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多元化、非整体性和不可通约性后现代知识观并不认为教学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即使是高效的能力,也不能归结为对数据的良好记忆或是进入机器存储的良好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勇  罗竞 《现代企业教育》2008,(18):203-204
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知识观进行了强烈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广泛反映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提倡超越理性,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具有创造性、情境性、多样性、批判性四个特点。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三方面阐述了后现代知识观下的儿童教育:教育观念应具有人性化和批判性,教育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内容应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开始,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陛。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教学进行了反思。在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知识观是课程观的哲学基础,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课程观的变革。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境域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课程观、自主课程观、本土课程观和实践课程观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观念。  相似文献   

5.
知识观转型与后现代教学设计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知识观转型的角度,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观进行反思,在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观——后现代教学设计观。  相似文献   

6.
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教育学品质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分歧。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境遇性、文化性与价值性,它对知识性质的重新定位决定了对学科建制的重新认识,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学品质——价值性、开放性与生成性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知识观的转型对当今课程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4个方面阐述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现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知识现是后现代教学观和课程观的思想基础,对后现代知识观的研究多把知识观与教育观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后现代知识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为后现代知识观的研究做一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语文课外阅读的变革。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阅读观、自主阅读观和实践阅读观为主要特征的新阅读观念。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这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这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地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师实践性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新课程基础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人们备加关注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改革。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研究的热点,它对于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后现代知识观对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这一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文化思潮已愈来愈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知识观中,成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冲击和摧毁的最大一把利剑:作为对它的必要回应,平等、歧见、多元、对话等新的观念就成为指导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核心坐标。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现代知识的性质有很多表述,其中“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现代知识观的三个基本特征。但是,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科学并不是一种客观性的知识,而是一种较为主观性的、相对性的知识。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19.
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可以分为知与识两个层次。知是知识的表层部分,而识是知识的核心与精髓。知是识的基础,识是知的最终目标。识是认识、观点、见解、思想与分析判断能力的统一,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现代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理性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脱离现实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其价值中立的课程属性使其很少关心社会,这种课程观导致现代课程出现种种弊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之进行了彻底地摧毁,其所强调的课程“理解性、情境性、创造性、综合性、价值性”等观点,对今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