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学后教""巧问善导"是上"活"一堂语文课的有效途径,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地解读文本,获得顿悟与积淀,并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该有敏锐的目光,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经常引进时代活水,让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接轨,激起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中学生生活中,我们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中学生上网聊天之利弊”的课题研究,并且在课堂上举行了“中学生网上冲浪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这种辩论,既联系了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张玲 《湖南教育》2005,(24):41-41
我一直不喜欢课堂上气氛沉闷,因此在课堂上总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开口。在教学中,我运用过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朗读法、复述法、自学辅导法、四步教学法等,可是到了需要学生发表创造性意见的时候,课堂又变得死气沉沉。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4.
林金美 《考试周刊》2012,(89):28-28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的“统一认识”,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在本子上,最后落在考卷上。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老师成了教材和教案的奴隶,“死”的教案牵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这种教学造就的单一化、模式化、尖子化的人才显然不符合新时代的人才个性化、多样化、全民化的需求。上述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5.
焦会娟 《成才之路》2013,(19):56-56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即不呆板,不被动,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髓、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讲活,展现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于金凤 《文教资料》2014,(34):32-33
新时代呼吁“活”的课堂、“活”的老师、“活”的学生,而想让课堂“活”起来,老师必须首先是灵活的。本文针对此提出几方面建议,以期为新时代、新社会培养切合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教学资源和媒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是教学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都觉得,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沉闷。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巧设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歌曲激"活"、明星激"活"、辩论激"活"、游戏激"活"、竞赛激"活"等方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会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李艳 《快乐阅读》2012,(33):117
学校进行的你最喜欢的学科的调查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赧然排在末位。但语文课堂教学的枯燥、缺乏灵性即语文教师的教学缺乏个性无疑是我们不能也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系列精辟阐述,无不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注重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很明显,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完成这些教学目标的.为了更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大胆改革,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课堂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感受;重结论,轻过程和方法,特别是那种填鸭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让课堂有如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活力.时下新课改春风吹入了千千万万个教师的课堂,让我们一线教师不由得常常反思:传统课堂有这么多弊端,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打造我们的新课堂?特别是让语文课堂怎样充满生机活力?我的做法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上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学过程波澜不惊,即使有波澜,也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样的状态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课堂不能呈现活力,学生的积极性也发挥不出来。而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则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高小玉 《学语文》2010,(3):52-52
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自觉实践,实现教学和谐,让课堂中时时涌动生命的活力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活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魅力,取得了一点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为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我曾经做过一些尝试。其一就是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好切入点。如教《雷雨》时,我采取问题切入法,以“周朴园爱不爱鲁侍萍”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对这个问题,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周朴园爱侍萍,有的说周朴园不爱侍萍,还有的说周朴园爱的是死去了的鲁侍萍,而不是活着的鲁侍萍。学生们你一言我一句,据理力争,学生在辩论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这种精心设计切入点导入新课的方式,打破了那种死抱教参、按部就班的模式,课堂形式“活”了,学生思维“活”了。   其二,改革…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的状况,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学生感受美的教育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课堂上传统处理教材的方法已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以别具特色的导入语、悦耳动听的朗读、美妙的串词、优美的教学语言、美观的板书、巧妙的质疑、动人的故事等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每一节课都能感受到课堂新鲜,收获多多。这就需要教师调控和掌握,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邓青敏 《小学生》2011,(3):46-46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应该是思想教育与生活情趣的和谐,知识积累与文化交流的融合,教材示范与表达热情的统一。在注重培植学生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探寻自己的精神家园的同时,使他们深切感受“活”的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