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在教育系统强调和提倡教师谢绝赴宴,从遏制“谢师宴”泛滥成灾的角度看,这确实是好事。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如许多家长、学生摆“谢师宴”,某些教师向学生“索谢”,其行为背后还多多少少折射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包括在普通语言学的句法研究中。从符号学的角度看,隐喻源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则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顺序性和处理语言的关联原则。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隐喻,有必要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共同探讨隐喻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在社会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过程。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政治文明是在人类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每一种政治文明都可能曾经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过营养,每一种政治文明也都可能包含有某些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如近现代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以及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对权利的保障机制等;还包括政治行为的一系列运作程序和规则,如…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经济行为的角度还是从法律行为的角度看,票据行为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票据行为独立性是票据行为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票据法的角度对票据行为的独立性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于什么是课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行政学的角度讲,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是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小系统,是学生自行构建生活意义的环境;就心理学而言,课堂是一个培养人的心智的互动环境。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角度和理解,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课堂看成教  相似文献   

6.
高一年级的开篇课是一个肩负多重意义的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看,是历史学习的导言课;从教师角度看,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起始课;从课堂角度看,要融会历史教学复合性元素,但要有一个灵魂,这就是历史学科呈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是在生活、创造、经验、现实中行走的。  相似文献   

7.
黄胜梅 《文教资料》2007,(19):118-119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生活的过程。从生活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教育的生活属性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从价值论角度看,教育生活追求幸福而完整;从方法论来说,本文主张通过构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构建基础性和理想性统一的教育目标、构建着眼于生活世界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自治体的本位主义行为倾向和自治能力的缺失,国家对社会自治行为有必要加以控制.从自然法角度看,控制的正当性由自然正义赋予;从社会契约论角度看,控制源于社会的承诺和同意;从政治理性角度看,控制行为的正外部性为其正当性提供了辩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控制是人类在社会性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所以控制的正当性可以由人的社会性本质得以证明.正当的控制需限定在特定范围之内、依据法治原则、遵循正当的程序.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精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取向,不断推动着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崇尚理性,则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本质特征。因而可以说,科学精神是基于理性而言的。从认识事物的角度看,科学精神表现为主体把握客观对象本质与规律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这是认知理性;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以尊重、宽仁为核心的理智情绪与行为,这是交往理性;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精神强调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自觉地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教育,这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亚里士多德基于实践哲学,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教育是一种"实践":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教育追求善的活动;从辨析的角度看,教育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从功能论的角度看,教育是使灵魂的理性功能充分发挥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