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月中旬,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沪举办了为期10天的首次中国民族文化讲习班。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局干部,以及部分高校教师、文艺刊物的编辑参加了讲习班。中国民族文化是世代劳动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智慧结晶,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宝贵价值。这次讲习班就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如何从中汲取养料等问题,作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讲习班共开10讲,包括中国民族文化的自控系统和本位说、中国神话、精神分析与文学、中国戏剧文化、性文化发展史、文艺民俗学等专题。主讲者大都是在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上颇有建树的中青年教授和  相似文献   

2.
李鹏  李纶  余炜 《大观周刊》2012,(50):373-373
云南这片神奇的红土高原聚居着26个民族,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经过长期发展,各民族在各方面行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在艺术形象、语言和结构、民族审美观念等艺术特色方面既有趋同性和相似性,又有民族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对二者的民族艺术特色比较,并探究二者同异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动因,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直到19世纪以前,作为一个文明意义上的中国从未遭遇过真正的危机。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民族之间冲突不断,但从长期来看,冲突的结果是各民族的融合。游牧民族统治中原民族的开始恰是其接受中原文明涵化的开始。中原的礼仪制度与马背民族的阳刚风气互相涤荡,江山易主,但"体""用"未变。这种情况在19世纪晚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我馆民国时期书目数据库的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属于空前的内忧外患时期,反映在民国时期图书的出版上,首先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成为近代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第13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先生在中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1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既有本民族的语言,也有本民族的文字。这些民族以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记录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字档案。”早在1990年中国第4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就达345万的水族,就是王刚主席所说的既有本民族语言、也有本民族文字的21个民族之一。在这345万余人的水族人口中,除有少量的水族人分别居住在中国的广西、云南等省区和散居于全国各地外,占水族总人口9322%的…  相似文献   

6.
<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政策,党中央把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调解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纠纷,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的联系,加强中央人民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政权组织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建立新型的民族关系,作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重点。1950年春,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建议,党中央决定向全国各民族地区派遣访问团,宣传党的民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何对待日益受到冲击的传统文化是人们正在反思的问题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它不能离开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众多的民族、举世无双的人口以及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但是,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这是民族学尚未很好解决的课题。为了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要认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分清精华与糟  相似文献   

8.
高源  熊显林 《编辑之友》2011,(11):107-109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9.
王英 《大观周刊》2012,(52):312-31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有些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各民族友好相处、和平发展的统一时期,也有各民族互相对立、彼此争战的分裂时期。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要实事求是;讲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媒体点评     
姚眉  王波  赵小平 《传媒》2003,(5):12-12
不必要的媒体争论 某报去年12月10日刊登文章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英雄”这个概念应该扬弃了。“英雄”就是“英雄”,它不需要“民族”这个前缀。 民族是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着共通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一种稳定的群体。随着历史上民族与民族利益之间的冲突,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出现过许多次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民族问题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至四版,集中来说,存在如下四点民族问题:一是中国“种族”提法;二是“XX人”民族提法;三是“族姓”提法;四是没有“民族古籍”类目,这些既有学术上的分歧,也有认识上的不足,更有政策上的失误。为此,特别指出并加以讨论和更正。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宗同源,其大众传播媒介也有共同的民族特色。表现在报纸上,特色之一就是重视国家的统一,强调政治功用。特色之二是注重伦理道德。两岸的报纸在商业化道路上处于不同的阶段。作者提出,在目前两岸关系中,政治因素使双方处于矛盾、对立状态,民族因素则促使两岸的统一、融合。政治易变,民族特性则有超稳定性在民族文化的基地上可以发现两岸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共生地带,达到相互沟通与兼容,强化民族的认同感与一体感。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每个民族都在进行总结和反思,每门学科也理应进行总结和反思。而探寻学科与本民族传统学术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大问题。中国土生土长的学问要探寻这一问题,国外输入国内的学问也同样要探寻这一问题,比如说软件,软件的汉化和中国化是有区别的。汉化是在技术层面上讲的,而中国化是在文化层面上讲的。不久前一家日本公司制作的软件《提督的决断》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那么即便汉化得再好也是无法在中国市场公开发售的。仅讲汉化而忽略了中国化,软件业是不可能真正地立足国内的。 文献检索课与中…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民族学、博物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开始了它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实践与发展的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面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对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期望,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博物馆自身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要求,历史地审视这一事业发展的历程,将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严兰  范玉金 《新闻世界》2011,(9):268-269
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的今天,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项重要工程。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经过翻译加工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词语的运用上、文化意象的传播上、文化形象的塑造上都失了应有的自然和优美。本文将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角度来探讨中国民族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失落。  相似文献   

17.
朱美娜 《青年记者》2017,(6):103-104
民族认同,即民族身份或文化的认同,是一种社会认知,是对社会事实的心理反应;是一个动态的、未完成的建构过程.在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中,语言、文学、大众媒体都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众媒体对于民族观念的厘清与传播,又会使得受众对于民族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认.五四报刊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是在国际局势与中国社会内部变化的影响下,并受欧洲兴起的思潮影响,中国文化系统中新的思想、文化的现实的构建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向型模式包含特定的社会发展价值,从而决定记录和描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献具有突出的社会发展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是测算评价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贡献的根据、民族融合过程的证明、构造民族文化板块的参考、实施民族文化博展的内容参考、推测民族发展趋向的根据等。为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的社会发展价值,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应建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实验室、音像文献传播中心、印刷文献传播中心和民族文化博展园。  相似文献   

19.
清代,在回族聚居地之一的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回族所固有的传统饮食习惯在积极吸收周边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元素的同时,大量引入并采用中国内地各大菜系的料理手法与技艺。这种变化的出现与长期存在于本质上既是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与框架在清朝时期正式形成,又成因于从元至清近四百年间回族文化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的"本土化选择"。这一过程最终使得回族的饮食习惯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并与回族在中国境内呈现出广泛分布、同各民族杂居的实际情况相映照,更加具有地域上与文化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大众传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时代 ,民族问题呈现出一些明显态势 :信息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的发生具有多重对象的趋势 ;信息多元化使民族问题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 ;信息网络化使民族问题在内容上趋向多极化发展。研究民族问题发展态势及其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对加强中国民族地区新闻报道、进一步加强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