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两次大举西进,本文通过对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含义的理解,二者的比较分析,使人们更深刻地思考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部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要处理好城市改造、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好文化遗产,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与三线建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建设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基础,但西部大开发绝不是三线建设的简单延伸或重复。西部大开发在开发背景、开发体制、开发内容、开发布局等多方面都存在与三线建设时期不同的特点。要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必须始终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西部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西部开发与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西部开发与地方经济特点相结合、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科教的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云南处于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防一线,同时又是我国地缘国防战略的大后方。既是“一线”又是“三线”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赋予了云南三线建设独特的面貌和经验。本文运用一手档案、文献资料,重点研究了云南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的有关文化遗产的实践,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工具,材料,工艺品和文化场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区域独有的资源,由于其对旅游者先天的吸引力,所以常将其作为旅游开发的主体。此外,传承人认定和保护的艰难、市场的开发性保护和凸显的受众时代性问题、不健全的动态保护体制机制等方面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所以,...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资源与财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面临消失的危机,如何保护这些遗产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强调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剧烈变化,冲击着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个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变异或消亡。非物质文化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要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保护与经营政策,保护和经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构建传承和保护机制,科学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三线建设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展开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运动。伴随经济运动的展开,兴起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攀枝花市也正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产物。三线建设的全面起步开启了攀枝花的城市化进程。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攀钢的建设、加快交通的完善、大批移民的到来是攀枝花城市化的动力。虽然三线建设时期攀枝花的城市化进程也有不足之处,但攀枝花城市化的成功经验也将为新兴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首都建设对世界各国来说最具挑战性,因为首都不仅是一个国家团结、统一和强盛的表现,更是彰显国民凝聚力的一个大舞台。本文拟对几座城市的建设模式进行分析,借鉴其中不同的做法和成果,寻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道路。  相似文献   

12.
非遗是大湘西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也是大湘西经济发展不可或缺而目前又迫切需要通过旅游开发利用来强化保护的资源,但目前大湘西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因而需要建立健全以组织机构支撑、规章制度支撑等为主体的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反省当前旅游开发中的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论述了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要从文化持有者的视角出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5.
陈香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6):127-1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建设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威胁。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着眼未来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益,则变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做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首先应该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保护.处理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上的互进关系,建设一支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队伍,健全遗产保护的管理和参与体制,运用市场力量,搞活保护机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西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形式。虎台遗址公园的建成,使青海省南凉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等。目前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保护方面,存在着资金不足、保护力度不够、自然环境原因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继承发展,对濒危失传的文化遗产采取相应的抢救性保护措施,使保护-利用-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历经近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标志,我国又步入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可谓基础坚实,成就辉煌,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