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派驻检察室从上世纪80年代产生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派驻检察室要发展必须从其历程中吸取教训,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对其设置、职能定位、人员配置、管理、监督和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以此保障派驻检察室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对于检察信息公开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求检察决定、建议等要及时公开宣布,检察宣告制度应时而生。这种新兴制度,目前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基层派驻检察室作为检察机关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机构,理应在这一制度的构建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设置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实现检力下沉的有效举措,它关系着检察监督职能的履行是否充分,服务基层农村发展是否到位。乡镇检察室的建设十分重要,但现实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检察室在设置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阻碍了检察室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大部制”改革之后,重塑“四大检察”新格局,行政检察工作地位日趋提高,对行政检察工作质效的要求亦日趋增多。阐述了基层检察机关行政监督存在案件数量较少、监督依据供给不足、基层人员力量不足、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从树立科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能动履职、健全工作机制、建强人才队伍、探索数字检察等方面,提出了充分发挥“一手托两家”监督作用、切实提高行政检察工作质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2013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通过新增第三人撤销之诉、法院对虚假调解的处罚措施的方式对虚假调解予以规制,由于案外第三人欠缺对虚假调解的知晓,法院处于中立的位置难以对虚假调解进行充分的调查,强化检察院的外部监督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改造检察院提起抗诉和检察建议的事由、进行调解中监督、细化检察院的调查核实权等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强化检察院的监督力量,对虚假调解进行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6.
能动司法检察监督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政策和法律基础。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监督权,可以充分发挥其防止能动司法权滥用功能和保障能动司法过程中权利实现及其受侵犯时得到有效救济的功能。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客观上要求通过检察监督,保证能动司法依法进行,防范能动司法偏离司法属性、背离法治轨道等情况的发生。能动司法检察监督是检察监督的应有之义,是现行法律的规定,也是能动司法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必然选择。凭借权力实现对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监督和制约是世界通行做法。鉴于当前我国法院和法官的能力状况、能动司法中存在的错误风险,有效规制能动司法需要检察监督的介入。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人民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根据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推荐,从社会各界选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较高政策法律水平的人士担任人民监督员,依照一定的程序,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一项制度。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使人民监督员在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上,规范检察机关执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
民事检察监督的路径问题成为当前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热点之一。现行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上级检察机关通过抗诉强制启动再审程序的民事检察监督模式决定了基层检察院缺乏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法定依据。然而检察机关在我国宪政体系中的职责和司法现实需要将基层民事检察监督路径问题逐步推至公众关注的视野。基于尊重当事人权利、尊重法院独立审判以及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原则,基层检察机关对第一审程序、生效裁判文书、民事执行活动以及解纷息诉方面均可以适当方式开展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9.
减刑、假释检察监督主要体现为事后监督,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同步监督的规定,但仍存在监督方式和程序不明确,监督缺乏刚性,法律规定较为原则的弊端,最终影响到监督的实际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应在立法上完善监督方式和手段,增强监督效果,以真正实现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活动的有效同步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检察监督领域检法两家冲突频仍,学术界也产生了长期的理论争论。但迄今为止,检法关系依然不畅。就其原因,主要是检法两方在权力、利益和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冲突。由于检法冲突弊大于利,从而妥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从立法、机制与利益三个方面协调检法关系可以达到削弱或消解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改并增加了大量的条款,直指刑讯逼供。为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将讯问地点只限定在看守所。但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而又野蛮的审讯方式就象一颗顽固的毒瘤,还有其滋生的土壤,近期内还不会消失。可以想象,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唯一场所——看守所,发生刑讯逼供概率的可能性增加。而看守所内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将直接影响看守所的安全。因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积极探索、制定预防看守所"刑讯逼供"的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防止由此引起的看守所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2.
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检察机关通过法律监督手段持续加强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防治与打击.即便如此,食品安全问题在实践中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两法衔接机制不健全、线索信息沟通不顺畅、案件审查监督困难等,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呈长期化、复杂化态势,应从完善行刑衔接程序、明确检察监督制度、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入手,构建常态化的食品安...  相似文献   

13.
民行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行使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民行检察监督的忽视及制度和操作方面的缺失,造成了检察资源的浪费,使得民行诉讼缺乏检察权力制约,并且,从制度层面而言,民行检察监督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的一个基础性原因是对于民行检察监督的性质定位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监督主体职能自相矛盾、监督立法及监督措施存在瑕疵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刑事诉讼监督作用的发挥。重构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问题成为法学界与司法实务界的当务之急。具体构想应包括:突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主体的地位;设立专门、统一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机构;完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立法与各项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与补充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途径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通过灵活运用检察建议"柔性监督"的优势,可以达到弥补法定权力不足、提高监督效率、改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等效果,实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6.
恶意诉讼不止损害相对人和第三人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其浪费司法资源,扰乱司法秩序,危害司法公信力。恶意诉讼隐蔽性、表面的合法性等特点加剧了识别的难度。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恶意诉讼有了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民事强制措施等规制方式,但对恶意诉讼的震慑作用仍不足。因此,要从检察监督的角度识别恶意诉讼案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落实对恶意诉讼案件责任的追究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审判不作为在审判实务中较为常见,其不仅大大降低了司法效率,造成当事人难以获得及时的司法救济,而且也严重伤害了公民对司法和法治的信仰。通过对审判不作为现象的消极违法性和程序违法性的本质,以及由于相关救济制度的欠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的分析,探讨了由检察机关监督审判不作为的制度优势和现实必要性及实施办法,并且指出了检察机关在进行审判不作为监督时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只对生效的自诉案件的判决的检察监督作了具体规定,而对判决生效之前的诉讼程序的检察监督无章可循,是否可行?本文从实施这一监督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及程序上的保证论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社区矫正缘起于英国,盛行于欧美国家。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探索社区矫正并开始试点,作为一种非监禁化的刑罚执行方法,它也应该受到人民检察院的检察监督。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主要内容在于社区矫正措施和程序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检察监督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为了指导、监督审判权的行使,保障司法公正而设立的。如何才能有效的贯彻执行此项原则,既保障审判的独立性又求得司法公正,学术界无统一定论。笔者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探析此问题、即检察监督的涵义、检察监督的适用范围、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