视角是世界本身的特性。读《背影》,把视角定位在"父亲"上,是一种视角,也是大多数人阅读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到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  相似文献   

16.
<正>朱自清是著名散文大家,其作品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悠远,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回忆性散文《背影》潜藏着独特的情思,本文拟从情感隔膜与沉重之爱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情感隔膜《背影》中的情感渲染是有目共睹的,文章刻画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爱的怀念,这是一种双向流动的爱,具有生命的温度和力量。但是在这种“爱”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  相似文献   

17.
《背影》作为一篇用白话写成的散文,于近百年的现代散文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可不读《背影》,研究散文的写作,也不可不读《背影》”(朱金顺《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背影》是现代散文研究中绕不过的一条溪流。于是,再次探访这条朴实无华的溪流,其默默的姿态却传递出丰厚的信息,曲折有致,叮咚泉响。  相似文献   

18.
从朱自清与父亲的冲突的角度来解读《背影》中蕴含的父子亲情,多认为这对父子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情感,且似已成定论。但这种父子亲情在本质上其实是“寻常”的,并非一种独特境遇下的极端表现。从背影形态的描摹、儿子眼神的探寻、重视父爱的关键和《背影》一文的时代震荡四个角度,回到《背影》的文本本身,从关系共性和时代共性两个维度,可知“背影”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民国时期寻求民主自由的子与“父为子纲”模式下专权的父亲之间的冲突,反映出的情感是人类“寻常”父子间的隔膜之爱。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界对《背影》的解读则涌现出异彩纷呈,更具有文化深度性和思想自由性的观点。而我觉得《背影》经典就在于它首先是抒真情,表真意,才会感人至深。在这个真心实意的基础上,其他种种解读才更加丰满。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背影》不仅写出了父子相互之间的深情,也折射出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及忏悔。  相似文献   

20.
爱的传承     
不知什么原因,我突然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原来,不止是父亲,儿子的背影也一样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