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举要     
<正>GUAN DIAN JU YAOP10中村贵太湖流域春申君传说研究——以上海为例"申"并不是近代产生的"创造物",而是上海当地人根据春申君的治水传说与其治水人物、开城之主等形象,通过他们对春申君的集体记忆与认同,渐渐地联系到上海本地的地域文化概念。春申君传说在现代上海的城市空间里,是作为"春申文化"构成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资源,并由上海市民(即住在上海的各种群体,可以说是公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春申君对吴的治理,既巩固了楚在东方的统治,又推动了楚吴文化融合,本文通过探讨,论述了吴地繁荣的原因及春申君高深的政治谋略。  相似文献   

3.
袁恩吉 《中文自修》2022,(11):53-55
<正>众所周知,上海简称“申”,这个称呼来源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他的事迹并不像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那样脍炙人口,但作为一名活跃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晚期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其实同样波澜壮阔。本期《历史驿站》为大家带来春申君的故事,解读他与上海的传说。  相似文献   

4.
"鱼尾狮"是一头由狮首鱼身组合而成的异兽,脱胎于新加坡"鱼尾狮传说",经过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位主体共同参与的实体性和想象性的建构实践,以及具象化和符号化的发展历程后,现已成为新加坡的城市标识和国家意象,在强化国族身份认同中起到重要作用。"鱼尾狮"的成功转型是原生文化形态与现代化语境的有机对接,"鱼尾狮传说"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经验,是活态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塑造"丽泽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学校以校名标示学校文化特色,认真学习研究"丽泽文化"的发展历史,发掘"丽泽文化""君朋讲习"的核心理念;借助"两段式教学"等有效手段,促进"丽泽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将灌输式教学逐出课堂,提高学生读书、思考和质疑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论文重新论证了春申君的身份应该是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之弟,不可能是黄国的后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定他的出生年代:春申君大致出生于公元前320年,年寿在82岁左右,是一个长寿型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女性英雄指认是20世纪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与此相应,历史和文学对于社会性别女性英雄指认的叙事,在这种文化语境中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和建构。文章即以清末民初思想历史层面的社会性别女性英雄指认话语——"英雌"话语的建构为背景,来探讨此期柳亚子文学创作中的"英雌"想象拟构,阐明这些作品在认同思想历史的"英雌"话语时,又是如何丰富和参与建构"英雌"话语的。  相似文献   

8.
战国四君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化作为东方文化重要一支,经常被称为"体察文化""耻感文化"等,20多年前,韩国著名学者李御宁以他敏锐的视角首次提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并把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分为"套匣形""扇子形""女孩人偶形""盒饭形""能面形""徽章形",他的独特见解在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先秦、两汉至六朝、唐宋至清、民国至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对表示腹部义的"腹""肚(~子)"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先秦腹部义仅用"腹"表示,"肚"产生于西汉时期,元明清时期大量使用,明朝出现"肚子",民国及现代汉语"肚(~子)"完全替换"腹"。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益。在设计提问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坚持提问要"全""小""进""趣",从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19,(4):99-102
色彩是画家审美意识的物质化、审美情感的对象化的产物,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色彩艺术风格无不呈现出时代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然而,"借古开今""推陈出新"成为"新工笔"人物画家关注的话题,新的审美观念、艺术形式、颜料媒介与技法表现修正"新工笔"人物画家思维方式与色彩表现形式,突破传统色彩语言结构本身所不具有的生动性与感染力的界定。在跨越"古典"与"现代"两个领域中,"旧"与"新"因素的融合建构"新工笔"画人物划时代的色彩艺术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古中的来历、“中”的含义、申国之受封、古中伯国的兴衰史及楚国令尹古申故地人春申君封地变迁的考究,澄清人们对“申”的种种谜团认识,梳理世人把信阳和上海都简称为“申”、“申城”的来龙去脉,揭示信阳市和上海市的关系渊源流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冷兵器。因其历史久远、不断发展,所以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成为古代诗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李白的诗中,"剑"意象出现的频率极高,他用丰富的"剑"意象来塑造众多英雄侠士的同时,也蕴含了他本人独特的精神指向。同时,李白对诗歌"剑"意象运用的创新,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中被演绎了无数次。这其中,也包括被后世人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的故事。春申君黄歇早年一直陪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人质,照顾保护太子的安全。后熊完即位为楚考烈王,黄歇成了楚国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中国佬》对"镜花缘""鬼伴""关公情节"三个故事的改写,阐释《中国佬》与历史和文化的互文关系,指出"镜花缘"是华裔牺牲的预示,"鬼伴"是美国梦的破灭,"关公情节"则是华人的精神支柱。小说作者汤亭亭用文字使那些被历史压抑和淹没的华裔族集体得以重现,并用自己的手法质疑历史和主流记载的真相,借历史和神话故事构揭露历史之外的事实,为华人先辈们悲壮的英雄事迹和贡献做出证明。  相似文献   

17.
在19世纪伦敦绿色空间建设的话语体系中,"城市之肺"这一身体化概念贯穿始终,并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比喻是在"瘴气致病"理论和"自然系统"思维以及伦敦城市蔓延吞噬大量绿色空间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随后经过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者等推崇者的宣传,逐渐从"净化空气""储存新鲜空气""呼吸场所""公共休闲地"等概念喻指走向包括公园建设、公地保护、墓地公园化在内的绿色实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城市之肺"的比喻经历了概念复制和再生产的过程,也是唤醒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话语工具,它与当时的社会关心和当前的绿色政治均相吻合,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共时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20年代商业传媒文化的发达,期刊从合资创办到稿酬制度的实施,使"语丝"同人获得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基础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说自己的话",获得相对自足的公共话语权力,进而参与到中国现代话语的建构当中。结合鲁迅的"‘圈子’说"进一步考察,"语丝体"散文在政治话语权力和商业传媒文化的双重挤压下挣扎或游离的努力,造成了文体言说风格色彩的复杂性。作为知识分子文体的"语丝体"散文在关注"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之余,不期然烙下具备文化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轻松化写作痕迹,恰恰是现代商业传媒经济秩序支配下"语丝"同人易于专注"自己的园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的"再""又""复""还"用法已经相当成熟,既有对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很多的新发展。新发展或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为现代汉语用法之肇端。四者都关涉两个动作,"再""复""还"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相同,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将来时态,"又"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可同可异,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现在时态。四者所关涉的两个动作间的关系分为相同、相反、顺承三种。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西方的"崇高""壮美""权利"等等这些范畴来说,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核心范畴之一的"和",融合了百家的精粹,起着特别又支柱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形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且强调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从政治、乐理、美学、艺术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从古代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