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姓“语”的提法由来已久,新课改实施也有十余年,但是在一些阅读课上,教师基本上还是致力于课文内容情节的“读懂”和“深悟”,忽视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也冲淡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首要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实行以来,很多老师都在全力以赴,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汗水。语文课堂上也异彩纷呈:时而播放音乐,时而联手做游戏,时而表演课本剧,时而慷慨激昂的辩论……花样不可谓不新鲜,课堂不可谓不热闹。但在这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总觉得缺少什么东西。偶然间看到钱梦龙老师的文章《为语文教学招"魂"》,我恍然大悟,文章中指出:"现在的语文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原来目前的语文课已经不姓"语"了。  相似文献   

3.
4.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都要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性的生产劳动。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也应与中职生的正确定位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突出课程的职业性,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一、教学内容要服从于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王福明 《现代语文》2007,(5):102-102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对大问题的讨论、深究过多,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却有所忽视。有一位教师上《背影》,上课就欣赏歌曲《懂你》,接着让学生学唱、谈感受,下课前几分钟还让学生齐唱。围绕“唱歌”的时间达二十分钟之多,这是语文课吗?这是歌曲欣赏、歌曲学唱课。比如教《陈情表》,不去学习作者的“陈情”艺术,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来说有什么启发”。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人们的向往与追求。同样构建和谐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美,也是语文教师的向往与追求,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和谐美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课堂回放《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师:(在柔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记得曾经有位诗人这样说过,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从自己的第一声啼哭声开始的,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的,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幸福!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由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组成的!第一次背起小书包走进学堂,第一次学有所成回报社会,第一次和自己最心爱的人携手迈进婚姻的殿堂,第一次真正静下心来享受天伦之乐.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背景音乐渐停)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同她一起感受、一起思考人生这个严肃而又重大的主题!哪两位同学先来把课文朗读一下,让我们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好,已经有两位同学上台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这些现象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一、变换方法,多元解读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呵护学生的不同的强项智能倾向,要让学生的强项智能补助弱势智能。比如一位老师执教《石榴》这一课的第二段:  相似文献   

10.
<正>一节语文课,要有"味道",才耐人咀嚼,口有余香,回味悠长。笔者以《蔚蓝的王国》一课的教学为例,就如何上有"味道"的语文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一、关注文本的特质,教出文本的"味道"教学课文,要关注所选文本的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质,要根据文体的特质来设计教学的内容。1.思路明晰,结构精巧。《蔚蓝的王国》这首散文诗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用新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这些现象脱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得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一、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味缺失现象列举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新教材的推行,为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李敏 《现代语文》2007,(9):91-91
语文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美妙无穷的世界,一个汉字就是一种姿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情感世界。语文之于人生,犹如水、空气和阳光,滋养性情,濯亮精神,升华境界。那么,究竟怎样把语文课上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  相似文献   

13.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人有了生命并不意味着一定有生命的质量,譬如,白痴与植物人。在我看来,人生命的意义在于提升其生命的质量。人类发展史已经表明,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优质教育成正比。优质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充满终极关爱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听语文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安排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文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文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掌握之中。教案写得清清楚楚详详细细,教学过程早已烂熟于心,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5.
张昕颖 《考试周刊》2011,(90):57-57
母语是可感的,感受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快乐地诵读意蕴灵秀的句子,何其舒畅。只有通过朗读这样一条诗意的途径才能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王乃枢 《现代教学》2007,(10):38-38
《晋书·殷仲文传》载“大司马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日:‘此树婆娑,无复生意。”’这里所谓“生意”是指“生机”“生鲜之气”。语文课尤其要讲这股勃然于体内、飘然于形外的生机和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宋德兰 《湖北教育》2006,(10):17-19
近段时间,县、市多次举办语文教学观摩和赛课活动,我有幸旁听了许多课。在为教师们的课改热情和课堂上出现的可喜局面而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也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偏差、疑惑,特别是公开课的作秀、矫情而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对话、自选参与、质疑优先等方式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运用恰当的期望和坚持"无错"课堂信任与宽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建"兴趣学习小组"和开通"帮助热线"帮助学生,实施"四个一"赞赏工程,持续有效地赞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实施精神关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的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笔者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看了一些关于新课程的资料和书籍。就个人而言,笔者觉得它应该突出一个活,主要指教师的教要活、学生的学要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