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赞成张謇的主张,认为实业救国,应以铁业、纱业为先。铁业困难,自然又以纱业为先了。袁世凯曾举荐著名实业家杨宗濂筹办河北地区的棉纺织业。并推荐周学熙督办。又请张謇为工商部总长,大力付诸实施。先后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及其天津厂、唐山厂、青岛厂、卫辉厂,推动了全国棉纺织业的大力发展,在实业救国方面,作出了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身边的历史     
正大生纱厂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是我国早期主要的民族企业之一。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于1895年在南通城北15里、通扬运河畔的郊外乡村唐家闸筹办纱厂,1899年正式投产。张謇取《周易》中"天地之大德日生"之意,命名为"大生纱厂"。跨越三个世纪,历经百年沧桑,大生纱厂发展为今天的江苏大生集团。厂区仍保持了当年的基本格局,留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大生纱厂清花间是南通市现存最  相似文献   

4.
张謇和孙中山在关于发展工业、商业、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张謇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创办一系列的企业来探求救国道路,而孙中山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质属于改良性质,而孙中山的实业救国思想则是改革性质的,主张以全新的资本主义模式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将张謇定位在儒商、实业家、教育家是远远不够的,张謇还是近代中国名的政治人物,他参与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政治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以实业经世、实业救国的政治家。张謇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企业、学校、博物苑之类的东西,他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历史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周学熙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位很富影响的人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与张謇并称“北周南张”,共倡“实业救国”。他一生从商办实业,从政当财政总长,无论何时都极重视教育。本文拟从重视西学教育、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女子教育、重视教育投资四个方面初步论述周学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謇是中国近代十分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大资产阶级的革命一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并且与之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辛亥革命中他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牵涉到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他清末恩科状元,又是中国第一代具有影响的实业家,君主立宪的核心人物,还在中华民国政府和北洋政府任农商总长的职务.他的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近代的影响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8.
张謇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謇能够坚持"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诸多职业院校,并成为国内早期的职业教育奠基人与开创者。在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历程中,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已深度地融入职业教育理念中,并为后世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启示。对此,本文结合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思想,探究其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张謇的官助民办企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商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要碰到的问题。甲午战败后,张謇在深刻反思洋务运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新型官商关系的准则:“商自经营,官为保护,绅通官商之情”。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绅通官商之情”是这一准则的特色和超人之处。而张謇以状元的身份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实践“绅通官商之情”这一思想,更是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10.
张謇和许鼎霖是实业救国的力行者,政治活动的同路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曾走过苦读诗书、科举应试的道路,都曾有过蒙怨受辱、家道中落的遭遇。面对列强侵略、国势危殆的严峻现实,张謇与许鼎霖都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实业,以救亡图存,造福桑梓,但许鼎霖成绩稍逊。他们都积极参加清末的立宪运动,但张謇更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转而支持共和,为中华民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安培 《教育与职业》2022,(14):72-78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与中国近代两次经济立法高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在从事实业救国过程中对经济立法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近代中国第一、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民初经济立法高潮中他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为中国近代经济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謇的经济立法思想、立法实践所得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他对“振兴实业”、“法制建设”、“政治改革”三之间关系的有关认识,都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3.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思想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导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其核心即为棉铁主义,为此,张謇力主拒洋货,倡国货,而其方法一为政策导向,通过减税或提供政府补助、奖励等形式,引导扶持;二是合力论,即合商势、商智、商力,一致对外。张謇将棉纺织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付诸行动,而解决资金的途径为引进外资。张謇之所以产生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思想,其原因一为汹涌澎湃的实业救国思潮这一外部氛围的营造。二为性急心态.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游刃有余.最后则为对利润的渴求。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路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张謇的研究日益深入,成果丰硕。中学历史课程以学术研究为依据,重视张謇办实业的典型意义,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  相似文献   

15.
张謇和荣德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他们探索实业救国之路,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文章从伟大的爱国者、时代的先行者、无私的奉献者三个角度对张謇和荣德生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二人间的影响和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从实业救国观、经济开放观、开放性人才观和世界大同观等方面阐述了张謇经济观的核心内容;基于此提出,新时代南通“北上海”建设可在产业升级、引进外资、人才赋能和响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借鉴张謇经济观。  相似文献   

17.
张謇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资产阶级实业家、教育家、君主立宪派领袖而知名于世.在其一生的活动中,倡导并力行“实业救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近代思想史和经济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便通过张謇的思想和实践,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追求实业救国理想的过程中,提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职业教育主张,并身体力行,创设了办学层级齐全且专业门类广泛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教育事业,堪称教育史上的翘楚式人物。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人侵不断加深,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寻求各种救国之道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张謇在外觇大势、内审国情,充分考虑其他救国主张的利弊得失后,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为职志,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大旗,大力提倡并且兴办职业教育。从1902年在通海垦牧公司创办农学堂起,到20年代,张春在南通开办了不同专业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20多所,还支持外地的职业教育事业。1918年,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张謇和其子张孝若每年捐助1200元。他当之无愧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如何看待职业道德教育,换言之,它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与技能培训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这长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