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一个独特的门类。自产生以来,历代画家层出不穷,风格流派纷呈不息,纵观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6个时期:装饰风格时期,重笔墨时期,求真期,写实与尚意结合时期,摹古期,人格化时期。  相似文献   

2.
我若长风 《成长》2006,(2):79-80
《有此一说》栏目曾刊发了沈玉先生的《古代汉民族的性观念》。作者我若长风来信说,从他读过的不少性学理论和对程朱理学的了解来看,该文的观点较片面,很值得商榷,于是写了一篇《中国古代性观念的演变》给《有此一说》栏目,目的不为反驳,只是要讲明更多事实.以作争鸣。但仔细比较两文,一个是强调“古代汉民族的性观念”,一个是说“古代性观念”,两者的讨论范围和重点还是有较大区别。《有此一说》栏目的重点是突出“此说”的独特和深度,并由“此说”带出思考,而争鸣,永远是我们在讨论和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高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服饰多姿多彩,通过有关服饰的成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考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过程,存在着这样几个特点: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体系的独立性与对皇权的依附性;法制与人治交融,建设与破坏共存。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下,开列的学习要点是百家争鸣、孔孟儒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学的发展。统一教材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中也有相同的内容,二者的思路是一样的。以研究古代思想文化见长的葛兆光先生对此不以为然。他说:“这个脉络不是历史本身的脉络,而是根据我们现代价值观念重新建立的叙述脉络……这是一方面根据中国儒家正统意识,一方面根据欧洲启蒙思潮的历史线索,在中国发现和书写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尺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的先祖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其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在很长的时期里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据此回答1~3题:1.商周时代主要的农具是A.木、石器B.木、骨器C.骨、蚌器D.石、铜器2.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赵伟吉 《历史学习》2005,(12):30-31
一、演变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其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1.贡赋制度:夏、商、西周时实行贡赋制度,这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雏形。2.“相地而衰征”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3.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实质上是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4.编户齐民两汉管理百姓实行编户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须承担四项负担:一是田租(即…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市场萌芽于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形成于商周奴隶社会,战国、秦汉、唐宋、明清几个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它对社会历史的进步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赦免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自产生之后,发生了两大变革,即赦免制度在赦罪宥过之外有更广泛的内容;赦免的名目渐多,赦免制度这两大变革使中国古代滥施赦免,从而造成法不惩奸,吏治腐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宰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构和名称因朝代的不同而不同.古代宰相制度演变有以下特征:宰相职位的非世袭性;宰相之权的非独占性;宰相机构和名称的非固定性;宰相参与决策,以辅佐天子为己任;宰辅制度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皇权进行等.我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一是由于皇权与相权之争;二是由于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统治效益及质量,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得不对宰相制度做出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是互为补充的。“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规范。但是,从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主流思想不断强化“礼”的等级观念。统治者实际的政治操作是外儒内法、崇儒尚法。“仁”的道德标准,包括《论语》的说教,是要求老百姓去做,统治者并不照此约束自己。我们在古代很难找到几个符合儒家“仁德”标准的皇帝。萧公权说:“孔子陈义虽高,而弟子之能力行者极少。”(《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章)孔子那么善于教学,都没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完人,现在我们就别为难中学教师了。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汉代到晚清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试制度体系。在我国日渐成为“考试社会”的今天,对考试制度的历史进行考察,剖析其特点,有助于完善与发展我国的现代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古罗马剧场文化是时间和空间交互作用的文化.其剧场建筑形制对它的剧情表现有相当影响和特定的意义即什么样的戏剧就表现为什么样的剧场,且这些剧场还都是其文化的特定表现.古罗马剧场与它的戏剧一样,有其自身的光辉.中国剧场也与其本身文化紧紧相连.通过二者赏析,东,西互补,进而丰富繁荣我国剧场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较为详细地辨析了中国古代信访监督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特点,从中概括了要吸纳善待百姓的民本思想、纠错功能、反映社情民意、检举揭发、疏导渲泄、维护社会稳定六个方面的作用,这对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壶蓝天 《华章》2011,(5):51-51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主要历经了从二言到四言,到骚体楚辞,到五言七言以及杂言,到前格律诗,以及最终形成的格律诗。  相似文献   

18.
蒋玉平 《新高考》2007,(9):36-39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在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并绝对服从中央。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上海剧场形态在清朝末期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由酒馆武剧场转变为茶园武剧场,主要是接受了北京剧场形态的影响,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文化自身,主要是民族文化内部交流的结果,西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二次演变是由“茶园武”剧场转变为“西式”剧场,这明显地是接受西方影响的结果。中华民族戏剧文化是一种“杂文化”形态,西方戏剧文化则是一种“纯文化”,上海剧场在清末演变的轨迹正是“杂文化”向“纯文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狐,这一动物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现实意识以及其他文化精神的混杂,狐妖形象发生重要演变,总体上一步步由宗教走向审美、从狐男演变成狐女、由魅惑走向人性。这些演变都能从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一窥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