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新闻队伍整体建设,尤其是提高青年编辑记者素质是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属各新闻单位长期关注并努力付诸实施的重要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有了很大发展,记者队伍迅速膨胀,大批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担负着较为繁重的采访任务,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加强对他们的锻炼和培养,关系到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新闻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
新闻业的特殊属性造就了一支为人作嫁的队伍。他们不能像记者那样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一展才华,风光无限。他们站在记者的背后,默默地耕耘,把各种新闻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及时、准确地奉献给受众。编辑,尤其是夜班编辑——这支“为人作嫁”的队伍已是新闻从业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激烈的传媒竞争,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军。特别是在最古老的传媒报纸行当中,随着新闻版面的增加,当日新闻报道量的加大,许多报纸的夜班编辑人数已占到“为人作嫁”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们从本报的实际出发,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多思多写,在县报小天地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成绩来。我们抓队伍建设,首先是引导编辑、记者自觉地增强党性。要求党员记者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新闻队伍有一万多人,年轻一代的记者、编辑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活跃在新闻采编第一线,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这是很可喜的。然而,也不得不看到,从新闻规律和受众需求情况来分析,部分传媒采编队伍的“青”一色未必都是好事。  相似文献   

5.
1997年开始,我从武汉商报机动记者岗位调到市场消费版担任编辑.编辑工作要做的事很多,但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却是如何与广大通讯员交朋友,建立一种“鱼水之情”.通讯员与报纸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报纸一半以上的稿件系他们提供,他们是报社工作在基层的延伸.因此,上岗之初,我就确立了“抓好通讯员队伍,牢固编辑根基”的原则,两年工作实践,也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一、多渠道发展通讯员各家新闻单位都有自己固有的通联网络,可我不满足报社现有的通联队伍,而是从版面需要出发,开辟“自留地”,建“小金库”.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展通讯员队伍: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喉舌,要想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这一喉舌作用,就必须把提高新闻队伍素质、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看成是一项战略任务而给予高度重视。在我们的中青年记者、编辑队伍中,已经有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过硬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但是,由于近年来新闻队伍发展太快,培养教育工作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7.
匡文波  高岩 《中国编辑》2006,(2):47-48,49
目前我国网络新闻编辑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他们熟悉网络传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了解不多,新闻采编与策划能力相对薄弱;另一类是从传统媒体来的记者和编辑,他们有扎实的新闻业务和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对网络技术不敏感,运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我国网络新闻编辑队伍壮大,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领导班子特别重视编采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带头深入一线下连队,编辑记者长年累月在基层,报纸办得颇受官兵喜爱,贴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本刊上期刊发了前进报社长郭宝山同志撰写的《"记者蹲点住班"采访活动实践对加强和改进新闻作风建设的启示》,让我们地方新闻同行受益匪浅。本期我们请"蹲点住班"的编辑记者给我们谈谈他们是怎样和基层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的,是怎样到新闻源头找新闻的。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理性思考是那么深邃,他们的切身体验是那么深刻,字里行间展现了当代军事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年轻军事记者的激情和热情,展现了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相信他们的文章对我们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竹 《当代传播》2007,(5):118-118
新闻策划通常指的是对新闻报道的超前谋划.任何一次新闻策划都不可能是个人行为,而是编辑部的集体行动.那么,就记者与编辑这两个不同的角色来说,在具体的新闻策划中,他们各自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对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作用和角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刊物编辑在杂志社里主要有三大角色: 派稿编辑.负责领导记者,在记者采访和写作时,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确保新闻准确、公正、文字精良.  相似文献   

