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息·望·忆》是一部移民题材的女性小说,在男性角色的建构方面凸显两大特点:男性角色的缺失;男性角色的社会表征意义。小说主要塑造三个男性角色:强奸犯,马克,约瑟夫,他们在小说中鲜有提及,但被赋予明确的社会表征意义,主宰女性角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杨梦雅 《英语广场》2023,(21):55-58
莎士比亚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真实,呈现了很多经典的女性角色,她们或忠贞完美或恶毒妖异,但无一例外折射出了剧作家内心深处的囿于传统和时代以及自身性别的男权意识。本文以莎士比亚六部悲剧中的女性角色为例,分析了莎士比亚所处时代中的男权意识和莎士比亚自身的男性身份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进而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女性的真实地位,这对我们分析男权社会的建构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莉  王彤音 《早期教育》2012,(10):18-21
幼儿园教育中男性角色缺失现象由来已久,对幼儿身心发展、女教师工作状态及幼儿园管理均造成了不良影响。男性角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福利待遇、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规划上针对男性特点做出调整。本文着眼当前,提出了克服男性角色缺失的措施,建议从兼职男教师、“阳刚”课程、男女搭配的工作方...  相似文献   

4.
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表现、影响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刻板印象则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角色、人格特征等方面僵固不变的看法,它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动机、行为以及不同职业的选择。性别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合理现实,同时使这种不合理现实合理化、固定化。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广阔的古希腊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众多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如何从主宰创造的女神转换为男性的配角的。其轨迹大致是从至上女神——男神家属的女神(妻子、女儿)——男性英雄的财产,社会历史从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母系社会发展到了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父系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就从操控一切变为一切都被操控了。  相似文献   

6.
网络条件下的成人学习者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不同的社会角色反映了成人面对的不同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和社会职责,这影响着成人网络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行为。本文运用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分析网络条件下成人学习者的社会角色意义,探讨不同成人学习者的社会角色类型对成人学习的影响以及成人学习者存在的社会角色冲突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旅游发展对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拥有独特的依母系血缘传承大家庭形态。现代化进程以及旅游发展背景下很多地区摩梭人的家庭形态发生了不同趋向的变化。本文运用质性研究和数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男性在摩梭社会所扮演的角色这一视角切入,对开发旅游的落水下村和未开发旅游的开基上村以及环境极端闭塞的利加咀三个摩梭社区进行截面比较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在形式上使传统摩梭家庭形态得以维系,这是社区旅游管理体制、经济条件以及婚恋选择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男性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是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前沿问题的尝试性研究,从男性视角切入问题,是对国内相关研究中男性研究缺失现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解构了传统战争小说中女性缺失或女性形象塑造的固化模式,女性在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被重新挖掘,并被赋予了面向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治愈性力量。近十年的内战小说中,女性形象更具颠覆性,拥有了改变旧有社会秩序、重构政治格局的力量。当代美国内战小说塑造出差异化、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创作主体有女性作家,也有男性作家,反映出在后现代女性观的深刻和广泛影响下,美国精英文化阶层对女性社会分工、社会角色嬗变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并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了新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的任何社会形态生活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丝毫不亚于男性,但是在文艺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社会形象与社会地位往往被对象化、边缘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古代小说与当代网络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当代女性角色的主体性在渐渐成长,并与真实的女性美契合起来。文章分别从比较研究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研究视角与主体性地位对比、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大主体构成 ,二者社会角色的充分展示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本。时至今日 ,女性参与社会活动遇到的巨大阻力远远超过男性。究其原因 ,一是根深蒂固的世俗礼法已使人们习惯于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二是“约定俗成”的女性家庭角色阻碍着女性社会角色的发展 ;三是社会氛围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间的难以协调性给女性充任社会角色造成心理障碍。因此正视女性的社会价值 ,积极营造女性参与社会实践的宽松氛围 ,才能使女性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的萌生时期,女性角色的变迁主要从家庭角色的改革和社会角色的跃出两个方面展开,其变迁层面比以往更为宽泛,变迁力度比以往更为深厚,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以下一些特点:昂扬着救国主义的旋律;贯穿着“男性特色”的主线;弥漫着欧风美雨的气息;交织着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点体现了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现代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士性“走上社会”到“回归家庭”,士性在家庭和社会之间面对双重的压力,在家庭和社会之间女性究竞会选择何去何从呢?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分析目前高校学生对于女性角色的认知状态和角色期望,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探讨在女性关于自身未来发展中男性期望还是女性自身期望更能左右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池莉作为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的体验、敏锐的感受和平民化的写作视角,描摹了当代中国社会众多女性的生存本相,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又向华北步步紧逼.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尤其在抗战前夕,由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女性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化,于是女性群体开始重新寻找自身的社会定位和角色认同.然而没有民族的独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以男性话语权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自身所认同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必将与其所追求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一样被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和象征意义的不断转换显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男性对女性存在从构成一种阻碍,到淡漠的伙伴关系,然后再到女性对"男性"的彻底拒绝,以至于轻视,把男性精神弱化。作为社会主体的女性与作为性别主体的女性无法协调自己的双重身份存在,主体的建构始终处于异化与不确定之中。  相似文献   

16.
宋代文人以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角色象喻其文学批评,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活跃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模式,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宋人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是中华民族象喻思维主导下的审美心理特色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剖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前教育中的“特殊群体”,男性幼儿教师已获得社会舆论的普遍尊重与认可。但社会观念的积极转向与“亲男性”幼教政策的效用未能完全反映在其就业实践中,男幼师入职初期仍普遍呈现出较高的流失率。以往研究主要强调对性别刻板印象、职业歧视等前置情境的考察,新情境下对男幼师角色建构的再诠释仍有待挖掘。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工具,对19位男幼师的访谈资料进行了提炼,自下而上地建构出扎根实际情境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在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的背景下,入职初期男幼师的职业角色建构呈现两条受滞路径,即以寻求职业榜样激励、建构职业共同体为特征的主动发展受滞路径和以回应性别优势质疑、性别形象整合压力为特征的被动回应受滞路径。通过探讨男幼师职业角色建构受滞背后的影响因素,为接续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科学布局“阳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期,“妇女回家”与“贤妻良母”的讨论在报刊流行一时。主张妇女回家的多为男性,而反对妇女回家的多为女性。回顾此次论争,考察论争发生的背景及两性观点的歧异,促使人们对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侗族戏剧出现在侗族男性话语确立的年代,女性与女性角色就应处在第二者或第二性的行列,而风行于西南地区的侗戏却流淌着一股浓浓的女性气息,即女性话语的高扬和男权话语的低调,更有甚者是男性角色和话语的严重缺席。从侗戏产生的背景、侗戏中女性话语的高扬以及侗戏女性人物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侗戏的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是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角色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教育问题中融入性别视角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角色的缺失和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历来是教科书中最为敏感,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教科书作为重要的大众媒介以及性别社会化媒介,左右着学生对社会中两性的看法。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会产生和强化社会的不公平,影响学生对她们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因为初中是性别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使社会的性别偏见合理化和合法化。国内学者对外语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的研究还很不够。研究初中英语教材的性别偏见问题尤为必要,因为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课程,也是中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