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文本教学内容的确定,考量的是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解读视野,即一种"高于一般解读能力,带有语文教师专业特点的特殊解读能力"。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教师不仅需要准确理解、把握文本的意思,还要根据自我的预判,初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为教学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其中有两点颇为关键:第一,教师自己要能读懂文本,先把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二,要品出作品特有的"人品味"。  相似文献   

2.
黄厚江老师本年度四月份在徐州高级中学执教的《葡萄月令》令人耳目一新,主要在于他用散文的方式教学生学习散文,同时教给学生解读散文的一般方法。相信剖析这一课例会给在散文教学中有困惑的老师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何为用散文的方式所谓用散文的方式,就是把握散文这种文体的一般规律。用散文的方式既要抓住散文的共性又要抓住这篇散文的特性。从阅读者的角度看,散文的共性最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学到精彩的文笔和恰当的修辞,以及灵活的构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散文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善于通过对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普通事物、普通风俗的诗意描写,引导读者去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美,获得重温世界的美感。葡萄这种植物,妇孺皆知;葡萄这种水果,大部分人都喜欢吃。在  相似文献   

4.
王荣生教授指出当下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抛弃了作者的“语文经验”,把作者的言语当做跳板,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收录的《葡萄月令》,是汪曾祺人生低谷时创作的一篇散文。1958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张家口农科所劳动改造。汪曾祺说,“初干农活,当然很累。像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  相似文献   

6.
张培培 《学语文》2020,(6):72-73
在现当代作家中,汪曾祺的散文以其风格的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备受读者的关注。而名篇《葡萄月令》则被公认是最能代表汪曾祺风格的散文佳作,其明白如话、以俗为雅的语言,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结构,同中寻异、收放自如的内容以及深沉的人生况味和旷达的胸襟气度,都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因参加语文课改教师培训,我有幸观摩了省、市、县一些语文教学名家或新秀的公开课。收益多多,但对某些语文课改观摩课上的新趋向也困惑多多。  相似文献   

8.
关于单元教学的意义在“观点”中已有阐述。如何进行单元教学,如何进行单元教学的预案设计,这是一线老师们在接受单元整体教学新观念之后,最想了解的实践操作问题。我们在“实案”中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参考。第一,教材的使用形式多样:有板块组合,有顺序调整,有保持原态……怎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生活就怎样去操作,没有固定模式;第二,教材的选择全面提供:我们从目前省内大多数地县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了人教社教材,结合教学进度,我们选择了各册的第一单元。特别说明一点,语教材的四年级,因一部分地方使用“课标”教材,一部分地方使用“大修”教材,因此我们两种版本的设计同时提供。[编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第四册人选了大量说明.对学生进行园林、桥梁、生物进化、生物知识以及生态、环境、环境保护、自然知识、天常识、地质知识等的科普知识教育,三个单元15篇课,占了整本教材阅读篇目的50%,足见编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程欢 《现代语文》2013,(6):45-46
关于一堂优秀语文课的特征,几十年来众说纷纭,即使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教师们都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黄厚江老师在《新课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中从本色语文思想出发提出真正好课的三个前提:(1)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可以这样做;(2)每一个具有基本素养的教师都可以这样做;(3)每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这样教。[1]诚然,他的语文课没有新奇炫美的因素,没有看似热闹积极实际只是作秀的因素,有的只是"家常菜"的朴素与诚挚。  相似文献   

11.
《掌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深刻诠释了掌声之爱、合作之爱、给予之爱、互助之爱带给人的幸福与快乐。"这种文章,就是要让学生读文悟情。理解文本是第一要义。"这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是给儿子的一次试读让我改变了初衷。亲子阅读是我和儿子每晚必做的功课,从他7个月大到现在从没有间断过,现在他4岁了,尤其爱上了阅读。那天我给他读了《掌声》:"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我静静地读着,读完了第一自然段,我问他:"有什么想说的吗?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葡萄月令》,如果从所谓文学价值或意义角度来分析这篇课文,你会发现这会令你大失所望,汪曾祺先生自己也说: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  相似文献   

14.
黄厚江老师是江苏省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本色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其简朴的教学理念、平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丰盈的教学效果在语文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3年4月12日,笔者有幸在徐州市高级中学观摩了黄厚江老师给高二学生上的一堂散文课《葡萄月令》,传统却不陈旧,生动却不煽情,四两拨千斤,如行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叫“走出迷宫”的游戏,让参与在被称为“迷宫”的建筑群中寻找出路。迷宫十分复杂,九曲十八弯之后也许就将你带回了原地。许多时候,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白费心机的事。为了让参与体会成功的喜悦,迷宫的建造往往会在某一个高地上设上一名引导,由他不断地给那些“迷途而不知返”的人提供方向的指导。指导何以知道正确的方向呢?不言而喻,因为他站在高处,所谓高瞻远瞩,他的全局观比谁都好。  相似文献   

16.
【原文】 葡萄月令 汪曾祺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相似文献   

17.
练习是必要的,但做练习不能代替课堂训练。把训练材料分解成支离破碎的试题形式去训练,既忽视了语文工具之不同于一般机械工具的因素(它有情感性),又割裂了语文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语文味?课堂中如何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前不久,与同事共同研讨了一节公开课《珍珠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课),颇有感触. 《珍珠泉》描写了云南一道奇特的风光,泉水有清、深、绿的特点,而重点介绍了泉水冒泡泡的奇观.教学时就以此奇观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课堂的实践性、综合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丢掉原有的“语文味”。以下是语文优质课展示中,一位教师上《鲸》一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20.
一名一线教师,面对手中的课本,真正的角色应当是开发和建设一他不能做被动的接受和忠实的“传声筒”,而应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去创新和丰富课程.成为富有活力的创造。在此理念的支持下,我在去年执教人教版小学语第七册时,对个别单元的选做了“美容手术”,使其更生动.更能体现历史的厚重感.人性的善与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高兴地看到,今年人教版改版后的第七册教材焕然一新,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相信我们的教材会越来越吸引孩子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