11.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领导班子特别重视编采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带头深入一线下连队,编辑记者长年累月在基层,报纸办得颇受官兵喜爱,贴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本刊上期刊发了前进报社长郭宝山同志撰写的《“记者蹲点住班”采访活动实践对加强和改进新闻作风建设的启示》,让我们地方新闻同行受益匪浅。本期我们请“蹲点住班”的编辑记者给我们谈谈他们是怎样和基层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的,是怎样到新闻源头找新闻的。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理性思考是那么深邃,他们的切身体验是那么深刻,字里行间展现了当代军事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年轻军事记者的激情和热情,展现了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相信他们的文章对我们会大有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耿宝福  王茹 《青年记者》2007,(18):42-43
目前,高校校报35岁以下的青年编辑记者是校报编辑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许多高校报社,青年编辑记者数量占到报社工作人员的一半以上,他们生存状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校报采编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高校校报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校报界中老编辑人员相比,青年编辑记者中普遍存在的"五重五轻"思想问题相对突出。因此,客观深入地研究高校校报青年编辑记者的思想问题,着力改善他们的思想状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新时期办好高校校报,更好地为高校办学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迅速发展中的都市报,其人才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都市报一般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再发展到一二百、二三百人,许多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新闻从业经验甚至没有学过新闻专业知识的年轻人,走上了都市报的编辑、记者岗位,凭着满腔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勤奋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都市报编辑记者队伍政治理论素质不高、新闻业务经验缺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相对于迅速发展的都市报事业,都市报的队伍建设,尤其是编辑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明显滞后了,以至于在报道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带来…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清华大学为学生记者增订《新闻与写作》 清华大学《新清华》编辑部重视校刊编辑记者队伍的建设,最近为该刊所有编辑和学生记者每人增订了一份全年的《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不定期的邀请首都新闻界的资深编辑记者来校举办讲座,进行交流,使校刊作者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总编辑简论     
据全国报刊登记的数字,我国有1700多家正式登记的报纸,若再加上内部发行的企业报、专业报,报纸总数不下3000。按每家报纸设3名正副总编辑计算,那末,总编辑的总数应有近万名。这万名老总应该是我国新闻队伍中的骨干,是我国30多万新闻从业大军中的精英。本文想就总编辑这个论题作一简单的论述,并以此求教于诸报的老总们。总编辑: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总编辑,作为报纸编辑工作的核心,应该是最优秀的编辑和记者。在中外新闻事业史上,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有影响、有作为的总编辑。他们首先是个优秀的记者,又是个克尽职守的编辑。我国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的综合性新闻媒体,大多有专职报道科技新闻的记者和编辑,设置了科技专版专栏。一些专门的产业报,也常常把科技新闻放在重要的位置。专职的科技记者、编辑队伍,成为我国新闻战线的一支生力军。这是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小视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这几年在高校担任新闻实务课的教学,我以新闻编辑课为例兼及新闻评论来谈谈我这几年来的创新实践和一些设想. 务实课的特点在于操作性很强,新闻专业培养的是新闻职业者,无论是作为一个报社的总编辑还是普通的编辑、记者、评论员,选题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素质,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需要敏锐的判断和尝试的,这就不仅仅需要新闻学理论的知识,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积演,因为我们新闻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在某一领域有一定专长的编辑、记者,这样才在媒介人才市场具有竞争力,而不仅是只能给都市报写社会新闻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 8月,令新闻界 55万同仁瞩目的第四届“新闻三大奖”(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在乌鲁木齐评出,新疆有 6名新闻记者、编辑蟾官折桂,分别荣膺“三大奖”之一的光荣称号。他们“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良素质成为新疆新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不辱使命、不计名利、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精神,已成 为新疆新闻界的楷模;他们在编辑岗位、记者行列积累的丰富经验、创造的不凡业绩,将成为敦促新疆新闻队伍成长的宝贵财富。我们向 6位获奖者致意、致敬、致谢 !  回眸我们的新闻队伍成长壮大的历…  相似文献   

19.
编辑和记者有何区别?在出版新闻工作的业务探讨中至今还鲜见这类的文字,似乎还缺乏专门的研究。但从实际工作的情况看,作为新闻出版队伍中两个司空见惯的主要岗位,如果不对其各自的业务特点予以廓清,则确实会影响编辑记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分析一下这两者异同的必要。 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最表面的当然是干的事不同:编辑以编别人的稿子为主,记者以写自己的稿子为主。但是在一些较小的新闻单位中,往往采取的是采编合一的体制——工作人员在单位编来稿时是编辑,出去采访就是记者。在这样的单位中,人们就感觉不出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有不同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20.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