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过激行为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其心理问题的多发期。一些大学生常常在主客观因素的诱发下出现偏激行为,给自身的发展及学校正常的教育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分析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机理,是心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以社会心理学为研究视角,从自我同一性危机、消极情绪的唤醒、压力应对不当、结果价值失范等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以自杀、自残、杀人、伤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过激行为,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包括家庭缺乏民主平等的沟通环境,学校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社会大环境中网络等媒体充斥不健康的影响因子,等等.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认知特点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又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心理矛盾期,极易造成认知失调和在社会认知问题上产生归因偏差,最终引发过激行为,因而建立大学生过激行为的预警机制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聋生王某。16岁。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一直比较遵守纪律。但上学期却多次出现用小刀割伤自己手臂的现象。他有时是因为心理烦躁,无从发泄;有时则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甚至是因为他喜欢班里的一个女同学,而那个女同学并不喜欢他。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疏导,王某虽然现在已经完全停止了这种行为,学习生活也步人了正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过激行为”成为近年来网络、报刊及众多社会媒体的高频词汇,本文在剖析大学生过激行为诱因结构的基础上,意在揭露不同社会诱因类型与过激行为产生之间的深度关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机制,并以此尝试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警管理策略,探索过激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初晓杰 《课外阅读》2011,(5):114-114
过激行为是对事情理解不当的过度行为反映,违背常规和运用非正常手段处理问题的方式。工作中,我们遇到产生过激行为的学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性格上的问题。一种是心理上原因。教育者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正确的方式实行引导,运用智慧和灵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急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于大学生个体内部的心理反常现象容易外化为过激行为,研究大学生过激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进而探讨干预和控制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9,(4):89-96
听障大学生具有追求感官刺激、喜欢自我补偿、情绪自控力弱、社会适应性差等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沉迷网络、滋生网络过激行为,网络过激行为具有非理性、爆发性、伤害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听障大学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应通过认知改变法、情绪宣泄法和意志锻炼法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与自我调适,并通过健全班、院、校三级心理健康安全预防体系,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和开展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等进行心理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8.
展会观众观展行为是参展商和组展商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通过对观众观展行为的含义、类型、特征、产生原因、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正确了解分析观众的观展行为,将有助于参展商和组展商进行科学合理的参展和组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不够成熟,又承受着学业、经济、就业、青春期的性困扰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学生采取过激行为的人数有所增加,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产生过激行为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急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于大学生个体内部的心理反常现象容易外化为过激行为,研究大学生过激行为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进而探讨干预和控制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过激行为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其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出现过激行为的机率很高。初中生的过激行为不但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甚至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以及心理伤害。因而,有必要对初中生过激行为的内、外因的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和控制初中生过激行为的对策和措施,以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贯穿着多种素质教育。因此,要注意体育活动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效应,强化社会行为的引导,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体育行为互动的内容、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来揭示体育行为互动的本质及价值所在,使更多的人了解体育行为,参与到体育行为互动中去,以使体育行为互动在社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心理测量法,对大庆市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及其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偏差,功能性动机较强,对达标项目的兴趣较高;体育意识处于一般与尚好水平之间,行为倾向表现为体育锻炼能力水平较低,锻炼次数不多,锻炼时间较短,具有内外向较低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较精神质的学生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15.
汤道志 《考试周刊》2008,(49):123-124
本文通过分析家庭体育的特征,阐述了学生体育意识行为形成的早期性、连续性。提出应放大家庭体育对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力,呼吁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政策扶持、科学普及力度,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行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3):125-126
运用文献分析、访谈等方法,本文探讨了体育动漫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体育动漫有助于激发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的动力,加速青少年社会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速青少年体育文化资本积累等。  相似文献   

17.
张合红 《考试周刊》2012,(41):105-106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与大众传媒密切相关。在体育传媒众多的受众中,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许多青年学生是通过体育传媒了解和认识体育的,从而对体育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高校体育教学互动中教师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教师互动行为的发生信息及其互动行为,为在教学中有效地规范和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学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