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普九成果,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学生辍学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全镇叫响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口号,采取了四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辍学。 一是实行合同管理和流失生报告制度。该镇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山东 省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新生入校后,学校就和家长签定合同,保证学生受完 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实行严格的流失生 报告制度。学生一天不到校,由班主任家访,二天不到校,校长做工作,一旦学生 辍学,镇政府根据不同情况责成有关部 门敦促或法制流失生返校。 二是实行减免学杂费和助学…  相似文献   

2.
刘敏 《辅导员》2012,(30):21-22
去年,笔者接手了一个新班,之前,我就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特别调皮,是学校出名的"乱班",而且这个班的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支持也不理解。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与班级工作,开学后我就利用双休日的时间适时登门家访,品尝到了家访艺术给我带来的香与甜,以下就是我在做家访工作方面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刘小莉 《教师》2014,(36):123-124
正教书十余年,细品个中滋味,五味俱全,但六年前开始的这场"微信"之旅,帮我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连接了一条友谊之路。我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微信"互通,促进了家校沟通,增进了师生情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热爱、更加珍惜教师这份工作。是的,是"微信"让我的工作充满了幸福感。一、"微信家访"凝聚"微  相似文献   

4.
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我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曾多次被评为乡、县优秀班主任、合校主任。下面,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浅谈自己对做好农村合校班主任工作的看法。一、"博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1.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记得我刚接班时,班里有个学生,父母正在闹离婚,家庭生活困难,唯一照顾她的姐姐又出了车祸,孩子心情极度悲伤,便有了辍学的念头。我得知情况后,发动全班同学为她捐款,并让她住在我家,经常和她谈心,在此期间,我还通过逐村家访,找到了这位学生的母亲,与她母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辍学的新特点及原因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教育的投入加大,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物质帮助,但仍然有不少学生离开优雅的学习环境而辍学。当前,学生辍学的重点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在初中阶段,初一流失生较少,初二流失生逐渐多,初三上学期达到高峰。辍学问题反复性强,有些学生经多次家访等工作,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仍然会辍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开始回荡在上海的校园中,支教云南的老师却开始了跋山涉水的家访。对他们来说,头等大事是家访,而家访的头等大事是将方圆百里辍学的孩子一个个劝回学校,劝回课堂。从以下的一篇篇家访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当地教育条件的艰苦,看到了支教工作的艰辛,更看到了他们那颗身为人民教师炽热的心。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沟通是心灵的对话,心灵的距离有时就是脚下的距离。教师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拉近自身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家访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也能直接倾听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让教师和家长在交流中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陪妈妈家访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说,有个基本的信条必须坚守,那就是——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每一位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这是国家宪法规定的.可能一个学生对于笔者的班级来说,只是四十三分之一(我班43人),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我班上有个学生叫阿炜(化名),学习成绩是最后一名,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在初二下学期开学不久他就几天不上学,准备辍学在家.笔者曾到他家家访,劝他回校读书,不要轻易放弃学业.  相似文献   

9.
杨勇 《上海教育》2007,(4A):26-26
当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开始回荡在上海的校园中,支教云南的老师却开始了跋山涉水的家访。对他们来说,头等大事是家访,而家访的头等大事是将方圆百里辍学的孩子一个个劝回学校,劝回课堂。从以下的一篇篇家访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当地教育条件的艰苦,看到了支教工作的艰辛,更看到了他们那颗身为人民教师炽热的心。[编按]  相似文献   

10.
汤钧 《家教世界》2023,(32):10-11
<正>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对教师来说,家访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所以我想以一个小学老师的视角,向各位家长介绍我的家访工作,希望能够让各位家长更加了解家访这条联系家庭与学校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教师家访的“四宜四不宜”大兴县亦庄中心小学隋玉芹家访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既可以使教师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家访工作须注意以下几点,我将其归纳为“四宜四不宜”:一、...  相似文献   

12.
记忆中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与我的同学最怕老师家访。在我们的眼中,老师家访与老师上门告状划等号。如今事过境迁,我也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我常思索:要把平凡的家访搞得更有特色,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说起家访,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张张可爱的面庞,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思绪回到那年寒假,我计划家访班上一批家住彭浦新村的同学,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再加上我对彭浦新村地区不太熟悉,所以一直没有成行。那次家访,我事先进行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家访(小说)赤峰市李国军“李老师,郑小玲不念了。”早晨,我刚走进教室,一个女同学说着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您再别为我的事费心了,我渴望读书,可是我这家…”下面的字显然已被泪水浸湿。在这穷乡僻壤,学生辍学并不足为奇,但这个女孩子失学却...  相似文献   

14.
呼唤家访     
刘晓明 《农村教育》2004,(12):37-38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加入教师队伍的.那个时候.每日早晨安排一个小时的政治学习.白天除了上课教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样活动.晚上主要是备课和评判作业,除此之外,学校要求各班主任每周要安排一次家访活动。通过一次次家访,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了解加深了.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曾几何时,家访悄然改成了家长座谈会,  相似文献   

15.
家访五忌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的工作方法之一,是了解学生、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手段。在农村,男劳力大多长年外出打工,在家的不是学生的妈妈就是爷爷奶奶,开家长会或书面联系多不方便。为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或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家访,研究和了解学生。这不仅对校风、班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我从多年的家访中,深深体会到,家访工作有五忌。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电话、网络已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手段,家访逐渐地被遗忘.而家访是面对面的交流,任何现代化的工具无法替代.家访能让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给家庭教育适当的指导;能让教师多角度去理解、认同学生.多发现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2009年9月.我校提出了"走进学生家里,走近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家访三位学生,且完成1500字以上的家访随笔.老师们用"春天的脚步"走出一条教育和谐之路,坚信:学生长大后,或许难以清晰记得一节课,但家访的情境定会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17.
胡翊蕾 《现代教学》2011,(12):23-23
班主任需要耐心、爱心以及不断积累的经验,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一项工作,而家访就是其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王慧老师是我带教的青年教师,她在初为班主任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家访中遇到的困难尤为突出。这些困难在职初青年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于家访工作,我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时机 ,做好家访工作 ,不仅能够大大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而且还能同学生家长进一步沟通思想 ,共同寻求教育学生的方法 ,这样对学生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病伤时做家访 ,动之以情。当学生病伤时 ,我以家访形式去探望 ,与家长联系 ,同学生接触。探望中心理接近 ,照顾中感情交流 ,安慰中委婉要求 ,这种友善热情的关怀 ,心平气和的说教 ,以诚相待的感染 ,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一种融洽的教育氛围 ,教育目的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学生情绪、行为、态度反常时做家访 ,晓之以理。在平常工作中 ,我…  相似文献   

19.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20.
家访     
自参教以来,我对学生的家访工作做了不少,但有一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记得当时已是深秋时节,班上一位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王立已经半个月没来上学了。出于对学生的关心,我决定做一次家访,一是想详细了解一下该生的家庭情况,以便于今后能够及时地开展帮扶工作;二是了解一下孩子的状况,看他什么时候能返校上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