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能型结构是大学班级组织制度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原有班级组织制度的潜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设计了矩阵式的班级组织形式,使之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管理中,不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学校管理部门,对班级正式组织的管理与研究都是十二分的重视。如对班主任、班级设计、班级机构等正式组织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对非正式组织的关注明显不够,笔者即以此为切入点,对非正式组织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特别是对班级管理有较大反作用力的“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进行了解剖,着重分析“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结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转化的教育策略等,突出“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在整个班级建设、学校管理中的非一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在班级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在班级正式结构中,存在着两个相对稳定的阶层——“干部阶层”和“群众阶层”;处于不同“阶层”的学生享有不同的班级资源。班级正式结构的稳定性不利于班级建设和班级成员的发展,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通过审视,班级组织正式结构具有稳定性,发现这种稳定性会导致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对班级成员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并对此提出了构建合理的班级组织正式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组织结构是班级管理的组成形式。班主任在研究班级管理时,更容易从内容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上,而忽视了其组织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过来也会影响和制约内容。随着班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组织形式越来越显出其弊端,制约着班级管理的纵深发展,制约着班级民主管理的推进。班主任要大胆尝试一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让班级建设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当我们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通过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建立班级规范体系,充分依靠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6.
大学班级发展状态的差异最重要归因于班级组织结构的不同,该结构不仅影响班级的日常运转,更影响班级的发展状态和学生的发展前途。因此,从微观视角探析构建合理的班级组织机构,对于班级组织建设、促进班级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班级中,学生因占有的组织资源(职务不同)和群体资源不同,而拥有了相应的位置,形成了不同的地位分层.在班级组织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模式的基础上,从习性角度探讨班级组织结构中学生地位分层的成因,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合理调节班级组织结构中的学生地位分层.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1988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然而,当我们重视并突出班主任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现有的组织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窄化成“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往往从健全班级机构、建立班级规范入手,要求学生依规行事,从而达到管理班级学习、纪律、活动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机会均等,必须结合具体的范围才能正确理解。就班级而言,教育机会均等兼具过程和结果均等两层涵义。其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素质、班级规模、班级组织结构。相应地,实现这一理想应从以下四点入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强班级互动。  相似文献   

10.
高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们对组织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分析高校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作用,可以探讨如何教育与引导这些非正式群体,使之更好地为班级的整体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1.
闫刚 《新课程研究》2009,(12):111-114
本文主要阐述了班级的组织建设,客观地进行了“小切口,深分析”,探讨了班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框架、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及班集体的整体化建设,为整合和优化班集体以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理出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依据"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从组织功能、行为、效率、目标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生班级的组织特性的内涵本质,提出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研究生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标基础上,从社会认知和路径依赖、放松管制和赋权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和引入社会资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生班级的治理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王磊 《教育探索》2002,23(4):46-48
科学化的班级教育管理是从主导性教育管理向主体性教育管理的转化,这种转化应从班级目标、组织、舆论、活动、管理、环境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一个教育组织,是一个文化组织。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独特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班级精神,是全班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优良传统、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和活动准则。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长效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班级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班级成员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班级自治是班级文化的体现和追求。班级文化和班级自治相得益彰。一、健全班级组织机构 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健全的班级组织,健全的班级组织能使班级管理及时有效展开。一个好的班主任,只有依赖班委的力量,才能高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我每接一个新班,  相似文献   

16.
王剑 《教学与管理》2006,(12):22-24
班级管理原本是为了有效保障教学秩序、促进以教学组织为首要特质的班级更有利于成就学生生命的完满和风采而存在的,然而随着班级授课规模的扩大,现实中本末倒置的状况却愈演愈烈,消解了生命灵动的班级管理,而使其逐渐深陷“物”化的泥潭。以下笔者将主要从三方面对其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中小学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社会组织。班干部是班级角色结构中的领导层。这里的班干部是指与普通学生相区别的广义的班干部,包括班长、各学科委员、组长等等在班级组织中具有一定职位的学生。虽然教师超越班级角色结构之上,但班级半自治性的组织特点决定了作为成人社会代表的教师要积极合理地干预中小学班干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班级授课制是中小学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组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传统的班级组织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矛盾。维系良好师生关系赖以生存的师德早已不堪重负。学生之间为了在班级组织中获得优势地位,围绕着权利争夺的童年生活已失去其应有意义。以尊严为纽带是建立和谐班级组织的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班级工作的主导者,班级干部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级干部组织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班级“小社会”的和谐.新形势下,作为学习的主导者一一教师,应将班级干部的学习、制度、民主、作风富于新内涵.因为“我们要求并不高,只是同一条起跑线.”  相似文献   

20.
陈洁 《考试周刊》2012,(8):189-190
一、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急需改变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当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通过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建立班级规范体系,充分依靠学生实施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以求履行班主任职责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