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词人孙光宪是五代荆南词人,《花间集》收其词共25调61首,仅比温庭筠少5首,却比韦庄多13首;另外,《尊前集》收其词23首,皆《花间集》所无者,合计起来共达29调84首之多,除了南唐的冯延巳,孙光宪可谓唐五代文人中写词最多的一个。若单就《花间集》而论,温庭筠是晚唐词人,那么《花间集》中五代词人写词最多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屈指西风几时来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花间集》编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词派——花间派——在经过多年的热闹创作后,以整体的面貌与大致相同的风格,集体包装面世。这是被称作"艳科"的词在集中描写"艳情"之后开出的第一朵艳花。这部收录18家词作的《花间集》,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都是西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孙光宪的《定西蕃》在主题、意境、声律上具有道劲的特点,采用量化统计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归纳出孙光宪全部词作是以遒劲为主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选为明代词谱的创制与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词学筌蹄》直接脱胎于《草堂诗余》;《诗余图谱》较之《草堂诗余》,新增不少词调和词作;《词体明辨》从《花间集》、《尊前集》、《花庵词选》等词选中采录大量词调、词作,既是建设词谱的需要,也反映明人对《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的词不仅在《花间集》中被尊为典范,在宋代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词人在创作时,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对温庭筠词进行借鉴与模仿,这种借鉴有的是字句的搬用和化用,有的是风格上的模仿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很多宋代词人又能对温词有所超越,使宋词具有自身面貌的独特性和内容风格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孙光宪的<定西蕃>在主题、意境、声律上具有道劲的特点,采用量化统计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归纳出孙光宪全部词作是以遒劲为主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孙光宪词论     
川籍词人孙光宪,乃《花间集》重要作者之一。其生在唐五代之际,性格刚毅,忠直善谏,且颇有政治眼光。作词题材广泛,以历史、征夫、思妇等内容入词,能从“花间派”香软中浑朴脱出;写村野风光,清新淡朴;写巴陵风物,颇有民歌特色。词风也表现出一种俊逸健朗之气,异乎“花间”之风,导乎豪放之先。而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又与其受题材的影响与制约、善于以诗境为词境等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光宪的词风气骨甚遒、清刚朗丽,有别于花间词,其风格的形成可从时空意识的视点解读。孙词的空间意识表现为善于选取开阔的空间意象,充分利用门、窗和镜子、梦境等意象扩放空间,其时间意识有特色地表现为个体对时间的敏感、对历史的感悟,并且不时流露出时空合一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花间集》与《玉台新咏》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编辑体例、文学观上的继承性。二书产生的时代虽相差较远,但《花间集》在编辑时对《玉台新咏》的模仿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所体现的。《玉台新咏》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花间集》可谓词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珣是五代时期花间词派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别具一格,与同一时期其他花间词秾艳香软的基本风格颇有些不同,他从内容到词风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一种花间别调。  相似文献   

11.
孙光宪是唐末五代一位独具特色的词人,却长期被历代词学研究者所冷落,即使论及孙词,也往往只从其是否近温、韦处着眼。本文试将其与韦庄做一比较,以求获得对孙光宪更为正确的认识,同时从孙入手对传统花间词定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张英 《重庆师专学报》2009,(3):53-56,61
中唐是文人词兴起的重要阶段,中唐词坛上几位词人都有过贬谪经历。刘长卿的《谪仙怨》是词体中贬谪题材的开山之作;刘禹锡的贬谪词表现了他贬谪后悲怆、反思和自信交融的复杂心情;白居易的贬谪词于悲伤基调之外另有重回富贵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贬谪前后思想的变化。这些贬谪词是唐宋词贬谪题材的重要开端,为两宋贬谪词的兴盛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祝尧的古赋流变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尧把辞赋的演进分为五段:楚辞体、两汉体、三国六朝体、唐体和宋体,认为自西汉开始,辞赋一代工于一代,至唐、宋进士赋体,丽辞藻句已达极至,宋人纠枉过正,衍出说理一体.他论辞赋有四体:古赋、俳赋、律赋和文赋.古赋祖骚宗汉、以情为本,俳赋务于对偶、协韵,律赋严于声律,文赋的特征在于议论.祝尧讨论了后骚、辞、文、歌、操与古赋之间的关系,继晁补之、朱熹之后,兴文体横向比较之风.  相似文献   

14.
张煌言是明末文坛大家。他存词虽不多,但却是其心理情感的真实呈现,其词既有激昂慷慨之作,也有悲怆沉郁之音。语言丰富,精炼典雅。  相似文献   

15.
宋代金陵怀古词是自唐代金陵怀古诗之后,形成的独立文学题材。北宋金陵怀古词在抒情方式上承接唐人的审美情趣,其现实情怀以忧世为特征在词中得以确立,格调含蓄而温婉;至南宋,金陵怀古词的写作多与时局相关联,其情怀更加注重批判现实,词写强烈的个人情绪,格调因伤时愤世而愁郁沉痛。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的交往是其词扬名的催化剂,纳兰词以金缕曲为代表的中长调在感情上较其小令更打动人心;纳兰的情感世界简单凄美;其贵族的出身与哀感顽艳的词调形成鲜明反差有家族、情性、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纳兰是满族中笃好汉文学的较成功的学人,但还不致被提升到清初第一的位置;因其词本身的风格与缺陷和本人志趣的改变,纳兰日久未必能开宗立派;虽有传承关系,纳兰词在内容、风格及心理接受上与后主词仍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结合苏轼的人生背景,解读他在黄州时期的词作内容,可以看到他的词风格的多样化。虽然他仕途受阻,心灵受挫,但他所坚持的积极入世和乐观自信,使得“旷达”始终是其词作风格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梦”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很早便进入了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重要题材。明末清初,文人王夫之(船山)的词作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生动地记录了他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映射着船山的坎坷人生,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既表达了船山的爱国之情,又抒发了思乡情怀,还寄予了他报国无门的孤寂悲愤情绪。  相似文献   

19.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在清初"花草"之风盛行之际,邹祗谟给与南宋词相当大的关注,重视姜史婉约一派和陆游闲澹一派,为此后词坛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邹祗谟主张创作中求新立异,同时提倡规范词律,强调辨体,促进词体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亡前张炎唱的是爱情欢歌,宋亡后吟的是充满沧桑之慨与禾黍之悲的苦情离绪,词作情调的变化依稀可见词人那难以与人言说的深悲巨痛,于是,张炎的艳情词为传统情词注入了新的因素,赋予了情词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