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庆周 《辅导员》2010,(21):33-34
作文中,有些同学写出的文章如记流水账,让人读起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致。其实,在我们的作文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意在文章中设置一些亮点,既让自己的作文生动、活泼起来,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创设亮点呢?下面我就从文题、语言、形式三个方面举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有些同学的作文语言干巴巴的,读来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大多是没有在文章中加入必要的“佐料”。文章写得美,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像《荷花》《丰碑》《海上日出》《可爱的草塘》等美文,就是以其优美的文辞、流畅的文思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的。那么,怎么才能把文章写“美”呢?  相似文献   

3.
4.
文章中蕴涵着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需要读者仔细品味。文章中的"美"蕴涵在语言文字背后,读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对必要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进而体会文章中的"美"。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可见,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美",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是通过读者朗读,重塑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过程。教师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来过重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俺们重庆有三"美"。哪三"美"?那还用说,当然是景美、食美和人美啦!这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构“线索”三题杨永红所谓线索,指的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的前提条件,对于串联文章内容,表达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文章线索的几个问题。一、不同体裁文章有不同的线索有人认为,线索存在于记叙性...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掌握词句,提高读、说、写的水平。”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虽然明白阅读对于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性,但往往不得法,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有必要和中学生们谈谈阅读的正确方法。根据思维和认识的一般规律,文章的阅读当在一个多维空间结构里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江苏陈仕洪:很多教师将发表文章作为写作的目的。其实,发表文章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应该是交流和分享。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文章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深刻和其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课堂回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师:今天的教学特殊一些,在未解读课文之前先来读一首哲理诗。也许这样做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分析这首诗和解读这篇课文是相辅相成、互释互训的。这首诗名为《言词》,作者是史蒂凡·格奥尔格。请大家看大屏幕,并朗读诗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滨州地区教研室在教委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被省教委表彰为山东省复式教学先进单位、农村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山东省先进教研室。总结我们的工作,是紧紧围绕“三个三”开展的。“三个三”即,强化三...  相似文献   

11.
1.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写文章可能要用到若干材料,两个材料之间不能直接罗列,而应该适当加入过渡句(段)。例1那是我们刚上初二时,学校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学校安排她任教我们的英语课,并兼任我们的班主任。她虽然是我们的老师,但从不摆老师的架子。也许是由于她刚大学毕业,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因此能和我们打成一片。她经常利用下  相似文献   

12.
张松涛 《高中生》2012,(4):13-13
1.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写文章可能要用到若干材料,两个材料之间不能直接罗列,而应该适当加入过渡句(段)。例1那是我们刚上初二时.学校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学校安排她任教我们的英语课,并兼任我们的班主任。她虽然是我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目前,部分教师受各种因素影响,对自制教具的价值考虑不全面,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方面有欠缺,存在盲目追求教具“高大上”的现象。这样做既背离了教具制作的初衷,又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科学设计,在活动中合理搭配经济、简易的“小而美”的教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起草文章,俗称“打草稿”。有些学生打草稿时,易犯“三步两回头”的毛病。写写,停停,改改,边写边改,一句未完,就回头去看前面用词是否恰当,有无错字;一段未尽,又回头瞧瞧句子是否通顺,修饰是否得当,等等。动不动一撕了之,重起炉灶。这样改来改去,半天也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这种“三步两回头”的做法,真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5.
《凡卡》一文的作者共为主人公小凡卡安排了三次叹气,叹得非常奇妙,叹出了文章的深刻寓意。第一次叹气,是凡卡做好了写信的准备之后,在写第一个字之前发出的。这就暗示了凡卡的不幸遭遇,渲染了悲剧气氛。再看写信的时间,凡卡是趁老板一  相似文献   

16.
佟春丽 《课外阅读》2011,(12):359-359
作者受小说集《三言二拍》启发,总结出文章写作的“三言二拍”,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和作文的题目要求合拍、和时代进步的潮流合拍”。为学生的写作总结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易懂易记,操作性强,是一篇实践性很强的作文指导论文。  相似文献   

17.
经典例文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节选)@[美国]威廉·福克纳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打一八九四  相似文献   

18.
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主要的任务之一。如何引导和培养中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用读作为手段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简单谈谈。一.读出画面,领略文章的形象美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形象可感性。选入中学课文中的文章,皆是文字优美,画面生动,感染力强的作品。在教学中,我着重通过文字阅  相似文献   

19.
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的 ,人的内心情感更是变幻莫测 ,作为对现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动反映与表现的文章 ,也应该是波澜起伏的。文章只有具有了“波澜” ,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审美信息和愉悦 ;反之 ,就缺乏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